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成功案例详解(建议收藏)

文摘   2024-11-07 16:48   江苏  

城投产业化转型六大案例解析:


城投转型成功案例分析(一)——杭州拱墅产业转型案例
城投转型成功案例分析(二)——河源国资产业转型案例
城投转型成功案例分析(三)——青岛经控集团产业转型案例
城投转型成功案例分析(四)——新乡国资产业转型案例
城投转型成功案例分析(五)——三门峡投资集团产业转型案例
城投转型成功案例分析(六)——唐山控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业转型案例



城投转型成功案例分析(一)

——杭州拱墅产业转型案例


一、发行人基本情况

杭州市拱墅区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拱墅”)前身为2008年6月10日由杭州市下城区国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组建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内资法人独资),前身名为杭州下城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历经行政区划调整和股权划转后,现控股股东为杭州市拱墅区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为杭州市拱墅区财政局。


经过战略转型,目前杭州拱墅主要从事医疗、房屋租赁、物业管理以及基金投资等业务。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给予杭州拱墅主体AA+评级,WIND将杭州拱墅分类为非城投企业。


截至2023年6月末,杭州拱墅合并范围内子公司共81家,其中一级子公司共7家,重要子公司为上海润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润达医疗,A股代码603108,市值112.57亿),杭州拱墅持股20.02%,是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上市公司并纳入合并范围。


二、发行人合并上市公司的背景和转型之路

2019年初,杭州市拱墅区制定了“十大产业平台为主、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的战略。杭州拱墅为实现转型破局、实现平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打造一流竞争类国有产业投资平台的发展目标、以市场化思维增强集团活力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投资+实业+生态链”为模式的战略规划。在区政府围绕医疗健康产业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的大背景下,确立了收购优质医疗行业上市公司控制权,并以为此为产业转型方向。


2019年之前,杭州拱墅营业收入构成主要为贸易、房租和基金管理费、资金占用费收入,贸易业务收入占比85.53%,贸易业务毛利率较低且收入波动很大。


2019年8月,杭州拱墅与润达医疗原股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协议约定,相关股东以12.95元/股的价格向杭州拱墅转让其持有的合计116,000,000股的润达医疗股份。收购完成后,杭州拱墅合计持有润达医疗股份占其总股本的20.02%,加上表决权委托,合计持有27%的公司股东大会表决权。由于杭州拱墅持股比例在全部股东中占比最高,相对于其他股东持有的表决权份额最大且润达医疗其他股东持有表决权较为分散,且杭州拱墅可以对润达医疗董事会决议和管理层的任免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杭州拱墅对润达医疗实施股权相对控制。

2019年开始,润达医疗纳入合并范围,杭州拱墅新增医疗收入。


随后,杭州拱墅自2021年起完全退出贸易类业务,医疗收入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截至目前,医疗收入占各报告期收入的比例超过95%。2022年度杭州拱墅实现营业收入108.07亿元,其中医疗业务收入占比达97.04%,毛利率25.46%,盈利能力较好且稳定。


三、杭州拱墅新增科创债券持续助力转型

2024年1月12日,杭州拱墅成功在上交所发行“杭州市拱墅区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简称“24拱投K1”)。该期债券的发行金额为5亿元,期限为3+2年,发行利率为2.99%,全场认购倍数为4.52倍,3.5亿元拟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股权投资和基金出资,1.5亿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本期债券募集资金1.30亿元拟置换前期用于科技创新公司的股权投资,具体如下:



本期债券募集资金不超过2.20亿元拟用于置换前期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基金出资或新增出资,具体如下:



本期债券募投领域属于科技创新领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及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向和科技创新发展要求。


杭州拱墅属于科创升级类企业,在投资方面,响应区委区政府战略规划,聚焦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两大重点投资方向,建立了成熟高效的投资决策机制,与国内多家优秀投资机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并主动参与股权投资;在产业方面,依托润达医疗等优质企业,以生态链的理念建强投资链,持续推进“产业+资本+园区”的运作模式,成功打造“凤栖谷”生命健康产业系列园区,坚持以投资引导培育产业、集聚产业、赋能产业、升级产业。

参照《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专项品种公司债券》,杭州拱墅完全符合发行科创债的要求。也给其他城投企业转型升级做出了科创领域的表率。


四、产业化转型的重要启示

近年来,各地政府推进城投公司进行产业化转型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剥离城投公司政府融资职能,推动城投公司转变为自主经营、自主融资、自负盈亏的市场化主体已成为全市场共识。通过分析城投公司成功产业转型的若干案例,总结出转型的三大路径:

第一、改组或新建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吸纳合并优质国有产业公司(如上市公司);


第二、转型为城市综合运营商,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开展城市服务、城市开发、城市运营等业务;

第三、合并或开展经营性产业,转型为产业类国有企业,如建筑工程、商业贸易、金融、房地产、文旅开发等业务。

杭州拱墅属于上述第一类转型路径,与此类似的成功案例还有新乡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合并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000949.SZ)、山东鲁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并山东药玻(600529.SH)等。

杭州拱墅通过依托政策、空间等资源优势,促进优质项目落地,发挥产业基金引导功能;同时依托产业投资,转型拓展各类创新投资策略和多元化投资工具。例如,通过旗下产业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动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两大全资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凤皇谷医疗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利城辰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大混合制基金管理公司),深度并轨市场化投资,强化自主投资能力。

