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的成都无人机市场 | 访谈视频回放&全文实录

文摘   2024-09-20 18:14   福建  

邀请了博源资本合伙人吕和糠总做主咖

他和他的两位好友将分享他们的个人经验和观点:

1.成都无人机产业情况

2.哪类技术路线的项目值得关注

3.军转民多还是民参军多

4. 给创始人们的建议


👀 看视频回顾 👀 

👂 听音频回顾 👂 


01

成都无人机产业环境如何?


空天界

请三位一起聊一聊,成都的无人机产业现在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吕和糠:我们最初涉足航空航天投资领域源于2014至2015年参与的国家发改委产业基金,投资方向为航空航天。当时,我们对这个产业认识还不够深入,只是基于过去工作经验和对成都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的了解。随后,我们进行了系统调研,发现成都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拥有坚实的基础,全国领先的总体单位——成飞设计所(611所),以及中电科、中航、航天等众多配套单位,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


我认为,无论是成都的无人机产业集群,还是低空经济,其技术基础和脉络与航空航天产业一脉相承。成都在全国绝对是名列前茅。


 陈向:成都的航空工业、航天和电子产业,得益于建国后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156个重点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落地成都。这些项目为成都培育了611所、成飞公司、420厂等链主企业和电子研究所,积累了丰富的军工型号经验和专业技术人才,成都被誉为“工业无人机中国第一城”。


从无人机链主企业来看,成都四大链主企业——中航无人机、腾盾科技、傲势科技和纵横股份,均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再加上新兴的eVTOL企业沃飞长空,不难发现,除了中航无人机作为体制内企业外,其余均由研究所或部队科研部门等体制内团队出来后创立。


从吨级固定翼无人机领域来看,国内知名的三家无人机企业(中航无人机、彩虹、腾盾)中,有两家位于成都。这与成都的无人机产业布局和多年来的积累不无关系。


总的来说,成都无人机产业的成功,归功于深厚的行业积累以及成都人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科研人员敢于挑战自我,从体制内溢出的技术人才推动了头部企业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生态。


 李广博:在成都的航空产业中,产业链的龙头作用至关重要。成飞公司(611所)不仅自身实力雄厚,而且带动了大量的配套企业发展,这一点在全国范围内是非常罕见的。特别是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中,由成飞带动的配套企业就有十几家,这充分体现了成都链主单位对配套企业的开放态度和协作精神,对于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成都的eVTOL发展势头强劲,其军工体系在空中装备的发展上表现出色,进而推动了民用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在可靠性、成本控制和配套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成都产业园不仅集聚了J-20、无人机等项目的配套体系,实现了材料类和加工制造类企业的本地化配套,并且其军工电子配套体系尤为突出,包括位于成都的中电科的几个核心大所等。这几年,我们中科创星也从电科这几个所发掘培育了多个企业,在电子战、雷达、通信等领域也形成了强大的配套体系,也反映出军工体系的开明态度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雷电微力在成都的发展,在相控阵雷达的应用上具有开创意义,首次将相控阵雷电应用于弹导引头,大幅提升我国在格斗弹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我认为成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与军工体系的互相配套、互相协同,已经形成了全国领先的局面。


空天界

向哥,您从西安搬到成都,能聊一聊成都的项目和产业环境和西安相比有什么样的差别吗?

 陈向:关于成都和西安的航空产业优势,我认为两个城市各有千秋。西飞和成飞分别作为西安、成都的头部企业代表,在航空领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尽管西安缺乏像翼龙这样的头部无人机企业,但西安地区拥有众多优秀的配套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广泛的核心配套领域,包括大疆(消费级)、纵横(工业级)以及腾盾(军用级)均在西安设立了研发中心,这与西安拥有西北工业大学、中航工业等多个机载院所密切相关。


成都的优势在于拥有众多链主企业。例如中航无人机、腾盾等,特别是在机加工领域,许多企业因运输半径的要求,选择在青羊或新都产业园等地设立配套企业。


空天界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新兴方向提出之后,相关企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吕和糠:肯定是更火了,从曾经的“偏门”转变为行业的主旋律。过去,无人机被视为短期内难以创造收入的项目,但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扩大,这一领域迎来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和创新。目前,我国在无人机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全球领先,为创业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据称,全国大约有100家eVTOL企业。


02

哪类技术路线的项目值得关注?


