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5月17日,孙桥小学第二党小组的党员教师们参观了上海“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了“两弹一星”核工业人的峥嵘岁月,感受了一代人的国家情怀。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的一声巨响,中国,挺起了国家脊梁!上钢地区当年作为上海“两弹一星”功臣安置点,一共住有82位曾经参与研制生产“两弹”的老功臣。上钢于2002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和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步入展厅,仿佛回到了那段无言的岁月。厅内围绕“光辉历程”“激情岁月”“金色晚年”等主题布展,生动记录了从1959年到1992年间,“两弹”功臣们是如何把自己宝贵青春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历史事件和岁月痕迹。
志愿讲解员“两弹一星”功臣陈栋标同志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同党员教师们讲述了研制核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介绍了核弹研制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
党员教师们了解着当年艰苦的工作环境,感受着科研人员面对重重困难时的坚韧与毅力。那些简陋的实验室、破旧的设备,以及科研人员日夜兼程、废寝忘食的工作场景,让大家都深受触动。
在观看“两弹一星”短片时,大家被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深震撼着。视频展现了科研人员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如何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感人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让每一位党员教师都深刻体会到了“两弹一星”的来之不易,亲身感受到了当年老功臣们心有大我,自觉地把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民族命运结合起来的英雄品质。
时至今日,诞生于艰难困厄之中的“两弹一星”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并且处于不断充实、更新,再创造、再创新的过程——这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鲜活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在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愈加彰显重要的现实意义。
凝眸往昔,老一辈核工业人用满头青丝和满腔热忱镌刻下中国原子能事业发展的足迹;眺望远方,新时代教育人将始终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铭记艰苦奋斗历史,牢固树立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的坚定信念。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扬爱国、敬业、奉献、拼搏的精神,进一步强化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职责和使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龚贇贇
摄影:龚贇贇
编辑:宋晓航
审稿: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