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在探索六朝历史文化的深度与广度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东吴墓葬的考古研究领域,一系列重大发现接踵而至,为世人揭开了那段遥远而神秘的历史面纱。
继2019年成功发掘丁奉墓、2022年张昭家族墓惊艳亮相之后,考古学界再次迎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东吴晚期名将薛珝之墓在南京市江宁区被成功发掘,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东吴时期社会风貌的认识,也为研究古代军事、政治及文化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据《新华日报》的报道,在10月25-26日举办的“纪念朱然墓考古发掘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六朝考古学术工作坊第六期”研讨会上,南京市江宁区文化旅游局的资深专家许长生,和大家详尽地分享了江宁区薛家边两处东吴墓葬的最新考古成果。其中,编号为M2的墓葬以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和丰富的随葬品成为关注的焦点。该墓葬采用前后双室的复杂砖室结构,内部珍藏了包括金、银、铜、铁、瓷等在内的40余件精美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一件造型典雅的青瓷魂瓶上,清晰镌刻着“吴故使持节威南将军都乡侯沛郡薛珝凤凰三年九月十日”的铭文,据铭文可知,墓主为东吴晚期名臣、威南将军薛珝。这不仅直接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更为我们了解薛珝这位东吴后期的杰出将领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薛珝,一个在浩瀚历史长河中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名字,但在东吴的历史篇章中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出身于沛郡竹邑的显赫家族,家族世代以文武双全著称。薛珝本人更是青出于蓝,不仅武艺高强,更精通兵法,学识广博,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
配图与内容无关
其父薛综,在《三国演义》的描绘中,虽试图在诸葛亮东吴舌战群儒时展露锋芒,却最终被诸葛亮的智慧所折服,这一情节也间接反映了薛氏家族在文化上的深厚底蕴。
在孙休执政期间,薛珝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他担任五官中郎将,不仅负责禁军的日常训练与管理,还曾受命出使蜀地,执行一项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非凡的任务——寻求良驹。这次出使,薛珝不仅展现了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还通过对蜀汉政局的深入观察,为东吴的对外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他敏锐地捕捉到刘禅的昏庸无能以及朝臣间的贪婪腐败,同时也在吴蜀之间探寻到了合作的可能性,展现了其作为外交家的卓越才能。
进入孙皓时代,薛珝的仕途达到了新的高峰,他被任命为将作大匠,负责营建孙皓之父孙和的寝殿。这是一项既荣耀又极具挑战的任务,因为它不仅关乎皇家的颜面与尊严,更是对薛珝智慧与才能的一次全面考验。薛珝不负重托,他以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规划,确保了寝殿的坚固与华丽,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广泛赞誉。
然而,薛珝的辉煌生涯并未就此止步。约在268年,当蜀汉降将、晋南中监军霍弋派遣杨稷等人率兵南下交趾,并在古城大败吴军时,东吴的边疆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面对这一严峻局势,孙皓果断决策,于吴建衡元年(269年)派遣虞汜、薛珝、陶璜等将领,率领二十万大军,并联合扶严地区的蛮夷部队,共同发起了对交趾的进攻。经过数年的艰苦战斗,至建衡三年(271年),薛珝与陶璜等人终于攻克交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不仅擒获并斩杀了晋朝任命的守将,还使九真、日南等郡重新回到了东吴的怀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薛珝在凯旋归来的途中,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关于薛珝的去世时间,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一般以为薛珝死亡年份约为271年,而此次薛珝墓中青瓷魂瓶上的铭文发现,无疑为这一历史谜团提供了最直接的答案。铭文明确记载了其逝世于“凤凰三年九月十日”,即公元274年,从而彻底确定了这位东吴名将的确切离世年份,也为后人缅怀这位历史英雄提供了确凿的依据。
魂瓶作为薛珝墓中的重要发现,不仅反映了当时丧葬文化的独特风貌,还通过其上的纹饰与造型,为我们窥探六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趣味提供了珍贵的线索。据考古学家罗宗真在《六朝文物》一书中的研究,魂瓶的造型往往涵盖楼阁庭院、谷仓、庙宇以及丧葬仪式等主题,上面既有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也有充满神秘色彩的龙凤、仙人、异兽等形象,这些都构成了魂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历史价值。
薛珝的一生,虽短暂却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将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