空天界

除了eVTOL,大家现在比较关注哪些项目呢?

 李广博:在军工配套领域,我们关注的重点依然是核心部件的研发和制造。包括沃飞长空和北航的倍飞智航等企业。核心部件包括发动机、复合材料机身、飞控制部件等。并且,低空飞行所需的中间基础设施和技术设施,如低空警戒雷达系统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去年,我们关注到结构强度测试资源严重不足,尤其是在非标、高级环境测试方面。比如,四川省绵阳29基地需要排队风洞测试(属于力学高性能测试的一种)的时间长达一年半到两年。


我认为保障条件建设是当前阶段需要同时提升的。有了强大的龙头企业,也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我们的投资策略是围绕配套保障体系建设进行创新布局,同时也关注总体单位的发展。


目前,我们的基金通常要求LP(有限合伙人)能够提供7到9年的投资期限,并可延长两年。这样的长期投资对于早期或创新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也在探讨内部设立S基金,实现接力式的投资模式。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地方政府已成为主要的出资方。我们已与40多个地方政府合作,他们由于招商引资的压力,通常比传统财务投资人更有耐心。这为我们投资长周期、创新型领域提供了可能性和支持。


据了解,美国在创新型领域的早期项目投入每年约为1000亿美金,中国和欧洲的投入达到了八九百亿美金。然而,中国的投资结构较为独特,大部分资金投向了成熟项目,不利于早期创新的发展。上周,我们与有关部门沟通时提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投资,如果能在10年内增加10倍投入,尤其在早期创新技术领域的持续大规模投入,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的科技进步。


受益于我们内部孵化体系和投入服务体系相对完善,使我们敢于进一步投资早期项目。通过形成层次化的支持体系,我相信中国在这方面能够追上世界领先水平。


 陈向:从市场整体趋势来看,无人机行业不仅在融资市场上呈现火热态势,订单市场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


融资方面:融资市场出现多笔1亿元甚至1亿美元级的投资,宁德时代等电动汽车龙头企业也涉足eVTOL领域。此外,还有不少公司一年内能完成多轮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


订单方面:政府投资、招商引资及政策支持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个人认为,低空经济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赛道,尽管目前尚未明朗哪家企业最终脱颖而出,但成为核心配套的龙头企业,如电动飞机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发动机(活塞或涡轴)、飞控、导航、光电吊舱、雷达、降落伞、起落架等,都有望随行业增长而发展。举例来说,一家专注于降落伞制造的企业,随着适航条例的规范化,其产品可能成为汽车安全气囊一样的刚需。一家专注于电池安全的研发中心,其技术能够有效预防热失控,对于确保eVTOL等飞行器的安全运行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持续在市场上寻找这些潜在的优质项目,并通过市场赋能的方式,帮助它们与更多的主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总的来说,资本、政府支持和订单增长均显示无人机行业积极发展态势。未来,行业规范化将成为关键,适航条例的实施将助力优质企业脱颖而出。


近一个月内,我国腾盾的两吨级载重物流无人机成功首飞。上周山河的3吨载重物流无人机也在榆林首飞。包括航天九院的两吨载重量级机型也成功飞行。这类吨位级的无人机在我国西部地区,如新疆、内蒙等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和覆盖范围。


 吕和糠:投资策略方面,首先我分享一个故事。2019年,我们在与吉利洽谈合作的过程中,我第一次参观了吉利博物馆。当时吉利将收购沃尔沃、并购戴姆勒以及发展飞行汽车(收购太力飞车)作为公司的三个里程碑事件。我当时确实不太理解飞行汽车这个项目,而今天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长远眼光的事情。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吉利收购太力飞车至今已经7、8年,七八年的投入周期非常漫长。对于一般投资人和企业来说,坚守这样的周期相当困难。因此,我们的投资人更加关注于投资的长短期结合,以确保在产业春天到来之前坚守下去。我们寻找的项目既需要有短期的收入来源,也要有长期的梦想。


