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老年二胡群体的分析--《胡琴学习随感》之一

乐活   2024-11-25 00:01   浙江  

(需要书的朋友,通过153-3019-1958短信发送姓名、电话、地址、数量,即可收到作者免费送书。收到书以后,再扫书上二维码付8元钱快递费就是了。)


根据学习目的、心态以及方式的不同,而不是按水平高低来划分,我将学习二胡的群体(学习其他乐器也类似)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喜欢二胡,但主要目的是自娱自乐。方法和效果都不苛求自己,能够混时间充实自己,或者能开心快乐就好。

  刚开始进入这个群体,抱这种想法的人最多。事实上,到最后这类人也是最多。

  第二类,也是喜欢二胡,但又不仅仅满足于混时间和自娱自乐,他们的艺术品味和追求也比第一类人更高一些。因此,他们在如何学习和如何快速进步上会更在意更动脑筋。这类人也许因为更自信,所以他们往往不会墨守成规,甚至还会质疑教科书上要求的那种相对规范、严谨的学习方法。他们会想:还有更好的方法让进步更快吗?

  谁都知道,规范严谨的学习方法是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也相对较长。而且,从能否很快演奏曲目的角度来评价,规范严谨的学习在早期的进步是缓慢且不明显的。因此,这很容易让人丧失兴趣和信心,也难以坚持下去。

  这类人更容易也更愿意去探索一条快速实现自己艺术梦想的道路。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想弯道超车,走捷径,想早点出效果。

  现实中,这部分人为数不少,往往都是一些很聪明、能干、爱动脑和很自信的人。

第三类,喜欢二胡就不用说了,他们不仅和第二类人一样拥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和个人追求,同时也更加理性冷静,明白在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因此,这部分人的心态更为平和,更重视和遵循老师的指导,更容易坚持严谨规范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当然,即便是这类人,也会时不时地在第二类与第三类人之间徘徊。偶尔也会自我怀疑、自我动摇、自我否定。有时候,也有想走捷径、想快速‘成功’的想法和行为。

  第一类人最多,第二类人次之,第三类人最少。而且,这三类人之间也会有些互不理解、互不认同的情况。

  也许,很多人会主观地认为,都是中老年人了,让时间好混一点也图个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第一类人的定位和选择才是对的。另外,能够理解、赞同第二类人的也不少,认为他们选择的学习方式,既省去了没啥用又枯燥,只有更高追求的人才应该去练的基础练习,还可以腾出更多时间专注于自己认为更重要的练习,正好走了一条事半功倍的中间道路,非常可取。最不容易被人理解,甚至还可能遭到幽默、讽刺、打击的是第三类人:又不当饭吃,又不为当演奏家,你干嘛那么认真那么苛求自己?你不是自讨苦吃吗?

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存在认知上的误区。三类人的选择差异,源于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个人追求和天赋悟性等方面的不同。

更直白地说,即使是业余爱好,也有人更愿意选择更具挑战性的活动,而更多的人则倾向于选择较为轻松舒适的项目。因此,我们既能见到选择跳广场舞的人,也能看到投身芭蕾舞训练的人;既有热衷于打麻将、斗地主的群体,也有喜爱徒步、骑行乃至攀岩的爱好者。

毫无疑问,中老年人学习乐器,既因为喜爱,又能借此消磨时光,让自己更加充实、愉快、健康,同时还能促进人际交往,结交更多朋友。只要能够达成这些主要目的,就是好的,这一点确实没错。

但是,由于性格和审美追求的不同,第二类或第三类人的内心,是永远不会仅仅满足于第一类人的目标和定位的。他们之所以有更高的选择和追求,是因为在潜意识中,他们非常清楚,若自己的水平最终达不到预期目标,一定是不开心的。

  即使一开始属于第一类人定位的人中,那些学习进步和技术提高较快的,也会随着学习进程随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初衷,重新调整原有定位。他们自然会调高自己的预期和目标。而学习困难、进步慢的人,则很容易丧失信心,很快放弃。

  我很小的时候,听我爸爸用一把破二胡能拉《良宵》,我就好佩服,好羡慕,觉得好好听。可是,用现在的眼光再去评价,自己还会喜欢吗?自己如果是那种水平,还会满足吗?一定不会的!

