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新朋友可能不知道,欧尼偶尔会写一些育儿话题,但内容都比较“偏门”“不务正业”,“鸡娃党”看了心脏受不了那种。
我这个“剑走偏锋”的妈,你们觉得怎样?
图源:MSN(侵删)
一向高冷的《人民日报》,罕见给一个游戏长篇点赞(当然它的角度很实际,认为游戏带动了取景地山西的经济)。
人民网国际则发特稿,认为该游戏代表中国文化输出的成功。
甚至外交部发言人也点赞定性。
虽然只是“从名字看来”。来源见截图内容,侵删
欧尼本人不玩游戏,却也替制作方开心,为啥?
因为我娃玩啊!爱屋及乌啊朋友!
从我娃迷上游戏,我就一直关注着国内外的游戏产业资讯。
所以《黑神话:悟空》我可太熟了,因为在游戏圈子里,它这几年三天两头上新闻,是中国玩家眼里“全村的希望”。
但在网络上,很多吃瓜群众懵了:
“之前不是你们官媒自己说,游戏是精神鸦片?”
“前两天连掼蛋都不让打,这会儿怎么一个游戏又成民族骄傲了?”
“这游戏手机应用商店里咋没有?”
“买这么多流量得多少钱啊?哪个大厂推的手游,又来骗小孩充值?……”
你去买个人民日报的流量试试啊喂
评论刷得越多,我越惊讶于吃瓜群众对游戏的误解有多深。
原来在很多很多国人眼里,游戏就等于《王者荣耀》这样的手游,等于充值氪金。
大人用它在通勤路上消磨时间,小孩为它逃学、偷钱,被大人送去“戒网瘾学校”。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3A这个概念:
来源见截图内容,侵删
其实这个世界上,不只有辣鸡氪金手游!
为了玩游戏的事,我写过两篇文章(游戏育儿1 游戏育儿2),讲过这些年,我是如何从反对游戏的“精神鸦片论者”,黑转路,路转粉。
现在不仅不阻止娃玩,还想方设法鼓励他们玩,然后在玩的过程中夹带私货,给他们启蒙了一大堆关联学科和领域。
在我看来,没有比合适的游戏,更好的启蒙方式了。不让娃玩游戏,错过一个亿!
接下来讲讲近期娃在玩的两款游戏,以及这些游戏又给娃带来了哪些“认知升级”。
12岁土豆:《文明6》
《文明》系列,是世界历史策略类游戏中的开山之作,也是巅峰之一。
我一直久仰它的大名,因为我知道很多人都是从《文明》开始对历史感兴趣,扩展阅读,最终彻底更新了自己的世界观。
来源见截图内容
但这个游戏上手是出名的难,所以我最初买这个游戏,是送给队友玩的,因为他喜欢历史,家里有好几柜子相关书籍。
然而我万万没想到,12岁的土豆听说我给他爸买了个“一般小孩玩不明白”的游戏,立马来了兴趣,看看这个“大人的游戏”到底是有多难玩。
我们就把游戏扔给他,他用了一天半,打通了自己的第一盘,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二。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半年中,他80%的游戏时间,都在玩《文明6》。
在这个游戏中,他的收获如下:
时间管理
《文明6》的游戏周期很长,但考虑到这游戏对他成长的诸多帮助,我们特批他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取消时长限制,玩多久都可以。
取消之后发现,他其实会自我调节,预想中废寝忘食肝游戏的场景并没有出现,我们有事来叫他停下,他就二话不说存档。
小时候他喜欢玩《荒野乱斗》这样的对战网游,接触的游戏类型多了以后,偏好也与以前有所不同。
比起时间受“猪队友”和“每日任务”限制的联机网游,现在他更喜欢玩《文明6》这种随时可存档、不需做任务、也可以随时中止的单机游戏。
想玩网游的时候,就开私服和弟弟打,很少和外人联网。
我很高兴,他终于有意识地想把时间掌握在自己手上。
阅读
《文明6》游戏的文字介绍内容,动辄满满一屏,他扫一眼就翻过去了。
我:“你确定读完了?”
他:“是啊!”