其次,之前我们在航空产业总体层面已经投资了多家企业,如腾盾、傲势以及分出来的沃飞,还有珠海天晴等。现在,我们更多地关注配套层面的完善。比如过去我们投了数据链、吊舱以及一些机载小雷达。


随着无人机系统的复杂化,其发展趋势越来越接近新能源汽车,对更高电压的平台的需求将更为迫切。这些配套系统都是我们关注的方向。


另外,无人机新兴的市场应用需求也值得关注。以2021年为分水岭,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价值,这促使我国国防投入也发生变化。


并且,随着无人机的发展将产生更多新的需求。例如,在物流领域某些场景下,无人机已逐渐显示出其适用性和经济性。地面交通较难触及的地方,航空领域的经济价值将更加明显。低空正在不断地尝试开放,随着政策的变化,需求也将变化,需要采用动态演绎的策略。

空天界

大家都是如何找到合适的项目呢?

 李广博:在项目筛选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产业链进行投资。我们的投资覆盖了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等总体单位配套体系。同时,我们与军方专家保持密切交流,发掘目前尚未实现国产化的领域,并重点扶持和投资。例如我们投资的航星传动,专注于伺服控制系统研发,由航天一院18所的团队创立,不仅在商业航天领域进入了大部分火箭龙头企业,而且无人机项目如西飞的HH-100机型的舵机系统,实现了全国产化,另外用于水下装备的伺服控制系统产品也已批量生产。我们还投资了方硕复材,在成都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是高性能结构功能材料交付和材料测试中心。


我们的投资策略是成群式的,产业链式的投资布局,不仅单个项目有意义,项目之间还能相互协助。在电子领域,包括国产化芯片和军用级别高性能芯片的项目,也都纷纷落户成都,特别是成都高新区。今年其实半年时间已经协助 5 个企业在成都落地。


我们注重的是真正符合成都需求,能够为大甲方提供优质配套服务,且具有一定技术门槛和创新型的企业。我们相信,有技术门槛和创新性的企业,是国家和地方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我们的投资逻辑是围绕产业链,关注创新性和技术门槛。


 陈向:我主要从行业角度出发寻找有潜力的企业。我的公众号文章《中国头部无人机企业盘点》目前已有超过10万的阅读量,我分享了亲自走访的200多家无人机整机及配套企业的经验。


我挖掘企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通过多家主机厂商对特定配套企业的高度评价来发现优质企业;反过来,观察哪些配套企业愿意为量小的企业提供服务,从而推断这些主机企业的潜力。通过配套和主机两个层面的相互印证,发现了许多原本未被关注的企业。


二是紧密跟踪以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防七子为代表的院校,以及我的母校清华大学中的早期项目,并协助联络潜在客户,推动项目落地。


三是我的公众号“向哥谈无人机”拥有23,000多名粉丝,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留言推荐企业。通过企业的视角来扩充我对整个低空经济行业的认知。


03

军转民多还是民参军多?


空天界

大家感觉成都的军用项目转化到民用比较多,还是民用企业迁到成都来参与军用项目多一些?

 吕和糠:在大型无人机领域,军转民的趋势尤为明显。例如,吨级以上的无人机,参与者往往是由拥有工业部门和航天军事经验的团队来承接任务。在这个领域,未来可能仍以军转民为主。


对于成都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民参军”和“企参军”现象,主要源于两个因素。第一个是,源于成都丰富的人力和供应链配套资源,这也是多年来产业链集群发展的结果。第二个是,许多低空经济企业也发现,当前很多任务仍然来源于国家和国防需求。全球范围内,低空经济最大的需求同样来自国防安全。例如,全世界低空领域最大的合同是美国给予Archer的约1.4亿美金的空军任务。这也表明了,在特殊领域,现阶段国防工业的应用场景比TO C端的需求更直接一些。


