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从年入40亿到负债7亿,他靠卖老人鞋还债
时尚
2024-09-06 16:30
浙江
文
|
《中国企业家》记者
胡楠楠
编辑
|
米娜
头图摄影|肖予为
这几年,足力健创始人张京康一直在赚钱还债——公司每年收入的70%~80%都拿去还了债,仅去年一年,就还了1.8亿元。但截至目前,公司还有约7亿元的债务。
这已是他努力还债的结果。刚开始负债时,有供应商来公司闹事,还有“闹着上吊的”,也有人想趁机买了足力健,用张京康的话说,“想蛇吞象的”。但即便在最难的时刻,他都没想过要卖掉足力健。
据了解,债务主要是欠供应商的。7月中旬,在北京国贸附近的办公室里,张京康接受了记者专访。谈及背负的众多债务,他表示没觉得压力太大,“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努力挣钱还债就好。
”他也坦承,负债之后才认清哪些是朋友、哪些是兄弟。
摄影:胡楠楠
他告诉记者,有一家合作十年的供应商,最多时公司欠了他们一个多亿,“夫妻俩真是把这辈子赚的钱都投给我了。”当时他们没催债,而且现在还在合作。在他看来,这绝对算是雪中送炭的了。
事实上,这不是他第一次负债。39岁刚创业时,他就曾亏了几千万元。那时他也感觉没什么压力,就想着怎么能把债还上。随后通过卖高血压治疗仪,一年多就把负债还清了。
他身上有着创业者那种“皮实感”。如今他很少在公司待着,大部分时间都到处出差跑市场;今年上半年,他还开设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开始做自己的IP。采访当天,记者观察到,有一个小团队专门负责跟拍他的日常。
面对这么多债务,他坦承更大的底气是来自足力健。
“我负债这么多,为什么还没有‘死’掉?”在张京康看来:一是足力健产品能真正解决用户需求,销量仍在;二是在老人鞋赛道,足力健已经做到了“品牌等于品类”。
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也向我们表示,老人鞋作为足力健的首创品类,品牌优势当之无愧。但当下消费萎缩低迷,同类老人鞋价格博弈也进一步压缩了毛利空间,再加上前期负债,足力健在经营上面临的挑战不小。
而银发经济的市场,则给了张京康“翻盘”的底气。据远东资信研报,我国老年用品产业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超5万亿元,潜在市场空间很大。
采访当天,张京康从头到脚穿的都是自家的产品,包括袜子。他告诉记者,
足力健常年“跟踪”约1000位老年人,通过深度研究他们的行为,去了解什么是老人的刚需、什么不是刚需。
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左右,也是未来最“烧钱”的地方。
这项研究不单是为了只做一双老人鞋,未来还可能会围绕老年人的刚需去开发其他产品。毕竟他清楚,鞋是一个低频生意,“一个老年人一年能买一两双鞋已经算好的了”。
早在创立足力健之前,张京康就一直在做老年人的生意,他卖过保健品和老人用医疗器械。但他发现这些东西都有忽悠的成分,不能当事业做。于是在2015年,他创立了足力健,进入老人鞋这个赛道。彼时,市场上几乎还没有哪个品牌,把老人鞋作为一个主打单独品类在推。
成立初期,足力健发展很猛。凭借在央视大量投放广告,以及在各地发展经销商的模式,足力健快速扩张。张京康称,
创立第三年,足力健营收就从前一年的6000万元飙升到18亿元。
随后,足力健加大广告投放、自建工厂和开直营门店。2019年,足力健的营收达到了40亿元,全国门店约5000家。
但2020年,情况一下子就变了,疫情“黑天鹅”爆发,线下门店生意受到很大影响,当年足力健营收就从40亿元骤降至18亿元。但由于“盘子”比较大,当时所有门店和总部的员工工资每个月就得花1亿元,张京康称,2020年以后,足力健连续三年亏损。
如今,足力健仍在正常经营。虽然营收比不上以前,但他说,“这两年营收每年还有十五六亿左右”,但这销售额已经挺好了,计划两年内把债还清,“现在一年还有几亿的利润,就这么按部就班还就行。”
危机后的教训:坚决不再做渠道
创业这些年,张京康一直是狂奔的状态——“永远是饿的状态,完全为了目标全力以赴”,甚至说有些不计成本。据了解,
他把公司赚到的钱,都用来投资扩张了,账上从不留钱。
摄影:肖予为
2017年底,足力健创立的第三年,业务处于高速增长期。张京康形容,那几年增长非常快,一年时间就招了1800个经销商,线下有了数千家的门店。