我决定考考他,问了几个重点,结果人家都抓取到了。
感觉玩游戏的小孩都有“写轮眼”。
原来家长费尽心机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其中的“泛读”靠好的游戏就能解决。
“文科综合”
以前的文章说过,土豆是个纯血理工直男,主攻游戏和编程,我一直担心他在文化素养方面瘸腿。
这几年,他又开始对时事政治感兴趣,导致我家的餐桌经常像政客辩论现场。(好吧,更直男了……)
打了《文明6》以后,我惊喜地发现,由于它是个“人类文明模拟器”,它巧妙地把世界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穿插了起来。
打通一局,就像做了一张文综卷子(不是)。
土豆表示,这些年对新闻内容的很多疑问,都在游戏里找到了答案。
历史地理
虽然《文明6》中的“历史”和“地理”都是架空的,秦始皇和亚历山大大帝可以同台竞技和对话,中国和美国可以接壤,但他们的“人设”可都是尊重历史的。
因为对人物和国家感兴趣,土豆就会主动问我们,真实历史中这些人是怎样的,现实世界中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是什么,也会自己去维基百科搜索。
这样,他很快就把世界历史和地理串联起来了,脑中有了自己的“世界模型”,也有了了解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比如,下次回国,他就想去西安,看看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政治经济文化
《文明6》的目的是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文化等不同手段,主导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土豆初步理解了很多相关概念,比如:
“经济就是赚钱和花钱”
“文化就是让别人和我想法一样”
“政治就是对内统治人民,对外不挨打还要扩张”
“统治人民需要‘面包和马戏’,吃饱的同时还要开心。”
这些“大白话”不见得精确,但却给他未来扩展深入,立下了好的起点。
《文明6》秦始皇形象。游戏截图,侵删
思维训练
《文明6》本质上算是一场超大型桌游,学习曲线很陡,需要学会的规则很多。
但土豆这种玩惯了游戏的小孩,学习游戏规则,像呼吸一样自然。
其实对复杂游戏规则的掌握,是对结构性思维的一种锻炼。而大部分人的工作和学习,其实都使用的是结构性思维。
规则掌握得越快,学习新技能、上手新工作就越容易。
除了掌握规则的能力之外,《文明6》这类游戏,还锻炼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游戏本身不会给出正确答案,能否通关全靠自己试错。这可以让孩子学会辩证地、没有偏见地,对待不同国家选择的生存方式,再思考现实中这种方式是否可行,更好的方式是怎样的。
游戏过程中,与各国“外交”是少不了的,一言不合邻国就翻脸,各种突发情况如何处理,什么样的风险需要考虑在前面,都是孩子在游戏中可能学到的。
音乐
《文明6》的背景音乐,根据各国的经典民族音乐编曲制作,质量极高。
比如中国的主题音乐改编自《茉莉花》,英格兰的主题音乐改编自《斯卡布罗集市》,西班牙主题音乐为《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等等。
所以这个游戏,也是一场世界音乐普及教育。
我们全家最近一起看了《文明6》交响音乐会,1小时45分钟的演奏,两个孩子聚精会神看完了。
土豆感叹:“没想到古典音乐也可以这么酷!”
有的家长喜欢拉着小孩去成人的古典音乐演奏会上“熏陶”,但小孩对不熟悉的作品很难有兴趣,因为年龄小而且无聊,又很难遵守观看礼仪,经常会对其他观众造成困扰。
真不如带他们看电影或游戏配乐的音乐会。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B站搜索“文明6交响音乐会”,由FLASIC交响乐团在韩国国家剧院演奏,即使不熟悉游戏也强烈推荐。
就是这个音乐会。截图来自油管,侵删
英语听力
现在的孩子玩游戏,少不了上网看游戏攻略和玩家视频。
由于《文明6》的西语资源很少,土豆在油管看了海量的英语视频。
我一度怀疑他是否真能听懂,毕竟游戏视频的语速极快,我这种说了20年英语的老司机,都需要全神贯注才能连滚带爬地跟住。
有时我也会考考他。简单的生活用语他一脸懵,各种政治文化术语却门清,视频的精髓也基本能get到。
这不就是经典的“泛听”嘛。
国内学英语讲究“磨耳朵”,从小放英文歌、英文故事。但根据我的经验,土豆这种做事全神贯注的小孩,对纯粹的无意义“背景音”,会直接屏蔽,根本学不到什么。