其实,我们在讨论航空领域的本质时,有一个关键点。我们现在的许多体系是借鉴自美国,但美国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在航天发射领域,马斯特SpaceX的发射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他们通过网络直播自己的失败。但我们的航天工程却不容许失败。马斯特的态度是失败就失败了,只要找到了足够有效的方法就行,自然导致了中美在航天项目成本及管理上的差异。


军民融合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真正的意义在于我们将民用领域的低成本、灵活性,融入到军工体系的可靠性中。


 李广博:军工产品在转向民用市场时,往往难以让同一批人员来负责。民用市场需求正在逐渐增长,但放量需要时间。


目前来看,企业通常两边兼顾,由不同的团队分别处理军品和民品。比如复材成型制造领域额“铺丝机”项目,若企业能够协调好市场策略,可能就不会出现行业还未发展起来就开始卷的情况。


军民融合是一个缓慢且不断融合的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多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各种利益关系。在项目选择上,我们不强制要求企业必须军民两用,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实际能力来决定。


 陈向:我观察到,现在“民参低”,就是民用企业参与低空经济的现象比较多。尤其近一个月,有几家专注于新能源材料和消费电子行业,年营收10亿量级的企业,也看好低空经济并希望进入这一领域。


只有当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低空经济领域,我们才能将其真正称为“低空经济”而非仅仅是“低空产业”。只有当行业的规模扩大,成本降低,让更多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时,这个行业才能得到发展。因此,看到更多优质企业默默地在行动上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件非常积极的事情。


空天界

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呢?

 吕和糠:我还想补充一点,低空领域的物流可能发展更快。考虑到未来十年或二十年的规划,飞行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可能还是一个长远的愿景。无人机物流能够将货运飞机从机场解放出来,提高物流效率,不仅具有强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政策阻碍也相对较小。

 陈向:关于低空物流,我认同低空经济目前的发展趋势,包括载人飞行和工业无人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航空器的本质在于运输,无论是运送人员还是物资。目前,许多eVTOL企业也将运送物资作为首要目标。例如,峰飞公司首个获得适航证的凯瑞鸥就是货运版,随后才推出载人版本。通过货运先行,降低风险,同时提升飞行器的安全质量,再逐步推向载人市场。

另一个趋势是,许多企业可能会先瞄准军用市场,再转向民用市场。尤其是军方的特殊需求,如海岛高原运输,对价格相对不敏感。


04

给创始人们的建议


空天界

大家能给创始人们一些建议,关于如何在风口上把握住自己、把握住机会,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吕和糠:在低空经济领域,风来了肯定是好事,正如有风才能飞。但是我们做航空的都知道飞机最怕遇到的就是“风切变”,我觉得对于创业也是一样,保持一颗平常心至关重要。因为风起必有风落,行业也会有潮起潮落。以无人机行业为例,2015年至2018年间经历了一波高潮,但随后进入了低迷期,现在可能又重新迎来了高潮。但高潮期不会持续太久,一旦市场未能按照预期兑现将再次回归平淡。我认为,创业者需要回归初心,专注于做好企业和技术,并且做好融资困难的准备。


民营企业突破的核心在于坚持打磨技术,做有用的事情。当只有民营企业能够以经济性和符合国家要求的方式完成任务之时,企业一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长期来看,坚守初心,专注打磨技术,做有用的事,发挥成本优势,一定会在未来的一天收到回馈。


 陈向:我的工作方式与市场上的许多融资顾问(FA)不同,我倾向于选择精品项目。在我看来,只有项目在市场、技术等多个维度来看都是细分赛道的头部,我才会考虑接受这个项目。我帮助对接的资本,都属于经常出现在投中、融中榜单TOP10的机构。


我认为,投资人与企业家之间的共同语言和交流,产生的化学反应非常重要。我建议企业多找像博源资本、中科创星这样的专业投资机构合作。这些机构在航空航天领域有长期大量在投和成功案例,专业认知方面的沟通效率非常高。并且,投资成功后,还能在上下游产业协同上提供很大帮助,真正地实现投后管理。


