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长城战略咨询自1995年起开始编制并发布《企业研究报告》,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发展、政府治理、创新理念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分析和发展研判。本篇文章基于企业研究报告总第397期《发挥国家高新区先发优势,高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内容进行编辑,以馈读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我国进一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高新区等各类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引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国家高新区如何发挥自身独特优势高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成为政府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深深根植于全球技术革命的浪潮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整体脉络之中。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不仅遵循了大国工业化进程的普遍规律,更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概念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包容性和历史延展性。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22年党的二十大明确“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我国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实践逐步走向深入、系统和全面。新型工业化实践20年来,我国工业体系加速完善,建立了联合国产业分类中41个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小类的全部工业门类。202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接近40万亿元,占GDP的32%,制造业规模占全球30%以上,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
但总体上看,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关键核心技术、工业基础能力、高端产品供给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仍是今后较长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
新型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工业化过程,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知识运营,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是其本质特征。立足全球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部署要求,在深刻梳理研究新型工业化概念演进脉络基础上,我们认为,新时期的新型工业化与以往相比,既有内核一致性,又不同于国内以往和国外曾出现过的发展模式,而是一种新时代的全新工业发展理念,具体表现为以下“六新”。
新的发展目标。与以往偏重发展的工业化不同,新型工业化更加重视发展与安全的有效平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既积极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又特别关注产业安全自主可控、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等,更加强调解决“工业大而不强”问题,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新的动力机制。尽管传统工业化也提到了技术创新的概念,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引领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型工业化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注重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加关注紧抓新科技革命机遇,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二者的核心动力机制是一致的。
新的生产要素。我国的早期工业化主要依靠土地、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投入,尽管技术进步和现代管理方法逐步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力量,但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时期,生产函数发生巨大变化,高端人才、数据、算力、绿色能源成为继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之后的新型生产要素。更好地释放和利用新型要素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促进全要素优化配置、高效耦合,将一定程度上决定新型工业化的水平和产业竞争新优势。
新的产业组织方式。传统工业化的主要标志是大规模、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伴随数字技术加速演进,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组织形态不断扩大适用范围,对现有产业尤其工业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去中心化以及智能化、定制化、柔性制造等全新产业组织方式,强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新的发展格局。传统工业化强调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通过扩大出口和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推进工业化进程。新时期,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强调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通过强化发挥国内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性和现代化水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工业化。
新的发展底色。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传统工业化主要关注如何解决工业生产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对减少碳排放重视程度不足。新型工业化除了要在生产过程中落实绿色环保要求之外,更加强调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减排降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
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发展,在支撑经济增长、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面旗帜。2023年,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8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约14%,显示出其作为经济稳定增长引擎的重要性。
国家高新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引擎: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高新区汇聚了顶尖科研力量与创新型企业,成为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通过持续深化改革,高新区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不仅加速了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还强化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
绿色低碳转型的标杆:国家高新区在绿色发展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通过编制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开展绿色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打造一批绿色工厂和园区,进一步聚焦绿色技术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积极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器:国家高新区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有效缩小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高新区在推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加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面对全球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以及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挑战,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内涵与特征,找准发展着力点。国家高新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具有独特优势和雄厚基础,应充分发挥自身长板,当表率、做示范、走前列,为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