同时,在盘活做强原有城投业务方面,杭州拱墅亦有独到之处。其利用原城投平台的独有优势,通过整合零星分散的楼宇空间资源,围绕重点产业系统布局;通过整合实业资源,打通了从空间开发到空间建设再到招商运营的全流程,完成了从“空间建设运营商”到“产业培育运营商”的身份转型,实现了传统城投业务与产业培育的有机融合。目前杭州拱墅已成功打造了“凤栖谷”生命健康产业系列园区和“元洲”数字经济系列园区等主题空间,并成功引进了阿斯利康、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厚无生物等行业龙头企业。


五、总结

杭州拱墅是非常典型的城投公司成功产业类转型的案例,其成功发行科创债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行人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具有优质且稳定的收入来源;第二,发行人自身开展基金投资、股权投资业务,坚定科创方向,依托区域优势,业务良性运转;第三,发行人将传统城投资产业务与科创产业培育进行有机联动,有效盘活城投资产,实现了聚集效应,进一步助力科创主业发展。


从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到成为具有区域绝对优势的产业培育运营商,杭州拱墅大约走过了5年的路程。由此可见,城投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区域政策引路、主体积极作为、金融创新赋能默契配合,三者缺一不可。



城投转型成功案例分析(二)

——河源国资产业转型案例


一、发行人基本情况

河源市政府于2000年出具红头文,成立河源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源国资”)。目前控股股东为河源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河源国资定位为河源市国有资产经营和管理主体,初期是传统城投公司,经过战略转型,目前主要从事租赁业务、房产销售、保安服务以及医疗废物处置。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均给予河源国资主体AA评级,WIND将河源国资分类为非城投企业。


截至2023年6月末,河源国资纳入合并范围内子公司共18家,其中主要子公司共4家,具体情况如下:



二、河源国资“多点开花”的市场化转型之路

(一)收入结构分析

2021年之前,河源国资营业收入依赖传统的城投业务,公司超过90%的营业利润来自土地转让业务,即由土储中心对企业持有的土地进行非市场的收储工作,并在报表上形成较大规模对土储中心的应收账款。2021年度,公司的土地转让收入依旧是第一大收入来源,金额为2,700.7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5.18%。

自2022年开始,河源国资不再实现土地转让和河砂销售这一类传统城投类业务收入,2022年租赁业务收入大幅提升至2,495.1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34.39%,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也是第一大毛利润来源。同时房产销售、保安服务、医疗废物处置等板块齐头并进,营收占比分别为22.97%、22.91%和17.10%。 



经过近三年大刀阔斧的转型升级,河源国资逐渐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和市场化,2022年度及2023年1-6月的市场化收入占比基本达到100%。可见,营业收入真实,不追求绝对的体量不通过贸易收入做大收入结构,通过真实的业务收入结构调整,依然是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的方向。


(二)业务板块分析


1、租赁业务


河源国资的租赁业务对营业收入和毛利润的贡献均较大,2022年,租赁业务毛利润占比高达67.03%。河源国资主要经营的物业包括专业市场、厂房及门店、土地、商铺等。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已投入运营的物业租赁项目可出租面积为707,915.10平方米,已出租面积为532,043.95平方米。其中重点项目农批中心已实现整体出租,未来将产生稳定的租金收入。



该项目为河源市国资委系统自主投资、资产规模较大、资产质量较好的重大民生项目,也是粤东北地区目前已建成的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农批市场,还是河源市目前唯一的广东省定点批发市场。农批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40万平方米,其中批发市场建设用地为30万平方米,其余约10万平方米用地为批发市场业态升级拓展和配套开发用地。广东坚基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农批中心已建成的除进口水果超市以外的批发市场的整体承租权,租期共18年(除三鸟交易区外其他区域含1年免租期),合同成交价款160,756.00万元,承租方按月缴纳租金。

根据政府统一安排,河源国资先后并入河源华嘉实业有限公司、河源金叶发展有限公司等主体,整合了市属优质租赁资源,在原有租赁业务上进一步做大规模,同时提早布局建设重要民生类租赁项目农批中心,在逐年压降土地转让收入的过程中对租赁业务加以培育,为市场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2、房产销售


发行人房产销售业务主要是由子公司农批公司运营,主要销售收入来源于农批中心项目。农批中心项目建成后,前期通过销售部分综合交易区门店以及配套的安置点项目(安置小区)房产回笼资金,用于满足项目运营的资金需求。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主要在售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如下:



3、保安服务


公司保安服务业务主要是由子公司河源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安公司”)运营。保安公司自2021年纳入合并范围。

保安公司成立于1994年2月,服务对象涉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银行、学校、工厂、工地、大型文艺汇演等各部门、各行业;同时在为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中发挥了应有作用。作为唯一市级保安服务公司,竞争优势较强,服务持续性具有保障。截至2023年6月末,保安公司下设4个保安大队,有保安队员429人,主要为河源市多家国企、银行等公司提供保安服务。保安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较为稳定,通常与服务客户签订年度服务合同,每月进行结算,绝大多数客户服务费用季末结清,账期不超过三月。

自保安公司2021年纳入河源国资的合并范围后,安保服务收入即作为河源国资的一个稳定收入来源。河源市安保资源及客户群体的归集,使得安保服务的收入成为河源国资未来持续、稳定的,纯市场化运营的收入来源。


4、医疗废物处置


河源国资投资的市级各类市医废处置设施项目在2021年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2021年10月份试运行,开始按规范收运、处置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2022年正式投入运营后,采用“特许经营权+使用者付费”方式,向全市医疗机构收取医疗废物收运、处置费用。目前,河源市医废项目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业务已覆盖市内多家医疗机构。截至2023年6月末,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项目情况如下:



2022年,河源国资的医疗废物处置项目板块收入大幅增加,对河源国资当年不再开展土地转让业务提供了有效补充,是河源国资转型规划布局成功落地的又一重要业务板块。


三、“23河源01”债券成功发行

2023年12月22日,河源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债券简称:23河源01)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发行规模6亿元,发行期限3年,发行利率4.00%,全场认购倍数10.08倍,虽然河源国资只有AA主体评级,但受到投资人追捧和认可,全场有效申购单超过60亿元。

本期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偿还有息负债,拟偿还的有息债务明细如下:



本次债券也是河源国资首次登录资本市场,市场投资者对河源国资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道路及成效的认可,监管部门对河源国资收入结构中市场化收入为主的事项表达了认可,按照产业类主体给与了债券审批额度的新增。


四、产业化转型的重要启示

城投公司进行产业化转型是后续继续存在的重要前提,剥离城投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将业务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运营、土地一级开发转变为市场化自主经营、自主融资、自负盈亏的经营性业务,如本案例中的房产租赁、房屋销售、安保服务、医疗废物处置等等。通过分析城投公司成功产业转型的若干案例,总结出转型的三大路径:


第一、改组或新建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吸纳合并优质国有产业公司(如上市公司);

第二、转型为城市综合运营商,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开展城市服务、城市开发、城市运营等业务;

第三、合并或开展经营性产业,转型为产业类国有企业,如建筑工程、商业贸易、金融、房地产、文旅开发等业务。

河源国资属于上述第二类与第三类相结合的转型路径。

从2019年开始,河源市政府土地收储规划放缓,河源国资逐渐减少土地整理规模,公司主业逐渐向城市运营服务类、资源类进行聚集,到2022年公司不再进行土地转让业务。

河源国资在逐步压缩土地转让收入的同时,同步培育增加市场化收入,保持整体营收稳定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市场化收入占比。直至2022年彻底退出城投类业务。

河源国资通过积极整合市属优质资源,先后并入多个优质资产以及优质公司股权划转,在股权层面以及业务经营开展层面做到了双重归集整合,通过合并增加保安业务、布局生态环保产业、重点投入优质民生类项目,同时做大做强原有优质资产的租赁业务,待产业化项目正式投产且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完成公司产业化转型。


五、总结

河源国资的转型道路对其他城投企业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提早布局和企业自身及当地区域相契合的产业路径,在培育新产业或增加相关市场化收入的过程中,逐步压降或者转化原有的城投类业务,在总收入保持稳定的同时提升市场化占比,或在城投类收入不增加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市场化产业化收入来源。

其次:对已有的产业化市场化项目,进行优质资源整合,自身重点投资农批项目,同步整合其他优质市管租赁资产,提升租赁收入。地方政府的农批市场、道内停车等相关资源可能并不在城投企业下运营,而是归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所掌握,通过合理定价和估值,将有收益的资产变更为经营性资产注入城投公司,最大限度整合区域内的同一类资源。

最后:通过企业合并增加新的业务板块,扩大市场化收入来源。以河源国资合并划入保安公司为例,城投类企业可向主管部门沟通汇报将区域内保安业务或其他业务种类进行归集,扩大产业类收入。



城投转型成功案例分析(三)

——青岛经控集团产业转型案例


一、地区及发行人基本情况

2014年,国务院批复,在山东青岛设立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这一战略规划确立了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青岛西海岸新区承担着国家赋予的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重任,是青岛市海洋经济的重点发展区域。


西海岸新区与行政区黄岛区体制机制合一,包括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该区域具备港口优势,集聚了海西重工、武船重工、海尔、上汽等大型制造业企业,同时拥有中国四大海洋工程基地与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之一。近年在政策倾斜下,经济指标稳定增长,2022年度,西海岸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91.85亿元,同比增速4.80%,生产总值位列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经济总量位居青岛市区县第一位。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经控集团”或“发行人”)成立于2019年11月,由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以下简称“新区资产管理局”)出资设立;2020年5月,新区资产管理局将其持有的发行人51%股权无偿划转至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控集团”)。融控集团以持有的青岛军民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发集团”)97.62%股权出资注入发行人。截至2023年6月末,发行人注册资本50亿元,实收资本为37.26亿元,其中新区资产管理局已实缴11.76亿元,25.50亿为融控集团以所持有的融发集团股权注资,新区资产管理局为青岛经控集团实际控制人。

截至目前,青岛经控集团股权结构如下:



2019年,青岛经控集团通过整合融发集团和青岛开发区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投集团”)完成组建,形成以贸易业务、工程业务、船舶建造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业务结构。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给予青岛经控集团主体AA+评级,WIND将青岛经控集团分类为非城投企业。
截至2022年末,青岛经控集团合并范围内一级子公司共6家,重要子公司为融发集团(一级子公司)和开投集团(二级子公司),青岛经控集团分别持股100%和60%。受益于贸易业务规模扩张,2022年融发集团和开投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7.81亿元和116.49亿元,较2021年同期分别增长30.05%和35.37%。2022年重要子公司对青岛经控集团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贡献度分别高达71.30%和75.92%。

单位:亿元


二、发行人整合区域内城投公司的背景和转型之路

在青岛经控集团组建之前,融发集团以及开投集团主要受西海岸新区管委会及其下属功能区管委会委托进行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项目投资建设工作,城投类资产占比过半,利润主要来源于政府补助,业务结构较为单一。此外,产业布局投资较少,财务自给能力较弱,难以在竞争或挑战环境中落实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西海岸新区的国企加快市场化改革、推进产业化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务之急。


