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是怎么被3年亏200亿美元的代工业务拖垮的

科技   2024-10-06 00:01   江苏  

上个星期,刷到一条炸裂的消息:高通正在与英特尔接触,似乎有意收购英特尔。

虽然这条消息是 FAKE news 的概率比较大,而且就算两边真的在谈,估计也会跟英伟达收购 arm 一样,被反垄断机构搅黄了。

但这条传言背后,英特尔风雨飘摇的处境和拉跨的代工业务,还是让差评军挺唏嘘的。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英特尔是怎么把自己作下神坛的。 说到英特尔为什么拉胯了,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他那以牙膏闻名的芯片制造业务。

但在当年,这可是英特尔的霸权核心。

2012 年,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一次采访中向英特尔发出了灵魂拷问:英特尔为什么不开放代工业务呢?

这又不是啥丢人生意。而英特尔的回答,比老黄的问题更加炸裂:英特尔的制造工厂不需要外部客户。

这话虽然听起来像是因为丢了苹果的大单酸了,但从 12 年前的英特尔嘴里说出来,也不算太过分。在英特尔设计、生产一手抓的 IDM 模式下,旗下的工厂优先保障的一定是自家产能。

而作为 X86 市场的唯一霸主,英特尔在当时几乎占领了全部的数据中心和消费市场。当年英特尔已经发布了使用自家 22 纳米制成的新一代 CPU 架构 IV bridge,领先了隔壁台积电 32 纳米工艺一代半。

AMD 说英特尔是自己的竞争对手,那都算碰瓷。

所以绝大多数时候,英特尔的芯片制造厂的定位都是弹药库,而不是外包厂。回怼老黄的狠话还真不算空穴来风。 但随着英特尔在 10 纳米节点以下的持续拉胯,这样的底气很快就没了。

2017 年,在北京举行的英特尔精尖制造日上,英特尔首次面向全球展示了自己即将推出的 10 纳米制成工艺。按照英特尔的说法,相比 10 纳米,这代工艺更像是 7 纳米半。

相较于上一代 14 纳米工艺,它提升了足足 2.7 倍的晶体管密度,大大超出了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番的估计。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杨旭更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接点名台积电和三星:“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吗?”不过,在稍后我们经历的真实时间线里,英特尔的表现老虎说不上,病猫倒是真有点像。 由于执着于 Dov 加多重曝光,而不是 EUV 完成 10 纳米工艺,英特尔陷入了开发地狱,延期跳票搞成了年番,每年固定来一次“斯尼马赛”。

而由于制成工艺止步不前,并且谁也不敢改变 IDM 模式的祖训,英特尔的芯片设计也被一起连累,在 14 纳米制成上反复雕琢,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牙膏制作,直到 2020 年才把 10 纳米端上来。

已经走到破产边缘的老对手 AMD,都被奶活了,靠着制成红利,吃掉了英特尔一大片市场。2016 年第三季度,AMD 在桌面端 CPU 的市场份额仅为 9.1%,但时至今日,AMD 已经占领了 23.9%的市场,俨然已经能和英特尔分庭抗力,甚至在 2022 年市值还一度超越了英特尔。 实际上,在 10 纳米制成第三次延期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觉得不对劲了。

这时候已经是 2019 年,使用台积电 7 纳米工艺的高通骁龙 855 已经迈向全球,同样使用 7 纳米的 AMD Risen 3,000 系列也已经发布了。

之前的两年,用户还能用“等英特尔 10 纳米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自我安慰,但现在,人家那边 7 纳米的孩子都打酱油了,你还在扯 EUV 工艺不成熟,做不了 10 纳米,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就算英特尔再怎么复读他们那个 7 纳米是比较差的,也难以否认自己已经被甩出了芯片制造第一梯队的事实。就算你 7 纳米半,人家已经快 5 纳米了,英特尔你的货呢? 当然,用户们的脸色不好,英特尔也是知道的。

迫于巨大的压力,英特尔还是松口,宣布不再坚持 Dov 多重曝光技术路线,转而采用 EUV 造 7 纳米。但是,10 纳米的项目已经上马这么多年了,放手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时候向台积电投降,前面几年沉没成本可能就全完了。所以松口的同时,英特尔依然保留了一部分嘴硬:既要坚持原定的 10 纳米性能指标,还提出未来的 7 纳米工艺也要比台积电的 7 纳米强。

“英特尔的灵山,还轮不到你个混淆西天的台积电来砸场子。”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没有多少人看好英特尔的急转向了。一方面,当年英特尔对于 Dov 路线可是 all in的,几乎没在 EUV 上下功夫,已经完整的错过了技术迭代的黄金期。

之前选 EUV 只是大家一起从 0 开始,现在选 EUV,等于人家跑一半你才上起跑线。另一方面,10纳米之乱后,英特尔的研发能力也备受质疑。

之前第一个备战10纳米都搞砸了,现在你让他上,他能上吗?所以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英特尔的承诺更像是我们小时候约考,考砸了之后向家长保证下次一定10纳米,算是完蛋了,但面子上总得捞点东西填补一下。 果然不出所料,在这个超台积电赶三星的计划提出还没过多久,关于 7 纳米的艰难决定就出炉了。

2020 年 7 月,英特尔宣布其纳米制成因为工艺缺陷和部门重组而延期至少 6 个月。

英特尔 CEO 鲍勃·斯旺在电话会议里说话都结巴了,表示未来英特尔存在永远赶不上先进制成进度的可能,10纳米说不定也得外包出去造。

消息一出,英特尔的股价一周之内硬生下跌 16%。虽然客观来讲,斯旺这话说的也没毛病,但经历了 10 纳米的失败后,高层和股东们已经听不进去坏消息了。

所以仅仅几个月之后,斯旺就被当成失败主义模式扫地出门。而接任他的 CEO 帕特·吉辛格终于带领英特尔冲向了真正的疯狂。 这位曾经的英特尔首任 CTO,一上任就立马和前任的失败主义划清了界限。

