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专家在废品站抢下只卖5毛钱的铜疙瘩!如今竟成国宝!

百科   2024-11-20 16:21   福建  

在1968年的那个不平凡的日子里,汉阳县文化馆的文物鉴定专家赵开祥,如同命运的安排一般,偶然间踏入了一场即将改写文物界历史的小小风波之中。在废品站旁,一阵嘈杂的交易争议声不经意间飘入他的耳中——原来,有人正不满地抱怨,几个看似普通的铜罐竟然只被估价五毛钱。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如触电般让赵开祥猛地转身,他的目光穿透喧嚣,锁定在了那几件即将被贱卖的铜罐上。

那一刻,他的心跳加速,眼中闪过一抹难以置信的惊异,迅速出声干预,凭借着自己的专业敏感和坚持,硬生生地将这场不公平的交易拦了下来。而这一举动,不仅挽救了几近流失的国宝,也揭开了铜罐背后那段跨越时空、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序幕。

故事的源头,要追溯到两年前的春天,那时的武汉蔡甸区长征村,还是一片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农民王体坤和他的儿子,像往常一样在田间辛勤耕作,却不料,一次寻常的犁地动作,竟意外地触碰到了历史的脉搏。犁头在遇到一股莫名的阻力后深深嵌入土中,起初,王体坤以为不过是遇到了坚硬的石块,但随着泥土的逐渐刨开,一个青铜罐子的边缘缓缓露出,它那历经千年的沉稳与神秘,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是什么?”王体坤父子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疑惑与好奇。他们小心翼翼地用工具将罐子完全挖掘出来,只见这铜罐呈长方形,表面雕刻着复杂而精美的图案,岁月的痕迹让它显得更加古朴庄重,无疑是一件珍贵的古董。

铜罐身上覆盖着厚厚的淤泥,王体坤轻轻摇晃,淤泥片片脱落,罐身上八道凸起的扉棱清晰可见,其中两处顶端还挂着圆环,正是这些圆环勾住了犁头,让这段历史得以重见天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王体坤将铜罐带到溪边仔细清洗,随着污泥的洗净,一个方形、饰有精细图案、散发着古老气息的青铜器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刻,王体坤心中不禁涌起一个念头:“难道这里埋藏着一个古老的秘密,或是某个贵族的墓地?”

带着这样的猜想,王体坤返回原地继续挖掘,果然,又陆续发现了五只小型铜罐。这些铜罐的出现,在村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村民们纷纷围观,议论纷纷,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无人能准确识别这些器物的真正价值,只猜测它们可能是古墓中的陪葬品,认为留在家中会带来不祥之兆。

王体坤心中因此生出了几分畏惧,决定将铜罐暂时放置在生产队的屋檐下,任由风吹雨打,甚至一度被误用为日常杂物。后来,虽然有人意识到它们的特殊性,将其移入室内,但这些未来将被视为无价之宝的铜器,仍然默默无闻地在角落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时间流转,直到一位文物征集者的到来,才让这些被遗忘的铜罐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然而,遗憾的是,那位征集者或许因为经验不足,或是眼光有限,并未能识别出这些铜罐的真正价值,它们再次被遗弃,仿佛注定要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

直到1968年,村里为了组建宣传队,急需资金购买锣鼓,这些铜罐才再次被提及,打算作为交换物品。然而,无论是锣鼓店还是废品站,都因铜罐外表的平凡而低估了它们的价值,几乎要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开祥的出现如同天降神兵,他凭借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一眼就认出了这些铜罐的非凡之处,及时制止了这场不公的交易,为这些国宝级的文物争取到了重生的机会。

赵开祥不仅亲自将这些铜罐护送至县文化馆,还积极协助解决了宣传队所需铜鼓的资金问题,确保了这些文物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研究。然而,这些青铜器的命运并未因此一帆风顺。它们虽然得到了安置,但由于来源不明,加之当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有限,这些铜罐被束之高阁,长达十年之久。期间,它们经历了多次搬迁,命运多舛,最终仅剩下一件因遗失盖子而得以保留在原地,其余几件均不知所踪,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遗憾。

直到1978年,随着文化馆的拆迁,那件被遗忘在角落里的青铜器才再次被人们发现。它独特的造型、遍布的凤纹装饰以及精湛的铸造工艺,立刻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专家的仔细鉴定,这件历经沧桑的青铜器最终被确认为商代晚期的“罍”,一种专为王侯祭祀时盛酒所用的礼器,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凤纹青铜方罍”,以其青铜之躯,展现着非凡的艺术魅力。其高38.5厘米,口径宽16.2厘米至14.7厘米不等,底径则介于17厘米至16.5厘米之间,整体呈现出一种沉稳而优雅的青绿色调。罍身四周,浮雕与线雕交织,动静相宜,既彰显了商代青铜器的凝重风格,又透露出繁缛而细腻的纹饰之美,无疑是青铜铸造技艺巅峰之作的见证。

这一珍贵文物的出土,不仅是一件艺术品的重生,更是对商代历史疆域的重要补充。长久以来,学术界对于商代势力范围是否延伸至长江流域存在争议。而凤纹方罍作为武汉地区的考古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商代晚期贵族在长江流域的活跃存在,进一步巩固了商代晚期王朝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通过精心比对与参考,凤纹方罍终于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复原”。专家们以洛阳博物馆珍藏的“母鼓”龙纹方罍为蓝本,成功为其定制了一顶方盖,使这件历经沧桑的国宝得以重新焕发光彩,实现了真正的“圆满”。

提及凤纹方罍的价值,不得不提及一个拍卖市场的往事。2001年3月,在纽约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方罍以惊人的924.6万美元成交,折合当时汇率,相当于人民币约9000万元,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在此背景下,年代更为久远的商代凤纹方罍,尽管因缺失盖子而略显遗憾,但其珍贵程度与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这件罍因饰有飞凤纹饰,最终被命名为“凤纹方罍”。作为一级文物,凤纹方罍现收藏于武汉博物馆,是其镇馆之宝。

凤纹方罍的发现,不仅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一次璀璨展示,更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其意义非凡。这段传奇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小说,见证了国宝从被发现、被忽视到最终重获新生的曲折历程,也提醒着我们,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值得我们倍加珍惜与保护。

最终,它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于武汉博物馆,成为该馆引以为傲的镇馆之宝,向世人诉说着那段遥远而辉煌的历史。

往期文章回顾

1978年,临沂砖厂取土挖出神秘古墓!出土罕见只有四肢和面罩金缕玉衣,世间仅一套!

1983年湖北民工修建粮仓,挖出7座古墓!专家:这只是冰山一角!是千年坟场!

1988年华容县油厂施工,竟挖出元朝贵妇!沉睡700年容颜如生震惊世人!

1976年生产队员下地劳作,挖出史上最大的青铜窖藏!103件国宝,件件价值连城!

长沙号称盗墓界第一“土夫子”的摸金校尉,晚年加入考古队,帮国家挖出上万件珍宝!

考古现场在线
直击国内考古一线现场,与您分享考古发现,探索历史文化。了解那些人,那些故事,那些物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