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海门记协微信公众号
作者丨申辛
中央提出媒体融合发展已有10年多时间,到县域真正推行融媒体中心建设也已有7年了,但至今大多数县域融媒在经济上并不好过,少数的甚至是每况愈下,可谓走不出初始发展阶段。
上月下旬笔者参加了中国县市报研究会举行的年会,有机会听取领导、专家讲授,与诸多有识之士交流,并有幸被聘为中国县域融媒智库(专家委员会)成员,自以为有责任探究行业现状及问题、发展路径及方略。这该是发展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高级阶段则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县域即使在形式上挂出融媒体中心、融媒体集团等牌子,可在实际运行和所持理念上依然表现出“各归各”,事实上,短时间内本来多灶吃饭的那些人也是较难走到一起。有同仁说,要是先前的老员工大多退了,新员工成了主体,才更容易在理念等方面达成一致;也有同仁说,如果连融合后多出来的部室、干部、人员等长时间无法按新要求得到安顿,哪进得了下一步;还有同仁说,是一个“难”字把大家的手脚给捆住了,多种媒体人在不同考核体系下过惯的日子,哪能靠一纸文件、一块牌子、一声令下、一段时间就轻易融过来。网络上早就说了,60后70后是互联网“难民”,而目前正在县级媒体主要岗位任职的大多是这批人,或本身就是传统媒体人或从官场半路出家、二三流人才中吸收而来。这样虽然上面一直强调“移动优先”,可在往下推行时很难顺畅、有效到位。同仁们在一起,再次提到,别说报纸、广播、电视,连公众号等新媒体也已被归类“传统媒体”。现实中,即使有面上考核,有制度要求,有可学习的标杆,可问题是学不成、学了难贯彻,于是除了疲于应付,就是拿形式主义搪塞,压根没让“移动”真正融入内容生产、管理体系及媒体经营全过程和细部位。县级融媒体中心自推行建立以来这些年,外部经济环境对其自身的发展并不那么顺风顺势,而是如遇到了面广量大的社会媒体商业竞争、三年新冠疫情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等等。虽然有“危”中见“机”的说法,也确有一些媒体从政府支持和捷足先登中赢得先机,成为典型,但更多单位只能在吃资源吃老本吃财政中平平度日、艰难度日,甚至有受“特困行业”所扰的,如此这般,又怎能走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来。有些原来依靠或半依靠市场谋生的媒体,由于地方财政预算有缺口、经营收入总体下滑,日子过得更寒碜,有靠贷款发工资苦苦支撑的。已不止一次听人直言,早知如此,还不如早点躺平,被政府包养。这也受不少领导和专家诟病,现在很多地方媒体人心目中的“内容为王”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注入时代元素。如更多将其看作好稿为王及所谓的导向为王,片面、盲目地领会地方领导意图,以至目前有些地方的新老媒体被受众贬为原始的简报、黑板报。如报纸,其关注度更是处于历史低点,有行业协会领导说,不是没有人看报纸了,更不能以为其是老年人的读物,而是这些年我们的功能没提上去,还退化了,也就是说我们没生产出适合报纸特征、读者爱看的产品。在这次年会的论坛上,就有专家希望县级融媒人要有用户思维、要有社交思维,提出这也该是当下“内容为王”的重要元素。大家会从表面看到,近些年,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的商业价值跌跌不休,其融合后更是出现1+1+1+1<4的情况,有些地方原来一种媒体如报纸的年经营收入就有数千万元,现在将上述四者加起来也到不了这个数甚至腰斩。别简单以为这是融合出了问题,实质上可能是媒体人的经营头脑没跟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有转移到“互联网”思维上来,看得到的原因是,有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红红火火,年收入达到了三四个亿元、四五个亿元。公开及私下交流时,这些单位的同仁认为,纯粹的新老媒体,包括微信公众号等已渐失商业价值和模式,偶见个例也不可复制,必须用现代的理念和手段、用适合市场和老百姓的产品,激活、打造属于自己的平台和品牌,多与互联网和科学技术有关;也有同仁认为,我们有些人的最大误区是躺靠政府这棵大树,而不是充分将其利用、发挥,遂成自身的作为、优势和实力。作者简介丨申辛,本名范军,江苏南通市海门区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海门区作家协会主席,原新华报业海门日报社总编辑、高级记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中国报业先进个人、新华日报社十佳记者等荣誉称号。
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身份核实后通过。
关注我们 点赞 转发 在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