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并不可怕:跨国婚姻幸福指南,国内婚姻也能用!

文摘   2024-10-21 17:00   西班牙  

这是“欧尼升职记”公众号的第 104 篇原创

星标我,一起看更大的世界

点击关注 

欧尼小字吐槽:


可能是触发了什么禁忌,最近三个月数据越来越差,而且越努力写越掉粉。


越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多数人追求情绪价值大于思想本身。只有当好读者的“嘴替”,才能得到持续的关注。


然而,即使我愿意去走情绪路线,真正“能说”的话题,或者说多了不会被情绪反噬的话题,其实少而又少。


而且,能否被新读者看到,完全依赖黑箱算法,也有一种“靠天吃饭”的无力感。


所以,我更加珍惜无论我写什么,都愿意捧场的你们。比心~


本篇送给两年来支持我写作, 十几年来一直支持我成长的宝藏队友。


喜欢请转发出去哦!算法不爱我,就只能靠你们了!


前段日子,我发表了一篇关于跨国婚姻的文章,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我在那篇文中讲,普通中国人对跨国婚姻的刻板印象之一,就是文化差异导致很难过好:“表面好得很,私下里不定多后悔呢”。

但我们这十几年,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却一直都过得很不错,认识的绝大部分跨国婚姻小伙伴,也都自得其乐。

于是我就想,也许值得写一写,如何与所谓“文化差异巨大”的外国人,维持幸福婚姻。

但写着写着,却发现本篇内容,不光适用于跨国情侣,也同样适用于世上所有的亲密关系,无论国内国外

甚至,还包含一些超越了亲密关系范畴的思想,可能对所有人都有所启发。


为了写这篇,欧尼我可是违背了“秀恩爱死得快”的祖训,牺牲很大。

所以你如果还对幸福的亲密关系、灵魂的深度连结抱有希望,就看看吧。

过来人强烈推荐,真的值得。


如何活过磨合期?


本篇不谈如何开启恋爱关系,因为除了管理形象、培养兴趣、广泛社交外,恋爱就属于玄学范畴了。

咱们直接快进到共同生活后,令所有恋人闻风丧胆的“磨合期”。


磨合期的大部分矛盾,本质上都来源于“文化差异

不光是跨国恋有这个问题,其实在国内,不同地区和出身的人,甚至男性和女性之间,严格来说也有“文化差异”

这就要求我们敏锐地分辨:

  • 哪些矛盾是文化引起的,是在沟通清楚后可以部分改变/互相接受的


  • 哪些矛盾是生活习惯问题


  • 哪些则是打着文化的幌子,实际上是人品和原则问题,甚至是精神操纵(PUA)?


这个分辨的过程,也是一堂宝贵的成长课。

所以虽然磨合期烧脑又虐心,但磨合成功后,会感觉两个人认知上都成熟了好几岁。


例1:卫生观

比如,来自不同“文化”中人,对环境卫生和整洁的要求经常不同。

我们可以拆解如下:

  • 认为“干净”是否重要,是文化问题


  • 爱不爱干净,认为什么程度可以算“干净”,是生活习惯问题


  • 不分担清扫工作,光占对方便宜,这就是做人问题


  • 以“我们文化就不讲卫生”为理由,强迫对方包容,自己不负责任不做改变,这就是利用文化差异来操纵对方


例2:金钱观

金钱观是跨文化情侣的另一大常见矛盾,大家每天都在“攒钱”和“享受”之间反复横跳。

我们可以拆解如下:

  • 认为攒钱重要还是享受重要,是文化问题


  • 节约与否,节约到什么程度,是生活习惯问题。两人可根据具体情况,互相平衡。


  • 对方攒自己花,只索取不付出,就是做人问题


  • 以“我们文化不攒钱,你攒钱就是土包子”“我们文化要赚大钱,你不攒钱就是败家子”为由发动攻击,就是利用文化差异来操纵对方




如何解决问题?

文化问题,可以经过讨论,互相了解。

生活习惯问题,可以改变,可以商量,试错,找到两人之间的平衡点.。

也许,来自“不太重视干净”文化的一方,发现自己非常喜欢一尘不染的环境,愿意付出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也许,来自“十分重视干净”文化的一方,发现时刻保持完美好累,愿意放松自己对卫生整洁的要求。


也许,来自“勤俭持家”文化的一方,发现偶尔犒劳自己、投资美好的人生体验,原来也很不错。


也许,来自“享受当下”文化的一方,发现人生的快乐不是消费给的,切身感受到为未来点滴积累的快乐。

只要不固执己见,开阔心胸和思路,我们可以从伴侣身上学到很多。


做人问题,不容妥协,因为一段关系是两个人的事,绝不能恶意甩锅摆烂,拖累对方,必须据理力争。

若是遇到操纵者……不赶紧分手等着过年吗?!


其他利用文化差异搞精神操纵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

有外国男生会说“西方女孩都很开放,所以你也应该更加开放”,但性同意权不是文化问题,只和自己当时当地的感受有关,不该为了适应某种文化,而做自己会后悔的事。


有中国女生拿国内绿茶那一套“驭男术”去控制外国男生,想让对方把自己当公主伺候,说“中国女生就是这样”,但人格独立完整的人是不吃这一套的,只会远离并鄙视。


这些都是大忌,一定擦亮眼睛。

不要看错人,也不要投机取巧试图操纵对方,代价会很惨重。


这个自作聪明的绿茶应该很快就会凉凉吧。(
来源小红书,版权归原作者)


沟通有什么技巧?