只有他们自己带着兴趣,边听边收集信息,才是有效的听力训练。
我曾读到过,西班牙媒体针对本国青春期男孩和女孩做过调查,结论是现在男孩的英语实际水平,整体高于女孩。
这颠覆了“女孩更擅长语言”的刻板印象。
原因很简单:
女孩忙着在本国语言的社交媒体上相爱相杀的时候,男孩在用英语玩游戏。
7岁小宝:《几何冲刺》
小宝虽然会跟着哥哥蹭《文明6》,但距离理解策略类游戏还有一定距离。
他现在主要玩的,也是一款极其优秀的游戏:《几何冲刺》。
《几何冲刺》是一款跑酷游戏,玩法类似马里奥,但“主角”是一个几何小图形,穿越各种其他几何图形组成的障碍,到达终点。
这款游戏的视觉效果十分漂亮,简洁抽象,却又富有创意。喜欢画画的小宝,十分认可它的颜值。
玩法也很简单,只要点击屏幕,图形就会跳过障碍,时长也短,一般一两分钟就是一局。
但这个游戏的精华,不仅仅是普通的跑酷。
从这个游戏里,小宝收获了以下几点成就:
音乐启蒙
《几何冲刺》是一款“泛音游”,虽然不是“吉他英雄”“ 舞力全开”这样的纯音乐游戏,但配乐却是《几何冲刺》对比其他跑酷游戏最大的亮点。
它一共有26关,每一关都有相应的配乐,流派为电子舞曲(EDM),由著名作曲家精心打造,水平极高,也与游戏设计深度绑定。
本来就是音乐爱好者的小宝,十分喜欢《几何冲刺》的配乐,每天不停地哼。
通过游戏对音乐的视觉表现,他更好地理解了节奏、音阶、音色等理论。
因为对乐理感兴趣,我陪他看了不少油管上的乐理讲解视频。
后来,他甚至开始尝试作曲,经常自己在钢琴上摸索不同的旋律,与他想象的游戏场景搭配。
游戏设计
更加特别的是,《几何冲刺》不仅可以玩,还是一个可以自己创作游戏的平台。
小宝也学会了使用《几何冲刺》的自定义平台,编写自己的关卡。至今已经编了上百个。
需要实现一些特殊效果的时候,他竟然还会自己到油管上找教程。
首先,这可以锻炼他的工具学习能力和结构性思维。
其次,游戏的可玩性,取决于乐感和手感的结合,小宝锻炼的就是这个“调校”的过程。
它需要极大的耐心,动辄上百次的失败,和对玩家体验的共情。
最终,小宝设计关卡后会“内测”,他的“测试团队”就是哥哥。
哥哥玩了之后,会给他提供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这也是对未来工作“沟通”的提前演练。
玩一个游戏,间接训练未来生存技能,我怎么会阻止他玩,高兴还来不及呢!
小结
看完上面这两款游戏,你还觉得游戏是浪费时间,会荒废学业吗?
其实游戏和电影、动漫、小说、音乐一样,每个品类都有传世经典,也有垃圾。
但如果害怕孩子吃进垃圾,而禁止他们接触,那他们就永远不会有分辨能力。
等他们成年后再自己摸索,很多时候为时已晚。
之前cue过的、我的基金经理朋友也是个游戏玩家,她接触过很多人,上班搬砖,下班联机玩游戏到凌晨,根本不提升自己,结果过了十几年事业还原地踏步。
她说:“游戏好玩是好玩,但这些人为什么除了打游戏什么也不干呢?”
我想,也许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没有接触过,没有学会自我调节吧。
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
土豆曾经在7到8岁期间,沉迷过手游,我们没有禁止,而是花了大量时间去引导他管理时间,以及试图引导他玩质量更高、内容更丰富的单机游戏。
一年前,因为全家一起看了半年《火影忍者》,他终于喜欢上一款单机端游《火影忍者Storm4》,从此慢慢把游戏重心转移到PS4。
但直到接触了《文明6》,他才完成从手游到单机的过渡,并自主领悟到游戏之间质量和内涵的巨大差异,也看懂了手游为了引导玩家充值和内购所挖的“陷阱”,更认同一次付费、不玩套路的单机。
吃多了好内容,就很难再回头去啃垃圾,也更难“沉迷”。
但这个过程,强迫是强迫不来的,不是简单地禁止他们玩氪金手游、只许玩单机就万事大吉,必须要他们自己想明白。
所以这5年,我并不觉得是走了“弯路”,反而觉得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时代在变,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历史上多次重拳打击游戏产业的中国ZF,“谈游戏色变”的中国官媒,发声肯定高质量游戏的积极意义:
原来游戏也可以促进经济,助力海外文化输出。
做惯了“中国式家长”的他们,也一样在成长。
希望他们也像我一样慢慢领悟到,不只是游戏,任何文化产业都一样:
比起“一刀切”地禁止,放手让孩子试错,自己也做足功课,保持敬畏,才是培养一个孩子、和培育一个产业的正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