区第六批非遗传承人风采展示
第二期
非遗传承,人才辈出。近日,第六批姑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正式出炉,新增69名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新增“80后”31人、“90”后9人,非遗新生代力量不断涌现。以此为契机,姑苏区教体文旅委特推出“遗艺生辉”系列推文,展现区第六批传承人的独特风采。
1
锔瓷技艺|祝峰
锔瓷是对陶瓷器皿的一种修复,锔瓷分粗活和细活,粗活是修补破损的盆、缸等,所用的金刚钻较大、单一,锔钉为清一色的铁钉,工艺略粗,以耐用为主。细活是为修复观赏瓷较小的碗、杯、玉器等。金刚钻小巧精致,锔钉用民间绝活锻铜工艺加工而成,有花钉、素钉、金钉、银钉、铜钉、豆钉、米钉等,注重艺术价值,工艺要求精致。
祝峰生于1977年7月,江苏苏州人,自幼喜欢传统手艺,1990年左右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跟随表叔学习锔瓷技艺,经过多年学习和摸索,熟练掌握了锔瓷各项技术。为提高技艺,拜师苏州铜艺大家李根福学习苏作传统锤揲、錾刻技艺,最终将苏作的精致细腻融入锔瓷。他擅长锔钉,创意镶嵌,作品具有苏作精致、细腻、文雅的风格特点。代表作品新型铜插花熏香一体炉获发明专利,个人荣获“苏州最美劳动者”称号等。
←左右滑动查看→
2
苏州民间乐器制作技艺
(“笛萧”乐器制作技艺)|张力
笛箫传承已有数千年,现今的苏笛和苏箫,在传统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细分,形成独特的分类体系。笛子根据演奏曲目的不同,分成了民乐用笛、道教音乐用笛和昆曲用笛这三大类;箫分为民乐用箫、古琴伴奏用箫和文房用品的雅箫。
张力生于1971年11月,江苏苏州人,民族管弦乐学会笛子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笛文化研究所会员,苏州笛子协会理事。他是“笛萧”乐器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1986年进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中学民族乐器班学习音乐理论,乐器制作材料知识以及乐器演奏。他先后师从周小男和邹叙生两位笛箫制作大师,从业至今已有36年,对笛箫的选材、制作、调音等技艺与审美理念培养都有个人独特见解。
←左右滑动查看→
3
金银丝镶嵌|戚春兰
金银丝镶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它融合了金属工艺、宝石镶嵌等多种技艺,通过精细的加工将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与各种宝石、珍珠等结合在一起,制作出各种精美绝伦的首饰、工艺品。
戚春兰生于1966年5月,江苏苏州人,中国“苏造黄金”手工艺术大师、中国十佳民间艺人。她是金银丝镶嵌技艺第七代传承人,熟练掌握“锤鍱、掐丝、花丝镶嵌、錾花、错金银、鎏金、累丝、炸珠铆接”八大金银丝镶嵌工艺。1979 年开始跟随祖父学习金银丝镶嵌技艺,大学毕业后成立戚春兰黄金工艺工作室传习祖传技艺。代表作品《盛世鸿运花丝宝瓶》《绽放花丝宝盒》荣获“苏艺杯”工艺美术大赛金奖、最佳人气奖。
←左右滑动查看→
4
三面扇制作技艺|唐以忱
三面扇是扇面制作中的独特技艺,扇子是唯一一个美术与工艺美术两相结合的艺术品,而扇面就是这两门艺术的链接桥梁,三面扇则让这普通的桥梁变得更为惊艳。
唐以忱出生于1985 年12 月,江苏苏州人,艺术家,是三面扇制作第四代传人。她2008 年开始跟随祖母赵梅英学习扇面制作,2014年开始独立执业,其对制作技艺有着深刻的理解。她通过自媒体的方式让国人加深了对三面扇的了解,同时,海外也有 11 万人次观看过三面扇视频,她将传统文化推广到了世界各地。
←左右滑动查看→
5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潘绪勇
古建筑营造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建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营造技艺精湛,源于江南山水之灵气,更兼文人墨客的智慧,核心技艺为木作、瓦作、油漆、叠山理水。民间艺人不断努力创新,将书法、绘画、雕刻与建筑艺术融成一体。
潘绪勇生于1983年1月,江苏苏州人,现为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他从小跟随父辈学习砖雕石刻技艺和古建筑营造技艺,2003年起开始从业,将传统工艺与古建施工理念相结合,不断钻研、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2009年成立苏州梁林古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努力将个体传承变为集体传承,促进了各工种、流派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代表作品在多届“艺博杯”“苏艺杯”中均获奖项。
←左右滑动查看→
6
苏帮菜制作技艺(传统鱼宴)
张志强
姑苏传统鱼宴以鱼为主要食材,制作出具有苏州地方风味的特色鱼宴。其中,冷盘的糟法,热菜的爆炒、炖焖、蒸煮体现了苏州菜讲究原汁原味的风味特色。鱼宴以松鼠鳜鱼为头牌,突出了姑苏传统鱼宴的名菜效应;点心与主食的制作技艺均以精细著称,花样不断翻新。
张志强生于1974年3月,江苏苏州人,师承苏帮菜非遗大师李俊生,特三级中式烹调师,是姑苏传统鱼宴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现任吴越荣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从事烹饪工作30年,熟练掌握12月令鱼肴制作技艺。2021年吴越荣记被央视节目组选中,作为苏帮菜代表,参与央视纪录片拍摄,在片中展示了松鼠鳜鱼、响油鳝糊,蟹粉豆腐的制作过程。
←左右滑动查看→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姑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古城墙下的常青藤,坚韧不拔、生生不息。非遗传承人的坚持与努力,让这份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使者。
愿未来之路,我们能共同见证姑苏非遗的繁荣发展,共同书写中华文化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图文来源:文化事业处、姑苏区公文中心
编辑:龚海一
审核:唐振仪
点赞+在看!
马上分享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