对于有意向转型或投资低空经济的机构,我的建议是,无论是合伙人还是投资经理,都应该多关注这个行业,并在执行层面招募有行业从业经验的人才。这类人才有很多必要的认知,这些认知对于与低空经济上下游企业的高效沟通非常重要。


 李广博:我注意到今年很多人关注航空航天市场的比较多,但大多数转型的投资者对行业理解不够深入,只是跟风投资。


第一,建议在选择投资机构时应谨慎,选择在行业有深入认知、能够与业务产生协同效应的投资机构。这样的合作伙伴在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时,不会提出不合理的诉求。


第二,建议企业估值不宜过高。行业中许多失败的企业都是因为估值过高而无法获得融资,导致团队解散。


第三,建议应与地方政府建立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真正为地方政府产业的提升做出贡献。


第四,建议企业融资成功后,合理规划开支,避免过度扩张和不必要的开支。尤其是对于技术难度较高或项目周期较长的领域,我建议企业开发一些中间产品,沿途创造价值,维持企业稳定的现金流。

空天界

各位嘉宾,能不能每人给我们的创始人提一条建议,创始人和投资机构谈条款时一定要把握住的原则。 

 吕和糠:对于创业者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所有事项应以争取投资人更多时间和耐心为前提。因此,与时间相关的决策需要格外谨慎。回购条款的触发时间不宜过早。同时,创业者需要意识到,研发周期延期是普遍现象,不能过于乐观看待项目时间表。

在航空投资领域,最终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投资条款的设置和企业的尽职调查,都是建立在企业信任的基础上。找到值得信任的投资伙伴,将更有效地进行投资决策。

 李广博:近年来,中科创星的条款设计已经逐渐从宽松趋向严格。条款的设计基于我们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奇葩问题,代表性较强。

我建议创业者早期融资时不宜压力过大,避免动作变形。对于上市申报材料,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尽量推迟材料的提交时间。对于我的项目,如果承诺5年或6年上市,我会尽量增加两年时间,以给予企业更充分的自由。作为投资人,我们希望在这一轮给予企业最大的关怀和支持,让企业感受到我们与他们在共同创业。

企业制定五年规划十分重要。在实践中,我曾见证过一个企业制定了57页的五年规划,详细阐述了人员、技术、市场和财务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策略。这表明创始人对自己的业务有深刻的理解,这有助于他们在融资和签署协议时更有信心。

 陈向:我建议企业家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多跟靠谱的机构、靠谱的人合作。这些合作伙伴能够从创业者的角度出发,提供宝贵的建议,包括估值的合理性、条款的适宜性等,能讲清楚很多实操的细节。

空天界

能给大家举例描述一下营业额达到什么标准,估值多高比较合适?

 吕和糠:估值是一个综合考量的问题。对投资人来说,价格不仅仅是数字,而是包含了协议中每个条款的内在价值。十年、五年和三年上市,估值截然不同。建议大家综合考虑所有条款来设置估值,双方共同调整预期,给予创业者更多时间。

我们认为,创业成功与否比股权比例更重要,并建议创业者回归理性,结合市场需求适度创业,不盲目跟风


 李广博:根据我的经验,A轮之前的估值尽量控制在两至三亿元。A轮之后,当企业真正做出产品并开始销售或技术门槛较高时,估值可升到五至六个亿。估值的高低取决于项目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和布局。

股权释放方面,我认为在当前行情下,拿到资金是关键,股权释放多少并不重要,每次融资时不必限制最多只能释放10个点的股份。企业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做研发和做产品上,不要把精力放在不断融资上。

总的来说,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规划来确定需要的资金量,而不是仅仅关注估值和股权的释放。详细思考并明确规划能够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吕和糠先生具有近十年投资行业的从业经验,负责博源资本投资部管理工作,重点关注电子信息和航空航天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曾完成智明达(688636.SH)、药易购(300937.SZ)、立航科技(603261.SH)、蕊源半导体、华兴大地、天成航材、星卫讯等二十余家企业累计数亿元的投资,并担任部分公司的董事。目前已投资项目增值情况良好,多家成功上市或在IPO申报中。