按照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部署,2018年新区管理局将持有的开投集团60%股权无偿划转至融发集团,2020年融控集团以其持有的融发集团97.62%股权出资注入青岛经控集团,经上述股权划转及注资后,青岛经控集团成功整合融发集团和开投集团。青岛经控集团组建成立后,明确定位为专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平台,服务重点产业投资等重大发展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青岛经控集团依托前湾港和政府政策支持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持续增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往来,大力发展贸易业务,2023年前10个月,青岛经控集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同比增长30%,贸易额已占发行人整体国际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二。与此同时,近几年青岛经控集团结合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通过企业并购、股权投资、混改、出资基金等方式,投向精细化工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行业等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

截至2023年末,青岛经控集团已投出的股权投资项目76家,已投基金18只。2022年至2023年,青岛经控集团完成对2家A股上市企业股权和控制权的收购,分别为融发核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002366.SZ)和胜华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3026.SH),成功布局核电设备销售行业,增加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



从业务结构上看,贸易业务一直是青岛经控集团占比最大的板块,此外2018年以前工程代建收入超过20%,完成资产收购和整合后,青岛经控集团扩大了贸易业务及其他业务的占比,工程业务占比逐渐减少。2022年度,青岛经控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774,480.73万元,实现净利润48,592.20万元,工程业务收入占比降低至6.25%,产业类收入占比提升至近94%。2021至2022年,地方政府补贴在青岛经控集团净利润中占比分别为13.84%、5.50%,占比进一步降低,青岛经控集团完成了从通过土地平衡收支到通过产业发展获得收益的转型。

截至2023年6月末,青岛经控集团核心主营业务为贸易业务,主要销售产品为化工产品、铜及有色金属、肉类、钢材和煤炭等,2023年新增化工业务,城投类业务占比进一步降至1.46%。截至目前,除工程业务含有城投属性外,其他均为产业化收入。近两年一期,发行人收入构成、毛利及贸易品种收入情况如下:

表:发行人最近2年及1期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万元、%


表:发行人最近2年及1期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万元、%


对比以前,青岛经控集团2018年-2020年收入构成和毛利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三、青岛经控集团新增科创债券持续助力转型

2023年12月19日,青岛经控集团在上交所成功发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简称“23经控K1”)。


该期债券的发行金额为10亿元,期限为3+2年,发行利率为3.75%,全场认购倍数为3.45倍,本期债券发行受到投资者高度关注,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单城投转型科创债项目。

本期债券募集资金拟全部通过投资或设立基金等方式专项投资于科技创新公司的股权,具体如下:

单位:亿元


本期科创债全部用于基金出资,募集资金用途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夯实发行人产业基础,扩大发行人产业转型的先发优势。拟出资的青岛西海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西海产业投资基金”)于 2023 年 5 月 16 日完成基金业协会备案;于 2023 年 7 月 13 日完成发改委备案,基金类型为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基金基本情况如下:



本期债券募集资金拟全部通过投资或设立基金等方式专项投资于科技创新公司的股权,主要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及高端装备等科技创新领域。发行人向科技创新公司提供发展所需的必要资金,能够有效提高这些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通过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市场资源和金融资源,助推升级现有西海岸新区产业结构,提高新区的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这与科创升级类发行人的定位相契合。



值得关注的是,本期科创债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不低于30%的募集资金将通过西海产业投资基金出资用于由国信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弘盛”)担任基金管理人、拟发起设立的3只市场化子基金。这些市场化子基金投向涉及“数字经济”、“文化+科技”、医疗信息化、医疗器械及智能装备以及国产航空制造等行业。市场化子基金拟投资方向如下:



参照《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专项品种公司债券》,青岛经控集团符合科创升级类发行人主体资质要求,募集资金用途符合发行科创债的相关规定,为其他城投企业在科创领域的转型升级树立了榜样。


四、产业化转型的重要启示

近年来,各地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在剥离城投企业政府性融资职能、强化地方债务管理的政策基调下,各地政府推进城投公司进行产业化转型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推动城投公司转变为自主经营、自主融资、自负盈亏的市场化主体已成为全市场共识。本案例提供了一种可选思路,即通过新设合并完成对区域内重要平台公司整合,明确战略定位,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结合区域优势及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通过企业并购、股权投资、混改、出资基金等方式,不断扩大产业类收入占比,降低城投类资产占比和净利润中政府补贴占比,最终实现成功转型。


通过分析城投公司成功产业转型的若干案例,总结出转型的三大路径:

第一:改组或新建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吸纳合并优质国有产业公司(如上市公司);

第二:转型为城市综合运营商,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开展城市服务、城市开发、城市运营等业务;

第三:合并或开展经营性产业,转型为产业类国有企业,如建筑工程、商业贸易、金融、房地产、文旅开发等业务。

青岛经控集团属于上述第一类转型路径。

青岛经控集团在整合了融发集团和开投集团后组建成立,从成立之初起,青岛经控集团不断降低工程代建业务的比重,积极进行产业投资,“以投促引”,为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通过收购和控制上市公司来布局新的产业板块,自身也投资培育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除了开展产业投资外,青岛经控集团也积极打造高端绿色智能化产业园区。目前,青岛经控集团已储备各类产业园、工业厂房等载体120万平方米,储备园区建设用地近1,000亩,规划建设古镇口海洋科技创新、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舰船保障等四大特色项目园。青岛经控集团通过积极建设高端绿色智能化等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厂房等载体,扩大原有的产业化贸易收入,实现公司向产业化的进一步转型。

