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之“随”,其名最早源于远古的“随氏族”。据战国时史官撰写的《世本·作篇》记载:“随,作笙。长四寸,十三簧,像凤之身,正月之音也。”
地理位置上:随州,扼北进中原之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它是楚国问鼎中原必经之处。战国时,这里诞生过一个小诸侯国——曾国,不过由于它实在太渺小,以至于在留存至今的史籍中很少能找到关于它的记载。然而,随着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小小曾国开始在2000多年后为世人所知。
时间回到1978年,在随州的一处空军修理所建造营房时,部队里的副队长—王家贵发现了推土机下泥土的异样。他发现推土机挖出来的土里面有碎石,是被扰动过的,怀疑地下有古墓。因此,王家贵第一时间向襄阳地区的文化局报告了。就这样,一座沉睡两千多年的大墓就此重见天日!
曾侯乙墓自1978年发掘,出土曾侯乙编钟、尊盘、十六节龙凤玉佩、金盏等1.5万件/套珍贵文物,出土青铜文物总量超10吨共38种134件,是中国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墓葬。
该墓发掘和出土的文物,共同体现着先秦时期中国在艺术、技术、天文等方面的极高成就,这些都让世界震惊!
1988年曾侯乙墓址擂鼓墩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12月29日,随州“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2023年1月17日,曾侯乙编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