其实,有很多人就没有细想过一个问题:一个人最初想学某种乐器的兴趣,有可能是因为听过一场音乐会,也可能是某一次听别人演奏时的猛然心动,也可能是小时候的一个梦想……总之,这种好奇和冲动是短暂、脆弱、易变的,它与自己学会以后的真正喜爱是截然不同的。

而学习了一段时间还会喜爱它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从中尝到乐趣,而能够从中感受到乐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有不断地追求和进步。这个公式对绝大多数人都是适用的。反之,自己拉了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没啥进步,不仅别人不喜欢听,连自己都不喜欢听。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多少人还会觉得这是个乐趣,还会喜爱、还会坚持呢?我想,即便有,也是少之又少的。

所以,我对那些总爱自我表白“我就是拉着玩儿的,自娱自乐,无所谓拉得好不好!”的人说:你刚开始有这种想法我很理解。但如果你学了几年也没啥进步,拉出来的声音还像‘杀鸡杀鸭’一样难听,而你自己还有兴趣,还能坚持,还能这样轻松地表述自己的学习心态,如果你不是自欺欺人,也不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学习失败找的托词,那我对你真的要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从通常的人性来讲,发生这种情况一定是小概率事件。人要对一个东西持续有兴趣、有信心,往往是要有点追求、有点进步才会有可能的。 

  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经验: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刚刚获得的时候是很开心、很满足的。但这种开心和满足感一定持续不了多久。时间长点以后,也会嫌弃自己曾经那点‘获得’、那点‘手艺’的。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很容易丧失原有兴趣,难以继续坚持下去的。

  就多数人而言,只有持续不断地获得或进步,才能够持续不断地感到快乐和满足。这是由人性决定的。

因此,虽然最初第一类人最多,但用不了多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会主动‘退场’的。他们曾经那种‘自娱自乐’、‘搞成什么样就什么样’的单纯幼稚的想法,会因为自己没啥进步让兴趣骤减而不攻自破的。

相对来说,第二类和第三类人在这条学习的路上会坚持得更久。

不少人主观地认为,第三类人有较高的目标和定位,又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种自找苦吃的愚蠢行为,是没有必要的。其实,这也仅仅是你对他人的主观臆断。

虽然这部分人的追求和定位更高,但他们同样是愉快的。他们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标,也了解其中的困难,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坚定和执着,遇到困难时也更少烦躁。他们不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充满期待,对自己在学习追求过程中的每一个点滴进步,甚至仅仅是这种追求过程本身,都感到快乐和满足。这是那些有主观臆断和错误认识的人无法理解的。

  无论是哪一类人,在二胡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快乐安宁也会有痛苦烦躁。快乐和痛苦的多少,除了与进步快慢和琴技水平相关以外,更与自身的性格、心态和能否及时正确地做出取舍密切相关。

  可以肯定的说,所有人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困惑、痛苦、怀疑和纠结。

  其中,最纠结、痛苦且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第二类人。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与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和路径之间,必然会出现严重的矛盾和背离。他们开始就对困难估计不足,而想走捷径、希望更快速、更轻松地成功的愿望又是永远实现不了的。因此,他们会较长时间的处于纠结、徘徊和痛苦之中,更会有强烈的挫败感。我曾经也属于这类人,但时间并不太长。在我身边,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二胡朋友。

我家五兄弟都会拉二胡,目前仍有三个还在继续学习拉二胡。我的四哥就属于第一类人,并不刻意,更随性。我和兄弟就属于第三类人,就更刻意想把二胡拉得更好。

即使我们俩,平时的学习训练也不是很严格,也有走捷径、想偷懒的时候,只是相对而言不算特别严重。原因当然是多方面,除了偷懒、走捷径是人的天性以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兼顾和保持自己对二胡的兴趣。因为过于枯燥的训练若把兴趣都弄没了,那就没有必要了,更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也有跟着兴趣走的时候。