彼时,老人鞋还是一个新品类。为打响品牌,让足力健和老人鞋画上等号——他决定“一切都围绕这个战略”来扩大投资,不论是品牌、渠道,还是生产方面。
于是2017年底,他做了三个决策:第二年计划在央视投8亿元的广告(用第二年赚来的钱投);同时足力健要陆续开直营店,这也要花很多钱;再就是拿出10亿元在河南睢县自建工厂。张京康称,这些加起来要花二三十亿元。但问题是,当时足力健账上1分钱没有——“账上是0”。因为一下要花这么多钱,导致他压力过大,曾“一夜白头”。
但他在创业中的管理风格是,“基本每天收的钱当天就会花出去”,张京康说,从创业以来就是如此。在他看来,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想发展的话就得这样做,“增长是企业的核心”。
自建工厂在当时也变得十分紧迫。在那之前,足力健的鞋主要由代工厂生产,但订单常常不能及时交付,“代工效率太低了”,他告诉记者,有时下单后两三个月才能供货。足力健还
曾因为代工厂的发货流程太慢,导致错过最佳发售时间,最后积压了大量库存。这也让他下定决心要自建工厂,
将供应端攥在自己手里。
另一边,足力健直营店也快速开起来了。按张京康的设想,直营店应开在商圈和购物中心,有利于打响足力健品牌的知名度。虽然直营店的投资大,但回报也大。他告诉记者,当时在北京大栅栏开的一家直营店,一年能卖出4000多万元,而租金才100多万元,投资回报远高于直接将货卖给经销商。
现在回头看,这些投入确实让足力健的营收创了新高,但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
2020年时,足力健的“盘子”已经非常大了——一边是自建的工厂,张京康称当时已投进去了9亿多元;一边是2000多家直营门店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与此同时,足力健还花了大笔的钱打广告,相当于品牌、供应链、渠道这三个核心业务,他都自己做了。
而当时为开直营店,足力健还提前准备了大量的库存,当时的库存量有4亿元~5亿元。
看不清未来走向时,为了止亏,张京康很快就把2000多家直营店做了优化,有些小店就转给经销商了,也有些门店的租金就直接打了水漂。张说,那三年公司的人员工资、租金等成本叠加起来,导致公司亏损严重。
因为企业还要继续经营,他被迫不断想办法改变,这也促使他决定改变足力健的商业模式——
既然品牌和供应链确定要自己来做,那渠道就不能再做了,“坚决不再做渠道”。
现在回头看,这也是经历危机,再反思后获得一个利好——让公司卸掉了做直营门店的重资产包袱。
如今除了线上电商部分,在线下,足力健只做供应链和品牌,也就是只做to B的生意——将产品卖给经销商或单店加盟商。截至目前,足力健的3000多家门店全部是经销商或加盟商开的店。这种模式下,由于是以销定产——经销商先下单,足力健再生产,张京康称基本上可以做到零库存。
他也学会了“存钱”。他称,未来要把20%的利润留在账上,用来日后的投资或应急,“在账上留点钱,这样心里也更有底。”
一旦品牌需要解释,就离“死”不远了
实际上,张并非做鞋出身。
做足力健的前几年,他也不懂鞋业的周转率、库存等供应链管理内容,对行业的底层逻辑也不了解。
而且当时足力健从研发到营销,用的都不是鞋业的资深从业人士,“都是外行”,他说。
但他知道用户需求,用户想要的是什么,用户认知是怎样的。
创立足力健之前,他就已经做了大量的用户调研。2014年,公司就成立了用户洞察中心,去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彼时,他发现了老人脚部的16个问题,最后把这16个问题排序后发现,最重要的3个问题是脚变形、脚累、怕摔跤,于是他就围绕这三个点去做鞋。他告诉记者,凭借对老年人用户需求的了解,这些年在产品上他基本没犯过什么错误,“每一季的产品都卖得很好”。
比如,足力健的鞋很少用什么特别的高科技。他拿一款冬天的石墨烯保暖鞋举例,很多同行会用很薄的材料,但足力健用的就是石墨烯。“因为经过调研后我们发现,老年人都知道石墨烯是保暖的,这符合他们的认知。”张说。
“用户需求”这几个字,他常常挂在嘴边。在公司的经营上,一切也都是围绕着用户需求来做。在足力健位于河南睢县的生产基地,张京康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大家都在车间里办公,晃来晃去的”。
对于一个决策、一件事要不要做,张京康关心的是能不能给用户创造价值,不能创造价值的事就不做。
现在,在把鞋做“舒服”这件事上,张京康认为公司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舒服”也被作为足力健鞋的新卖点,被印刷到了足力健的鞋盒上。因为舒服这点,足力健最近还破了圈。