与其他几个城投转型成功案例不同的是,青岛经控集团贸易业务收入占比一直较高,此前城投类企业贸易业务占比增加一直不被主管机关及交易所等机构看好,主要原因是主管机构对贸易业务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管控,具体可见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各地方国资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企业贸易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关于“严控低毛利贸易、金融衍生、PPP 等高风险业务,严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走单等虚假贸易业务”等相关要求。

本案例中,发行人开展贸易业务坚持服务主业、实现盈利、业务真实、合法规范、风险可控原则,主要利用地处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地理优势,并依托前湾港和政府政策支持优势,同时依靠自身良好的企业信誉和资金实力,拓宽企业经营渠道,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案例说明,在符合区域自身特点的前提下,真实贸易将会对转型起到较好的积极作用。由此推测,对于一些可布局优质产业资源较少的地区,短期内贸易业务比例扩大可能是城投实现转型比较快速的一条通道。


总结:青岛经控集团是非常典型的城投公司成功产业类转型的案例,其成功转型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合区域重要平台,明确战略定位


通过新设合并,青岛经控集团明确定位为专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平台,服务重点产业投资等重大发展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大力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贸易业务

青岛经控集团持续增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往来,通过打造山东省第一大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地区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大幅增长。青岛经控集团依托区域优势,坚持以服务主业、实现盈利、业务真实、合法规范、风险可控原则开展贸易业务,促进产业类贸易收入大幅增加。


第三:“以投促引”,赋能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青岛经控集团摒弃传统城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传统思维,结合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通过企业并购、股权投资、混改、出资基金等方式,投向精细化工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行业等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实现对科技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的投资赋能。



城投转型成功案例分析(四)

——新乡国资产业转型案例


一、发行人基本情况

新乡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乡国资”)成立于2021年11月,系经新乡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由新乡市财政局代为履行出资人职责。


公司成立之初,新乡市政府将县(市)区控股投融资主体、市本级局委属国有企业、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整合后划入,截至目前共有一级子公司36家,子公司中有5家是发债主体,同时,新乡国资也是上市公司新乡化纤(000949)的控股股东。



目前,新乡国资主营业务由化纤板块、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工程施工、销售商品、城市运营板块、服务收入、租赁服务八大板块构成,其中2022年度公司化纤板块业务收入占比为47.14%。2022年度及2023年1-6月,新乡国资营业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截至2023年6月末,新乡国资总资产1,273.36亿元,净资产680.67亿元,资产负债率46.55%。2021-2022年度及2023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97.71亿元、155.60亿元、74.5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18亿元、1.07亿元、1.52亿元。2023年6月末,新乡国资主要资产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2年度及2023年1-6月,新乡国资财政补贴及净利润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3年9月8日,新乡国资集团本部成立不到1年即获得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给予主体信用评级AAA,同时实现5家子公司AA评级。WIND将新乡国资分类为非城投企业。


二、新乡国资重组整合及转型路径

在新乡国资前,新乡市没有大型产业类国企平台,全市各级国企功能定位重叠,仅有的城投类国企如下:



低层级国企虽然也开展了部分市场化运作的业务,但规模小、融资能力弱,几乎不具备强力产业转型的条件。因此,在新乡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新乡国资通过以下方式迅速整合:


(一)划入核心产业主体增加市场化营业收入


新乡市内知名的上市公司为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乡化纤”),其主营业务是生物质纤维素长丝、氨纶的生产和销售,是我国最大的粘胶长丝生产企业,“白鹭”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力,是极佳的产业类整合标的。

新乡化纤的股东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为民营企业,2006年收归国有,股东为新乡市国资委。2016年股东变更为新乡市财政局,名称变更为新乡市白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股东结构变更为新乡市财政局持股90%、河南省财政厅持股10%。2022年8月,新乡市财政局将所持有的新乡白鹭90%股权无偿转让给新乡国资,新乡国资正式将新乡化纤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此时距离新乡国资成立约9个月。


截至目前,新乡化纤的股东结构如下:



2021-2022年度及2023年1-6月,新乡化纤主要指标占新乡国资的比例如下:


单位:万元



可见,新乡化纤虽然资产规模不大,但为新乡国资提供了稳定、大量、优质的市场化经营收入,是新乡国资打造大型产业集团的重要收入贡献方。


(二)划入其他AA评级国资公司壮大资产规模


新乡平原示范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辉县市豫辉投资有限公司、长垣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家评级为AA的国资公司的51%股权均于2021年12月划入新乡国资。

上述三家国资公司的重点财务指标占比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可见,以2022年为例,上述三家发债国资公司合计为新乡国资贡献了37.11%的总资产、26.74%的净资产、24.99%的收入,但每家公司占比都不高,因此都不属于发行人重要子公司,其城投定性和名单管理未对母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以2022年为例,新乡国资的重要资产科目构成及占比如下:


单位:万元


由于划入了以城投业务为主的若干家子公司,其资产构成也呈现了比较明显的特点,尤其是存货、在建工程主要来源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划入其他国资公司股权进一步充实主营业务和资产规模


在新乡市的统筹规划下,新乡国资合并范围内共有36家一级子公司,各级子公司合计400余家,主营业务分布较为广泛,其中其他行业代表性的子公司如下所示:



与此同时,新乡国资还充分整合了所辖其他区县的平台公司和新乡市其他国资公司,进一步充实资产规模。


三、新乡国资未来发展路径

通过区域内资产整合,新乡国资形成了城市发展、金融控股、乡村振兴、交通水利、数智科技、医药化工、文化旅游、矿山建材等8大业务板块。



根据《新乡市“十四五”国资国企发展规划》,两大市属国企的未来业务发展方向有了较为明确的划分:

新乡投资集团(AA+):承担新乡市域内城市综合服务商的角色,重点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土地储备、保障房建设、城市市政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板块。

新乡国资(AAA):主要围绕新乡市“542”产业布局,对注入各类资产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按照产业属性区分业务板块,从融资端向投资端、产业端转型发力,利用自身资本优势,引导新乡全域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投产。

可见,新乡市形成“基建+产业”两个核心联动的主体格局。新乡国资作为产业平台,未来将力争进入河南省地市级国有主体前列,培育上市公司2-3家,打造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资产充实、管控有序、业务布局清晰的全域国资经营发展格局。

四、新乡国资近期资本市场表现:募集资金50%补流

新乡国资于2023年6月15日在上交所首次申请发行20亿私募公司债,于2023年9月5日获得无异议函,历时不到3个月。2023年10月20日,首期5亿元3年期(2+1)的“23新国01”发行成功,募集资金用途为50%偿还有息债务、50%补充流动资金,属于突破借新还旧的典型案例之一。“23新国01”发行利率为3.66%,全场认购倍数3.2,本期债券发行受到投资者高度关注,创近5年来河南省地市级同品种同期限发行利率最低、2023年以来华中地区地市级同品种同期限发行利率最低。


五、新乡国资整合重组及产业化转型的启示

参考本系列《城投转型成功案例分析(一)》中所述,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的三大路径:


第一、改组或新建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吸纳合并优质国有产业公司(如上市公司);

第二、转型为城市综合运营商,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开展城市服务、城市开发、城市运营等业务;

第三、合并或开展经营性产业,转型为产业类国有企业,如建筑工程、商业贸易、金融、房地产、文旅开发等业务。

新乡国资属于上述第一类转型路径,与此类似的成功案例还有杭州市拱墅区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并上海润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3108.SH)、山东鲁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并山东药玻(600529.SH)等。

严格意义上来说,新乡国资并非从城投“转型”为产业类平台,而是在短期内直接在新成立的公司中整合区内优质资产而来。在整合过程中,没有历史债务包袱,区域内协调力度强,整合家数多、行业范围广,是新乡国资可以在短期内重组成为产业类主体,突破借新还旧的关键因素。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城投公司在地方政府融通资金、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背景下监管政策的逐步趋严,城投公司的产业化转型迫在眉睫,而新乡国资正是将散而小的地方平台公司短期内整合成为大型产业类国企的有益探索。



城投转型成功案例分析(五)

——三门峡投资集团产业转型案例


一、发行人基本情况

三门峡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门峡投资集团”)成立于2011年8月,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成立至今历经一次股权变更,目前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三门峡市国资委(持股90%),另一股东为河南省财政厅(持股10%)。


经过战略转型,目前三门峡投资集团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金银精炼加工、产品销售、贸易等业务。中诚信、东方金诚给予三门峡投资集团主体AA+评级,WIND分类为工业,非城投。

截至2023年6月末,三门峡投资集团共有合并报表范围内一级子公司18家,二级子公司39家,三级子公司5家,其中主要子公司2家,如下表所示:


二、依托地方资源禀赋整合之路

三门峡投资集团自2011年成立,至2017年重组之前,主要从事代建、土地整理等公益属性较强的业务,收入来源单一,自身造血功能较差,未真正发挥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对产业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限。2016年,三门峡投资集团土地开发整理及基础设施建设收入合计占收入比重超过84%。



(一)以资产及股权划拨方式整合资源


2017年6月,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下发《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三门峡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整合的通知》(三政[2017]27号),以资产及股权划拨整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进行重整。具体方案如下:

1、继续由三门峡投资集团控股三门峡市财经投资公司(以下简称财经投公司)、三门峡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建投公司)、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土投公司)、三门峡市农发投资有限公司、三门峡市建设投资中心、三门峡市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公司。上述6家公司的人财物统一移交三门峡投资集团集中管理。

2、在原有6家子公司的基础上,将三门峡市文博城管理处所属固定资产、三门峡市住房保障中心所属保障房资产、水资源管理处银山宾馆、三门峡市金渠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三门峡大鹏酒店有限公司100%股权、郑州天鹅城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三门峡市龙腾置业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三门峡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等8家单位的股权或资产划入三门峡投资集团。

3、在上述资产及股权划拨整合的同时,同步进行项目谋划储备。由相关各政府部门牵头,围绕三门峡转型发展大局,提出重大基础建设、重大产业发展、重大社会民生方面的投资需求,按PPP等模式运作,通过发行债券、建立城市发展基金和产业转型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持续布局地方重点产业


三门峡市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三大支柱产业分别为黄金、铝、煤,其中黄金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在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方面,三门峡市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和较强的产业技术优势。

根据《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门峡市培育壮大铜基新材料等12条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三门峡市准备重点培育铜基新材料、铝基新材料、现代黄金、半导体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先进装备、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酒等12个产业链。

立足于金属新材料资源优势,结合地方政府关于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链的战略规划,三门峡投资集团作为地方最主要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平台,重点布局了黄金及副产品产业链、铝业产业、芯片产业、新能源产业及化工新材料产业等项目,主要情况如下表所示:


备注:以上信息来自天眼查企业信用报告。


(三)转型初见成效


通过上述资源整合及业务拓展,三门峡投资集团不但逐步扩大了收入及资产规模,还逐渐丰富了业务种类,大大降低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开发整理收入的依赖,提升了经营性业务及资产比重,形成了多元化经营的格局;另一方面,主体信用等级也得到有效提升,2019年,发行人首次主体评级即获得东方金诚给予的AA+等级。