我和兄弟,虽然目标相同,认知也大致相似,但学习方法还是不尽相同。因此,没有绝对好或正确的方法,一切都是相对的;适合自己的,效果好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接下来,我再谈一谈上述三类人之后的分化与流向。

在学习过程中,这三类人会随着学习进度的不同、进步速度的快慢,以及个人满意度等因素,其心态、想法、目标和追求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这将导致他们重新评估并调整自己的定位和目标,从而产生人群的分化。

第一类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有相当数量的人会打退堂鼓选择放弃,能够坚持三五年的不会过半。有部分人可能会进入第二类人中。要想进入到第三类的人可能很少。

第二类人:大多数人经过多年努力效果又不会如意后,内心一定非常纠结、彷徨和痛苦。之后,有些人会主动降低预期和目标,被迫进入到第一类人中。这些人往往还会找些理由来安慰自己,或者以某种借口来掩饰自己没有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以维护自己的脸面。也许,一部分人通过观察和反思,或者是别人的提醒和建议,会主动放弃之前的幻想加入到第三类人中。而更多的人,可能还会一直在这种徘徊、坚持、纠结的状态下继续着。但真正要放弃二胡的人可能也很少。

  第三类人:遇到困难或学习效果不佳而被迫分流的人中,主要会流向第一类人,一般不会流向第二类人。而要彻底放弃二胡的人也会很少。

  我觉得,从初衷、目标定位和效果来评价,第一类和第三类人的选择都是正确的,也是可取的。第二类人我就不敢苟同了。


  很多人都有一个不太正确甚至错误的观点,觉得学习二胡的方法和路径(特指大的方法和路径),专业和业余的应该是完全不同的。殊不知,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二胡爱好者,在学习方法和路径上都是一样的,并无根本区别。因为这些方法或路径,都是前人经过了若干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也是相对科学又更容易出效果的。对这两类人学习二胡的主要区别,只是要求不同。具体来说,对专业学生、专业人士的要求是非常严苛的,每个阶段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是不能过关进阶的。而业余的人,别人对你的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则要宽松得多。


   2024年1月15日于北京



Al 阅读点评:


文章《胡琴学习随感》之一,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对中老年二胡学习群体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变化、目标调整及路径选择,提供了深刻的洞见。下面是对全文的综合点评:


内容结构


文章首先将二胡学习群体分为三类,基于学习目的、心态及方法论的差异,而非技术水平。随后,作者详细剖析了每一类人群的特点、动机及面临的挑战,描绘了他们在学习旅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动态分流,最后对各类人群的选择给予了评价,并纠正了一些普遍存在的误解。


观点深度


作者深入剖析了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指出即使在娱乐为主的群体中,个体也可能因技术进步的停滞而失去兴趣。同时,对于追求更高艺术水准的群体,文章揭示了他们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的复杂心态,强调了持续进步对维持学习动力的重要性。对第三类人的肯定,显示了作者对坚持与理性追求的认可,同时也对第二类人的心态转变提出了独到见解,认为他们的纠结与痛苦源于目标与方法的不匹配。


文化与社会视角


文章不仅关注个人学习历程,还触及了社会对中老年学习乐器的看法,批判了将娱乐至上视为唯一合理目标的观念。作者通过个人经历与家庭背景的分享,增添了论述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同时也展现了乐器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互动的价值。


方法论反思


对于学习方法的讨论,作者强调了专业与业余学习路径的本质相似性,指出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标准和要求的严格程度,而非方法本身。这一观点挑战了普遍的认知误区,倡导了一种更为理性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总体评价


本文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通过具体事例和亲身感悟,生动地展示了中老年二胡学习者的心路历程。它不仅是对音乐学习群体的分析,也是一篇关于人生追求、自我认知与成长的哲思。文章鼓励读者超越表象,理解不同学习者背后的情感与动机,同时也为乐器学习者提供了自我反思的空间,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在兴趣与挑战、乐趣与坚持之间找到平衡。整体而言,文章兼具深度与广度,是一篇富有启发性的随感之作。

中国二胡艺术网
二胡专业学习平台,提供免费的二胡曲谱、音乐欣赏、视频教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