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舞弊审计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任务,旨在揭露和防止企业或组织中的舞弊行为。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并严格遵循相关的注意事项。本文将详细介绍舞弊审计的常用方法和手段,以及在进行舞弊审计时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
01
分析性复核法
简易比较法:通过对比不同期间或不同项目的财务数据,发现异常波动。 比率分析法:计算和分析重要的财务比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发现可能的舞弊迹象。 结构百分比分析法:分析各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例,发现不合理的结构变化。 趋势分析法:观察财务数据的变化趋势,识别不符合正常发展规律的异常变动。
关联交易剔除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
审计证据搜集
内部控制评价
审前调查和制定审计方案
02
舞弊审计的注意事项
关注风险因素
审计人员在进行舞弊审计时,需要关注各种风险因素,包括管理舞弊风险因素和员工舞弊风险因素。管理舞弊风险因素可能包括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或期望业绩、资金短缺、未加解释的会计政策变更等;员工舞弊风险因素可能包括主管有不法前科记录、员工有大额负债或不良嗜好等。
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是舞弊审计的关键步骤。审计人员需要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适当,是否能防止、发现和纠正舞弊行为。同时,审计人员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测试方法来测试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关注易发生舞弊环节
内部审计师在进行舞弊审计时,应重点关注易发生舞弊的环节,如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对于货币资金,审计人员需要审查各种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法性,关注是否存在多头开户、截留收益和转移收益现象等;对于存货,审计人员需要审查实物资产是否存在虚增、虚减现象,以及审查各种往来账户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法性等。
保持职业警惕性
内部审计人员应时刻保持职业的警惕性,及时将舞弊迹象通知组织内的有关部门。为了避免超越审计权限而导致的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在明确了舞弊迹象并决定采取进一步行动时,应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组织内的纪检部门、安全部门等。这是实施舞弊审计必要的程序,如果不这样做,就有可能跨越审计范围,使审计工作凌驾于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之上,从而导致“审计越权”的风险。
广泛搜集审计证据
在进行舞弊行为调查时,审计人员应广泛搜集审计证据,评价组织内部涉及舞弊的可能层次和舞弊人员的范围。审计证据可以来自于被审计单位的文件资料、面谈和调查问卷,以及通过函证相关单位获得的重要信息。搜集到的审计证据应充分、适当,并能够支持审计结论。
与管理人员和其他专家协作
在进行舞弊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与管理人员、法律顾问和其他专家协作,共同分析舞弊行为的性质、原因和后果。通过与这些人员的合作,审计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舞弊行为的情况,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审计人员在进行舞弊审计时,需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我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审计人员考虑对“客户的资料保密”,从而使客户的利益得到根本的保证。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舞弊行为触犯到国家的法律、法规时,审计人员不能以“保守客户秘密”为借口,拒绝披露相关舞弊信息。此外,审计人员还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不断更新审计方法和技术
随着舞弊手段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审计方法和技术,以适应新的舞弊形势。例如,采用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加强对新型舞弊手段的研究和识别能力,以便在审计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揭露舞弊行为。
及时反馈和报告
审计人员在发现舞弊行为时,应及时向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反馈,并将告知的结果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同时,审计人员还需要根据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审计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持续跟踪和监控
舞弊审计并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审计人员需要持续跟踪和监控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新的舞弊行为。同时,审计人员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得到持续提升。
三、结论
舞弊审计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任务,需要审计人员掌握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并严格遵循相关的注意事项。通过采用分析性复核法、关联交易剔除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方法,以及关注风险因素、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关注易发生舞弊环节等注意事项,审计人员可以有效地揭露和防止企业或组织中的舞弊行为。同时,审计人员还需要不断更新审计方法和技术,以适应新的舞弊形势,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03
经典舞弊审计案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