在基辛格看来,英特尔设计制造一把抓的 IDM 模式,是身为老牌龙头的根。

而且在中国大搞芯片制造的背景下,政治账就是经济账,美国虽然手握所谓有案外包的产能,但也需要一家看得过去的梅林 USA 充门面。

资本要为国家响,我不上场谁上场,芯片制造不能丢,不仅要搞,而且要大搞。

刚一上台,基辛格就提出了包括加大研究投入、扩大代工厂规模、开发先进制成代工业务等等的一揽子计划 IDM2.0。概括起来讲,这个计划主要就是两件事:保住 X86 的基本盘,把代工业务搞起来。 吉辛格的算盘是,只要保住 PC 服务器两块业务不崩,现金流就能稳住。代工业务就算只能赚到台积电一半的钱,英特尔就足够起飞了。

来自政府的支持也非常给力,2022 年出台的芯片法案,国会总共才批了 390 亿美元补贴预算,英特尔一家就拿走了 85 亿,窃走了最大的一块蛋糕。

甚至有同行吐槽说,这法案不如直接改名叫英特尔补贴法案算了。 但一通操作下来,场面上锣鼓喧天,但英特尔的情况却变得更糟了。

2022 年,英特尔代工业务首年就亏了 50 多亿美元。2023 年又亏了 70 多亿美元。2024 年更离谱,才过半年,已经亏了 50 多亿美元。

反映在账面上,英特尔的股价也从基辛格刚接手后的 65 美元高点,狂跌到现在的 23 美元,市值缩水了一大半。 造成这个局面的首先是钱不够。

一方面,根据英特尔今年 1 月发布的年度财报,2023 年 PC 收入 293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8%;服务器收入 155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20%。服务器和 PC 两端全丢,现今又没能保住。

另一方面,政府答应的补贴也是口惠而实不至。事实上芯片法案批准的这笔巨款,并不是直接打账上,而是宣布英特尔在完成承诺后,有资格领取。

那么什么时候算完成承诺呢?

英特尔和国会之间始终在拉扯。国会表示要看到英特尔的厂才打钱,但英特尔说没有国会的钱,根本建不了厂。这一吵就是两年,直到现在,英特尔还没能从国会手里扣出来一分钱。

今年 3 月,英特尔还在向美国政府施压,表示自己已经为先进产能建设的路线图提供了充足的保证,希望政府能尽快达成协议,并打出第一笔拨款。

结果到 9 月份的投资者会议上,英特尔首席财务官 David Jenson 宣布,今年年内,英特尔已经无望从芯片法案里拿到资金了。

一来二去,承诺的钱没见到一分,到嘴的鸭子也飞走了。

而随着 IDM2.0 高开低走,国会也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传出了可能要削减对英特尔补贴的消息。未来,英特尔能够如数拿到这笔钱的概率恐怕是越来越渺茫了。 在钱之外,客户也是个大问题。

在基辛格上台前,英特尔的芯片制造业务几乎都是为内部服务的,压根就没做过服务客户的事。

所以哪怕基辛格四处出击,甚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主动碰瓷老黄和苏妈,表示英特尔愿意给任何公司代工芯片,包括长期竞争对手英伟达和 AMD,大家也只是一副看乐子的心态,没啥人真把英特尔代工当严肃生意来谈。

基辛格自己都承认,他低估了芯片代工的人情世故。即使放低了身段,大家还是更喜欢三星和台积电。

而且抛开服务,英特尔技术上也没法保证不翻车。

原定于 2023 年 H2 推出的英特尔 3,最终在 2024 年 6 月才于俄亥俄州和爱尔兰工厂量产,而且只用于服务器芯片至强,不用于消费端的酷睿芯片。

9 月,路透社的一篇报导中还爆料,博通在近日收到英特尔 18I 的流片样品后,表示良率不行,暂时没有达到量产的标准。 这一切的矛盾最终在今年二季度的财报迎来了总爆发。

曾经鸡血不断的基辛格,也不得不提出裁员节流的方案,甚至拆分自己一手建立的 IFS 部门,落得如今的一地鸡毛。

既是英特尔 IDM2.0 计划的失败,也是英特尔补丁式创新的失败。

英特尔历史上许多失败的重大决策,都有着相同的缩影:围绕着已有的技术做迭代,而拒绝另起炉灶式的创新。当年的极限和独显之争如此,EUV 和 Dov 如此,IDM2.0 也是如此。 事实上英特尔的真实技术实力从未像纸面上表现出来的这样落后。

不久前刚发布的 Luna lake,用上了友商同款台积电,并且用了大量违背祖宗的架构设计之后,在续航测试中轻松就完胜了 M3。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也许在英特尔多次错误选择中,基于优势基础微创新,而非完全改换赛道,也许并非出自本愿,而是作为一艘大船,英特尔没有失败的权利。

他既要考虑大客户的里子,也要顾全龙头的面子。放下袈裟谁都会说,但只有英特尔才是真穿着袈裟的那个人。 在这种环境下,不冒险就是英特尔的政治正确,稳定比创新要重要的多。

只是在一次又一次求稳失败,并转向更猛的激进后,这个昔日的蓝色巨人,恐怕在今天终于认识到了,连筹码都不敢放的人,就算是庄稼,也很难在赌桌上一直赢下去。

AI光子社
专注于AIGC的技术发展和商业应用,在人工智能时代,致力于让新技术为更多的普通人赋能增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