2015年末至2022年末,发行人总资产由244.08亿元提升至886.67亿元,净资产由176.79亿元提升至396.69亿元,如下表所示:



2015年至2022年,发行人营业收入自16.36亿元提升至114.23亿元,如下表所示:



2017年至2022年,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开发整理收入占比逐渐降低至13.32%,金矿石加工、销售成为发行人第一大收入来源(70.87%)。从收入结构来看,发行人市场化经营的步伐走得愈加扎实,转型效果良好。



三、“23豫峡03”的发行

2023年11月,三门峡投资集团发行8亿元私募公司债券“23豫峡03”,债券简要情况如下:



本次债券募集资金用途均为偿还即将到期的银行借款,具体明细如下:



“23豫峡03”之后,发行人又陆续发行“23豫峡04”、“23豫峡05”,分别募集资金10亿元、11亿元,用途均为偿还其他到期有息债务。经过前述产业化转型,三门峡投资集团成功实现公司债券余额的新增。


四、发行人成功产业化转型的重要启示

如本系列前述文章所总结的,近年来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改组或新建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吸纳合并优质国有产业公司(如上市公司);

第二、转型为城市综合运营商,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开展城市服务、城市开发、城市运营等业务;

第三、合并或开展经营性产业,转型为产业类国有企业,如建筑工程、商业贸易、金融、房地产、文旅开发等业务。

三门峡投资集团在保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资产运营职能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上述第三种路径实现产业化转型,三门峡投资集团目前WIND行业分类为工业,经营业务逐步形成产业类、社会事业类金融类、能源资源类、数智类和新基建类等六大投资运营业务板块。通过对三门峡投资集团产业化转型路径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如下转型关键步骤:


(一)明确经营思路和主要职能,做好中长期规划


转型第一步,需要明确公司的经营思路及职责定位,做好中长期规划,避免走弯路。三门峡投资集团确立了“围绕市政府战略发展规划,以资本运营为核心,整合政府国有‘四资’,扶持各投资子公司,发挥国有资本的基础性、引导性、战略性、公益性作用,为三门峡市重大基础设施、公益公用事业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按照PPP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三门峡转型发展”的经营思路,稳步推进整合及后续转型发展。


(二)整合地方资源,实现收入、资产转型


此次资产重组将三门峡市优质经营性资产整合进入三门峡投资集团体系内,包括地方优势产业即金银精炼加工产业、酒店、房地产、工程施工等产业相关公司控股权,以及具有稳定现金流入的优质资产如自营保障房等,直接、有效提升经营性收入及资产占比,扩大资产及收入规模,提升主体信用评级。


(三)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发展地方产业


三门峡投资集团紧跟地方政府战略规划,积极参与到重点产业培育壮大行动中,在履行好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及资产运营的职能基础上,持续推动金银精炼加工、销售等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大力培育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产业新赛道,将地方资源禀赋与自身经营发展深度融合,实现自身特色化、创新性发展。


五、结语

三门峡投资集团自2017年开始重组以来,经过2年时间实现资本市场首次亮相,至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2023年末存续债券余额170.90亿元,成为具有区域绝对优势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平台,与其重组整合、紧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好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资源及创新融资模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等因素息息相关。重组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大刀阔斧的重组改革是迈出市场化转型的第一步,后续如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核心要点。传统城投企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牢牢把握中央精神、紧跟最新形势,结合地方资源优势,提早布局谋划。



城投转型成功案例分析(六)

——唐山控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业转型案例


一、发行人基本情况

唐山控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山控股”)成立于2010年7月2日,是唐山国控集团(唐山核心融资平台)的核心子公司之一,唐山国控集团持股98.48%,唐山国际旅游岛佳翰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30%,国开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持股0.22%。


经过战略转型,目前唐山控股主要从事土地使用权转让、胶粘剂、海岛旅游、电子产品服务等业务。其中传统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业务由发行人母公司单体开展,化工板块的胶粘剂类产品收入、复合材料收入等主要来自发行人于2018年收购的上市公司康达新材(002669.SZ),康达新材是国内高端胶粘剂的龙头企业。



在持牌的评级方面,中诚信、大公国际给予唐山控股主体AA+评级,第三方独立评级方面,YY评级2022年给发行人第7档的评级,发行人在WIND分类为综合,非城投。   


截至2023年9月末,发行人合并范围内合计有86家子公司,对外重要的权益投资是持有唐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9.84%的股权,持有冀东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冀东发展集团”,该公司主营水泥及熟料、混凝土)45%的股权。


二、发行人成立和发展

发行人成立于2010年7月,起初定位是融资以开发唐山三岛旅游区(菩提岛、祥云岛、月岛),2010年10月和11月的大额增资,也是菩提岛海岛使用权出资60.68亿占了很大的股本份额。此后,发行人再次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目前超过80亿的股本是非货币出资。


2013年末,各地逐步感受到股权上划地级市国资委带来的行政级别提升的好处,发行人股权被划至唐山市国资委,同步更名为唐山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唐山金控”)。


此后,唐山金控跟多家券商合作,在2016年首次发行了16亿企业债,随后7年多时间累计发行了215.72亿元债券和债务融资工具,目前存续16支债券,合计规模131.81亿元。


由于发债频繁,且唐山发债主体一度受到曹妃甸与工行事件影响(2013年第一轮债务审计时爆出的舆情),唐山金控在信用债市场一度有网红的潜质,非银认购的比例很大,发债的利率也一度无法跟二级市场的估值维持一个合理的关系。   