这两年,足力健意外地在社交平台上走红,很多年轻女孩开始穿起足力健,她们会稍加装饰,将鞋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足力健也因被年轻人爆改而成为话题。足力健内部人士解释称,足力健在年轻人中走红完全是个意外,最初是喜欢汉服的女孩带起来的,“因为专业的汉服鞋很贵,长时间走路又不太舒服,所以她们开始选择足力健,好穿,还可以改造”
。
张京康的女儿张亚丽也在公司工作,负责品牌部门。走红后,张亚丽于今年也做了一个面向年轻人的懒人鞋品牌。据了解,她从大学一毕业,便进入足力健,从基层岗位做起,在很多部门轮过岗。
当问及女儿所做的新产品线成绩时,张也毫不留情地评价道,“如果这个品牌卖得不好,也会给它‘毙掉’”。他始终觉得,足力健的核心用户还是老年人。
在老人鞋领域,足力健也并非没有对手。在程伟雄看来,以斯凯奇为代表的运动鞋品牌也有“老人鞋”,这对足力健老人鞋市场冲击很大。与此同时,记者观察到,在电商平台上搜索老人鞋,回力品牌的老人鞋也在前列,且价位更低。
不过张京康称自己不太关注同行。他直言,“不叫老人鞋的,我统统不关注”,在他看来,这样的品牌和足力健不是一个体系的,而“
一旦品牌需要解释,就离‘死’不远了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A0MjE0MQ==&mid=2654466747&idx=1&sn=3c089a1a085ee392e24c10c9c9eab792
中服网
中服网(www.efu.com.cn),服装行业门户平台,专注服装行业报道,传播服装行业故事。
最新文章
摇钱树的Miu Miu,Prada集团路在何方?
赔掉50亿,温州富商直播求生
LV柜姐背后,揭开奢侈品的遮羞布
七大头部男装上市企业,第三季度营收情况
国内十大运动服饰上市企业,第三季度营收情况
六大头部女装上市企业,第三季度营收情况
阿迪达斯2024年第三季度,继续实现双位数增长
“花299拿下人生第一件miumiu”,这被骂抄袭几十年的快时尚咋翻身成「万能奢侈品平替」了
近8成业绩下滑,第三季度12家服装上市企业业绩汇总
一件斗篷15万,「奢侈版优衣库」专门收割富家女?
CONVERSE x SORONA® | 集结炽“芯”力量,召唤守护使命
日播时尚,一家服装上市企业二度追锂电风?
一年销售超100亿,中产圈里最火爆的“假货”,终于被戳穿了
令人心动的offer!钟楚曦化身UR时尚买手亮相北京富力广场门店
新开63家新店,李宁公布第三季度营收情况
“双11”买买买,抖音电商平台阶段战绩出炉
服装企业哪些上榜?2024年浙江省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名单出炉
突发,Zara姐妹品牌宣告天猫旗舰店将停止运营
Off-White内地专卖店全关,下一个潮牌顶流还会出现吗?
宁波富商代工服装,挣到400亿身家
郑永刚去世年余,杉杉系拉响警报
70%退货率,淘宝神店宣布关店
狂揽20亿,暴涨654.6%!深圳老板靠女鞋收割海外女中产,闷声发大财
安踏全球化迈出关键一步,在北美市场的正面较量开始了
安徽工厂老板转型卖女装,均价上万,3年爆卖10亿元
“内裤外穿”的反向代言,香奈儿越卖越火
安德玛卖不动,库里带着首店来“救火”
崩盘了,女装网店陆续关店
大秀重启倒计时,即将回归的维密还在转型中挣扎
2024上半年港股15家服装上市企业业绩
市值跌去近200亿,夹克专家计划五年内冲击百亿
近8成业绩下滑,上半年32家服装上市企业业绩汇总
山寨大牌横行,专“割”贪便宜的中产,拉夫劳伦沦为“重灾区”
昔日「步行街之王」,逃不开做「平替」
安德玛卖不动,库里带着首店来“救火”
上半年挣了四亿多,到底谁在买“衣中茅台”
200亿市值暴跌至不到20亿!“一代鞋王”跌落神坛
上半年平均每天关店16家,消费者不买衣服了?
2024了,商场还需要服饰业态吗?
江南布衣在闷声发大财
740亿资产宁波股神,回归裁缝的生意
汉正街服博会完美收官!金正茂·汉派服装总部2024汉派秋冬采批节暨开街盛典绽放汉派原创风采!
闭店潮持续,上半年8家上市女装共计净关店290家
恐怖!350家消费上市公司,50%营收下滑,52%利润下滑!
佐丹奴还在,只是变小了
市值蒸发近200亿!“内衣大王”跌落神坛?今靠卖厂房自救
李宁业绩失速,市场给出了怎样的反馈?
主场竞争,安踏把背影留给耐克
从年入40亿到负债7亿,他靠卖老人鞋还债
又见亏损,安奈儿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