博源资本是四川最具影响力的创投机构之一,管理的基金出资人来自于国家级引导基金、知名母基金、大型企业集团等。在“博观约取,守正归源”的投资理念下,博源资本专注自主可控、原生创新,凭借对产业的深入纵向研究与横向广泛覆盖,持续发掘高成长潜力企业。重点布局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中早期优质企业,围绕相关产业已投资60余家企业,其中超过30%完成IPO或在申报中。

博源资本致力于成为最具区域影响力、行业理解力及企业助力的创业投资机构。













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硕,拥有13年吨级军民用无人机飞控和整机研发与连续创业经验、以及航空领域股权投资和协助政府招商经验,曾任航空工业某机载研究所无人机飞控总体室负责人,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中国航空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曾任某「中国创业投资机构100强」投资经理,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投资。曾任某重载无人直升机头部企业副总经理兼董秘,分管公司飞控研发、投融资、政府关系、战略发展和品牌建设。

2022年创办「向哥低空经济智库」,智库充分发挥平台的链接作用,集聚低空经济产业资源,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成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发展的润滑剂,为企业、政府和投资机构提供专业的决策支持和咨询服务。智库下设「向哥谈无人机与低空产业」公众号。2024年起兼任中航咨询低空经济研究中心首席顾问。

向哥低空经济智库,智库充分发挥平台的链接作用,集聚低空经济产业资源,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成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发展的润滑剂,为企业、政府和投资机构提供专业的决策支持和咨询服务,智库旗下设立《向哥谈无人机与低空产业》公众号。

现任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军工组组长,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中级经济师、工程师;曾任某国有军工集团副主任设计师,某民营军工上市公司高级工程师,某国有军工上市公司投资部负责人,曾担任忠诚恒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发改委高端装备基金)投资总监,优选资本合伙人兼军工投资部总经理;近15年军工行业从业经验,在产品研发、型号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投资并购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主导军工领域投资项目近50个,主要投资案例包括:航亚科技(天使轮投资,科创板上市、收益率10倍)、北汽蓝谷(A轮投资,主板上市,收益率10倍)、世纪空间(A轮投资,科创板排队)、云道智造(天使轮投资,华为最新投资企业,收益率30倍)、城建设计(A轮投资,港交所上市)、万事达装备(A轮投资,即将报创业板)、扬铭科技(天使轮投资)、卓翼智能(A轮投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龙知远(天使轮投资)、蓝箭航材(天使轮投资)、方硕复材(天使轮投资)、九由航空(A轮投资)、航星传动(天使轮投资)、欧中科技(A轮投资)、天成航材(A轮投资)、芯晟半导体(天使轮投资)、昂飞科技(A轮投资)、乾景防务(天使轮投资)、中科慧智(A轮投资)、屿西半导体(A轮投资)、中星高科、煜鼎增材、交航众鑫、智同科技、理工智车等。主导退出案例:宇安电子(收益率16倍)、微纳星空(收益率6倍)、南京控维(收益率7倍)、上海介方(收益率6倍)。

中科创星是国内最早布局军工方向的投资机构之一,目前已经布局了近90家企业,尤其在航空航天、电子战、智能弹药、新型装备等重点细分方向,已经布局空间矩阵、宇安电子、扬铭科技、大衡天成、爱邦电磁、中科至加、中科凡语、中科华芯、立德红外、龙知远、羚控电子、雷神智能、卓翼智能、中科航星、天擎航天、方硕复材、中捷时代、乾景防务、航星传动、昂飞科技、煜鼎新材、九由航空、朗威科技、蓝箭科技、欧中科技、天成航材、赛特新材、智同科技、屿西半导体、中控微脉、国科天迅、中科微精、中科慧智、交航众鑫、中星高科、中科微晶等知名军工企业,其中有多家企业在2-3年内申报IPO。在军工相关领域的投资总额合计已经突破30亿元。



 

向哥谈无人机与低空产业
专注于赋能低空经济企业,市场、资本、宣传、技术、人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