2018年以前,发行人的业务收入一直以土地开发和代建为主,城投属性明显。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三、发行人谋求市场化转型

(一)金融板块转型探索


早在2014年,发行人在金融板块开展了转型探索,当年新增对唐山银行投资9.30亿元,随后逐步投资了唐山港集团、中原银行等上市公司,并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发行人自2014年起至2022年,年均可获得约2.94亿元的投资净收益,在利润表现方面较大程度降低了对政府补贴的依赖。

仅在金融板块开展财务投资的转型探索,无法降低城建类业务收入占比,随着发行人在资本运作方面的实践积累以及城投平台致力于整合“产业+金融”资源的大背景下,发行人开展了进一步的产业转型探索。


(二)2018年快速收购上市公司康达新材   


2018年11月4日,自然人陆企亭及其一致行动人徐洪珊、储文斌于与唐山金控产业孵化器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唐山金控孵化”)签署了《关于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三人拟转让6,27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6%)给唐山金控孵化。发行人成功控制康达新材,将之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回溯到2018年4月,康达新材刚收购一家重要子公司必控科技(原新三板挂牌企业,2017年摘牌),正式切入军工电磁兼容领域。发行人合并范围的电子产品服务业务,即来自必控科技。

2019年到2022年,来自上市公司康达新材的收入占到发行人合并范围收入的比例如下。

单位:亿元

注:上市公司人员、资产、内控和财务独立,不考虑合并抵扣的影响


(三)持续整合地方产业资源


收购康达新材后,发行人并未停下产业转型以及壮大及优化产业资源的步伐。一方面依托产业和金融双优势,发行人助力康达新材积极成立康达新材料投资基金,投资了“唐山丰南区康达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3万吨/年胶黏剂及上下游新材料项目”,该项目成为唐山市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的一个重量级项目,成功反哺区域经济。另一方面,唐山市国资委于2020年4月将其持有的冀东发展集团45%股权无偿划转给发行人持有。冀东发展致力于中高端混凝土市场的开发和研究,其水泥熟料产能位于国内水泥生产企业前列。该股权划转在进一步丰富发行人产业布局的同时,每年能为发行人贡献稳定的投资收益。  


四、发行人新增发行企业债券

2024年3月11日,发行人成功在上交所发行“24唐控01”,募集资金8.5亿元,其中6亿元用于唐山国际旅游岛盐田特色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项目一期项目,2.5亿元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实现了公司债券余额的新增。


五、发行人成功产业化转型的启示

(一)上市公司并购实现快速转型


在内生发展无法进一步促进产业化转型的情况下,结合地方产业资源禀赋及战略规划开展上市公司并购,是城投公司快速转型的有效方式。新材料产业为唐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关键产业,收购康达新材、推动上市公司在唐山市落地重大新材料产业投资项目,十分契合唐山市的产业发展规划。该收购事项一方面快速推动了发行人产业化、市场化转型,另一方面反哺了区域经济,上市公司亦通过引入国有控股股东获得更多金融资源,进一步推动业务发展,形成了多方共赢的态势。   


(二)合理规划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收入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年及一期,发行人第一大收入来源仍然为“土地使用权转让”,但仍然实现了债券余额新增,发行人合理规划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收入性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发行人通过国土部门招拍挂获得唐山国际旅游岛区域内的土地,支付相应的土地出让金并取得土地证后计入公司存货。发行人通过转让存货中的土地使用权,获取土地使用权转让业务收入,土地使用权转让业务成本为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成本,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额为该业务的利润。


公开市场信息显示,发行人土地使用权转让业务不涉及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发行人土地使用权转让业务均不涉及所转让土地的相关土地整理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工程。但发行人该业务毛利率极高,最近2年都维持在98.09%的水平。穿透查询后最近三年及一期土地购入方均为唐山国际旅游岛海宇土地整理有限公司,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这从一定程度表明即使是明显的土地二级市场非纯市场化交易,只要流程合规、交易条款恰当设计、约定明确,自有土地的使用权转让收入也可能认定为非城投类收入。但设计为一般的土地转让收入可能涉及大额税赋(比如超额累进,最高档税率达到60%的土地增值税),相关涉税问题需要结合当地政策、交易主体和交易条款等实际情况,咨询税务局或税务专家后谨慎采用。   


(三)整合优质企业股权,降低对政府补贴的依赖


对于因各种原因使得发行人无法实施控制或者不便于纳入合并报表的拟投资/整合对象,可采取参股的方式,虽然无法降低城建类收入占比,但能通过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实现降低净利润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的目的。


六、结语

唐山控股产业化转型之路,可以往前追溯到10年前,这期间经历了金融板块投资的转型探索、收购上市公司、整合地方其他国有平台和产业公司等外延式稳步发展的举措,也包括合理规划自身业务模式,在合规的前提下促进业务发展。传统城投企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合理利用规则,提早布局谋划。


本文来源于网络



本号转载的文章来源于公开渠道或经授权许可,仅为分享观点、资讯之目的,不代表[睿立方咨询]观点。文中使用的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联系潘女士:18952084089。


推荐阅读
赣州交控集团:以“三化”转型驱动价值创造,国改深化行动不断走深走实
城投转型绿赛道,六部委发文支持!
河北某县级城投公司的转型探索实践
扬州经开文旅集团多措并举推进市场化转型
推进市场化转型,超200家城投公司接续更名

激活“一池春水”—甘肃水投集团整合重组转型升级纪实


关 于 我 们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睿立方咨询
一家专注于城镇化领域,聚焦国资国企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提供城镇化发展集成解决方案为主的高端智力服务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