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哎哟,这肚子疼得我不行了!”65岁的张大爷捂着肚子,一脸愁容地对老伴说道。老伴一边劝他赶紧去医院,一边急得团团转。原来,这段时间张大爷总感觉排便不太顺畅,肚子隔三差五地胀气,有时大便还带点血丝。可惜他一开始没当回事,总以为是痔疮闹的。
直到这天,疼痛加剧,他才不得已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医生告诉他肠子里长了几个息肉,其中一个体积还不小,病理检测显示为腺瘤性息肉,有恶变风险!“大夫,这息肉真会变成癌吗?”张大爷紧张地问。医生点点头:“确实有这个可能,不过还好发现得早,可以及时处理。”
张大爷的遭遇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像他这样的中老年人,因忽视肠道健康,错过了息肉早发现的机会。那么,肠息肉真的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肠癌的?我们又该如何提前发现呢?
如果把肠息肉比作肠道中的“不速之客”,那么肠癌就是这些“客人”赖着不走,最终搞得房子千疮百孔的结果。研究显示,超过80%的肠癌都由腺瘤性息肉恶变而来,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5到15年。
小小的肠息肉刚开始可能毫无症状,就像“埋在沙里的地雷”。可一旦它长大、体积增大,恶变风险也随之提高。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它被认为是癌变的“种子选手”,尤其当息肉直径超过2厘米时,恶变可能性会急剧增加。
不过,肠息肉并非一发现就等于判刑。许多息肉如果能在早期被切除,就能避免癌变风险。这也提醒我们,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处理,是保护肠道健康的第一步!
肠息肉早期可能悄无声息,但它并非完全“隐形”。身体会通过一些细微的变化提醒我们,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捕捉到这些警报信号。以下是需要警惕的几个排便异常情况:
(1)大便带血
肠息肉破溃出血是最常见的症状,血色鲜红,可能附在粪便表面。有些人会误以为是痔疮,但如果便血持续或反复发作,就需要高度重视。
(2)排便习惯改变
比如近期经常便秘或者腹泻,而且持续一周以上,这可能是肠道内“捣蛋鬼”在作怪。
(3)腹痛和腹胀
息肉体积增大可能引起肠道梗阻,导致阵发性腹痛,或长期腹胀。尤其是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胀症状一定要去检查。
(4)体重突然下降
如果最近食欲正常却出现了明显的体重减轻,可能是肠道病变的信号。
温馨提醒:高危人群如有家族肠癌史、饮食不规律、长期熬夜或爱吃高脂高热量食物的人群,更要定期关注肠道健康,别给息肉留机会!
发现肠息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的存在。科学治疗和日常护理,能让息肉“无处遁形”:
(1)检查是关键:别让“隐形敌人”逍遥法外
医生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检查和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则应提早开始这类筛查。“早发现、早处理”是避免息肉恶变的唯一方法。
(2)切除息肉,杜绝后患
医生会根据息肉的大小和性质决定治疗方案。对于直径小于5mm的息肉,可通过内镜微创切除;而直径大于5mm甚至有癌变可能的息肉,则需通过冷切术、高频电切术等方法切除。切除后还需进行病理分析,进一步明确息肉是否恶变。
(3)后续复查不能少
切除息肉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复发风险依然存在。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通常建议1到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4)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
想远离肠息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饮食清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如西兰花、苹果、燕麦。
避免高脂高热量饮食,少吃烧烤、腌制食品。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结语
健康的肠道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而息肉这个“潜伏者”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朋友们,不要因为麻烦就忽视检查,也不要因为害怕而回避治疗!健康从关注每一个小细节开始。愿您远离疾病困扰,天天都能享受舒心自在的日子!
官方推荐,点击下图,放心下单!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喜欢这篇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和分享给你的朋友!
感谢各位的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给个赞,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获取更多科学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