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检查发现胃肠息肉需要切除吗?

健康   2024-12-01 13:07   江西  

胃肠息肉是指发生于胃及肠道的息肉,一般是突出于黏膜表面,临床大多表现为良性隆起病变,外观多见质地光滑。胃肠息肉患者多不能自察,少数患者可能存在按压腹部疼痛、恶心、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反应,但上述症状与常见消化疾病类似,因此容易被忽视。

肠息肉图1 

肠息肉图2
胃肠息肉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临床认为与遗传、饮食、炎症等方面因素有关。有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类群体息肉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日常生活中若过多食用腌制、油炸食品可对胃肠黏膜造成刺激,导致黏膜组织异常增生,形成息肉组织;若胃肠道有炎症反应,在炎症的持续刺激下,可促进黏膜组织发生增生性变化,增加息肉风险。

内镜检查发现息肉后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进行切除,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这些息肉真的需要切除吗?”据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胃肠息肉在长期不治疗的情况下癌变概率可高达10%~30%,尤其是腺瘤性息肉,随着时间的推移,癌变概率会越来越高,即使胃肠息肉不发生癌变,患者也多会因胃肠息肉持续存在而产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便血等情况,并可能导致继发性贫血、营养不良、肠狭窄、肠穿孔等疾病的发生,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内镜下息肉切除已十分成熟,其切除方式有完善的系统流程,安全系数高,切除效果好。
1、 活检钳息肉钳除术:适用于直径<0.5cm的息肉;
2、 氩离子凝固术(APC):适用于多发细小扁平、广基息肉,尤其是不易进行圈套治疗的息肉;
3、 内镜下息肉圈套器电/冷切除术:适用于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直径<2cm的无蒂息肉;
4、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适用于<2cm的扁平息肉;
5、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直径>2cm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
注意:发现有胃肠息肉的患者应每半年至1年复查一次内镜检查,若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患者,需做好术后护理,建议术后暂禁食,后根据腹痛、腹胀、便血等情况逐渐恢复饮食,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若发现息肉但未摘除的患者,为防止息肉长大后出血或癌变,需留意腹痛、出血或消化不良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预防胃肠息肉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适当运动、心情愉悦,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类群体要定期复查内镜,胃肠道有炎症的患者要及时治疗。




邓长卿    副主任医师

邓长卿,脾胃肝胆二科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承导师、江西省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库专家成员。师从于首届全国名中医张小萍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胃、肠、食管、肝、胆、胰腺)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及消化内镜诊治工作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前病变如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胃肠息肉、消化不良、胃食管返流、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炎、胰腺炎、吐血、便血、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衰竭、腹水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胃肠肿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精通胃肠镜检查和内镜下胃肠息肉、肿瘤、出血等治疗。


1、膏方适宜人群:

① 需要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人群;

② 体质虚弱之人和亚健康人群;

③ 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慢性病患者;

④ 大病初愈,术后、创伤后康复期的人群。

膏方开方取药流程:

3、膏方宣传片:



4、咨询电话:0791-86303630


一审雯越

二审:杨   萌

三审:沈德森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江西省中医院
建于1954年,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是江西省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中心。在这里,为您及时发布医院信息,提供便民医疗及咨询服务,分享中医养生知识,做您随身的中医健康顾问,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