别说情侣之间,整个人际沟通的大原则,在我看来都只有四个字:

就事论事

要知道,如果沟通中发现对方有不可原谅的原则问题,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直接止损是最优解。

如果没有,那么上纲上线的人身攻击比如“你真是个废物”),或者泛化批评(比如“你总是不理解我”),只能让对方寒心,或者激起逆反,解决不了问题

带着爱,管住嘴,再三确认不要说出伤人的话,只说需要解决的问题。


想吐槽对方时,记得想一想:

如果对方槽点多到你需要一刻不停地唠叨,那也许你们并不合适,与其试图改变对方,不如止损。

在对方做得好的时候多吹彩虹屁,比吹毛求疵地频繁吐槽,是更有效的策略。

讨论完矛盾之后,也一定要及时修复关系不要赌气互相伤害。

也就是所谓的“矛盾不过夜”“床头吵架床尾和”


具体建议,我在《东亚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巨大bug,是“亲密关系教育”的缺失》中,已经说过了,就不再社死一次了


三条重要经验


除了以上的磨合原则和技巧外,欧尼还有几条十几年沉淀下来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1)生活和思想,不必被文化绑架

之前的例子中,我强调要区分生活习惯问题和文化问题,虽然这两者有着直接的关联。

为什么要区分?

因为文化只是“原始”身份认同出厂设置,但生活习惯却是后天主观能动性可以修改的


其实不只是生活习惯,思想也一样

我们的很多思维定势来自文化,但却是后天可以修改的。

文化是我们的根,但我们不是文化的奴隶

文化是死的,“文化认同”却是活的。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因为跟自己原生家庭、出生地社会的文化,过于深度地绑定,结果任由个人感情被文化左右,最终因为文化的不相容而分道扬镳。

比如,小红书上有很多恋人,因为各地彩礼文化不同,导致散伙。


比如,跨国恋中,很多中国人会因为外方说了不符合“中式政治正确”的话,导致散伙。

这些人忘了,长大后的我们,可以“修改出厂设置选择和塑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成为一个思想独立、成熟的成年人。

这也是旅行和成长的意义。


跨文化关系中,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塑造一种只属于小家庭的“混合文化认同”。

在文化、生活习惯和思想的不停碰撞中,我们所做出的每个选择,都是独立思考、理性讨论后的自由选择。

小到多久清扫一次房间,大到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拥有只属于一个小家庭的独一无二的文化,是我眼中全世界最酷的事。


(2)磨合那么辛苦,记得给关系加点糖

磨合期注定不会很舒适

甚至,如果你觉得出奇地舒适,觉得对方百依百顺,还可能有更危险的隐患在后面。

恋爱期间隐忍、婚后瞬间变脸的毒夫毒妇,这世上多了去了。

所以磨合期间,需要一些“糖”来维系关系,维系两人的身份认同。


这也就是为什么,共同的底层逻辑,共同的兴趣,互补的长处,甚至互相可以“磕”到的颜值至少得占一两样,不然是真的很难抵御滚滚袭来的困难和认知冲击。

这样我们就可以坚信,我们的关系是珍贵的,是独一无二的,值得为之奋斗。

也可以在争吵后,迅速恢复感情。


(3)世界有容错率,不必追求完美

今年网络上最火的一句话,大概是“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有人以此自嘲,有人以此对世界失望,我却感觉被治愈到。

为什么呢?

因为即使是这样的草台班子,都能保证我们吃饱穿暖,遵从本心地活着,

这说明小事搞砸也没关系,世界是有容错率的。


亲密关系也是弹性的、有容错率的。

它的底色是从两人一见钟情开始,就维系彼此的无条件的爱与信任

我前面讲的一切磨合原则和方法,都是指导性的。

如果现实中我和队友事事都那么一板一眼地分析界定,那我们就不再是人,而是一对人工智能了。

现实中,这个过程是讨论、争吵、眼泪和拥抱的无限循环,直到所有的和解达成。

有些可能永远也不会达成。但那又怎样呢?


我最后一次因为队友对生活小事的抱怨崩溃时,他说:

“我们观点不同,我总有权利说吧,但我说了,你也可以选择不听啊!I love you the same.”

那一刻,我就像一个从小被要求考到一百分的孩子,突然被告知,其实及格就能幸福

一切都被补完了。


小结


亲密关系中,一场深度的磨合,是直面自己不愿面对的一切,是对自己此前人生中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观念,系统的打磨和反思

有人说,这么辛苦,何必呢?

但这正是我心目中,亲密关系的美好之处。

两人携手,共同走出人生的“新手村”,成为成熟又彼此契合的“人生搭档”,一起打怪升级。

还有什么比共同成长,更浪漫的事呢?


(全文完)


欧尼升职记
人在西班牙的数据分析师妈妈,有一双擅长发现盲点的眼睛,和一肚子职场和生活中打怪升级的鬼点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