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尼回评论】只有赢过别人,才能获得尊重吗?(再谈种族歧视)

文摘   2024-09-07 16:00   西班牙  
这是“欧尼升职记”公众号的第 98 篇原创
星标我,北京时间每周一17点不见不散!
点击关注 

本周开一个新栏目:“欧尼回评论”。 


文章发出后,会收到不少评论和私信,其中不乏引人深思的角度,而且能对原文形成补充。 


这时我就忍不住想就周一的主推文补充一篇,继续和大家探讨。但连续两周推一样的主题,又难免会感到厌倦。 


所以这种时候,我决定周中额外开更一次,就上一篇引发的讨论继续深挖,篇幅、结构不限,也不费心选图,主打一个短平快。


你们觉得如何?


周一的推文,是关于种族歧视的。
我知道这是个敏感话题,也做好了被大量吐槽的心理准备。
但朋友们吐槽的角度,却让我大开眼界。

有朋友对“种族歧视”的存在本身,都提出了质疑:
“我在国外十几年都没有被种族歧视过,不理解怎么有人天天喊着被歧视?”

我的“向上走”理论,也受到了质疑:
“其实越是大城市人和有钱人,骨子里越高傲,种族歧视越深,偏远地区底层老百姓之间的歧视比他们少多了。”

而我万万没想到,引起最大争议的,居然是那句“西班牙人对中国人印象还不错”。
“怎么可能!中国人在国外的名声明明很差!取关了。”

而这种观点的反面,则是:
“要想名声变好,要想不被歧视,只能变强!”
“赚很多很多钱,出门带司机保镖,把娃鸡得闪闪发光,赢得所有的比赛,亮瞎洋人的狗眼,就没有人敢歧视我们了!”

我大开眼界,也很受震撼。
感谢所有愿意与我分享的朋友,你们让我对种族歧视这个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所以在此分享一下新的感悟:

为什么对种族歧视的感受因人而异

为什么有的人在海外一辈子,都不觉得有被歧视过;
有的人却举步维艰,感觉海外生活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和数位经历完全相反的朋友交流后,我总结出一些可能的原因

他们与所在的国家地区的适配程度不同
在国人看来个个都差不多的西方国家,甚至其内部的各省各地,村里的各街道,经济基础、观念和开放性也不同。
有的幸运星,开局就落地在与自己性格喜好匹配的微观环境,有的倒霉蛋则跟定居地八字不合。

他们与所在地的移民形势不同
比如你落地的社区,当地人没有在短期内受到外国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或难民)过大的冲击,或者早已习惯种族混居,当然就更容易友好。
反之的话,看到少数族裔就会觉得“怎么又是你”,自然会有抵触情绪。
接受种族平等观念是一回事,因为短期大量移民涌入、不胜其扰是另一回事。
去重灾区当炮灰,体验当然就比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地区差多了。

他们对“种族歧视”的定义不同
维基百科对“种族歧视”的定义如下:
译文:种族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血统、民族和/或肤色和发质,对任何个人的任何歧视。

这里面解读空间就大了。
有些人觉得,只有外国人明确嘲笑黑头发黄皮肤等情况,才算是种族歧视。
他们觉得,绝大部分时候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满,是有其他出处的,比如认为某些中国人太能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不能算是种族歧视。
至于有些白人因为自己金发碧眼,就优越感爆棚,这不就是普通的自恋狂?他只要没说少数族裔是辣鸡,就不算种族歧视。

另一些人则觉得,表达出任何与种族相关的刻板印象,都应划为种族歧视。
他们认为,白人作为优势种族,需要照顾他族感受,所以规则扩大化一些没毛病。
比如我上篇举的例子:
美国老板找中国员工打乒乓球,虽然乒乓球跟种族边都不沾,但因为文化上经常和中国人联系在一起,所以可能让不喜欢乒乓球的中国同事感到被冒犯。
白人在少数族裔面前,对自己的外貌、智商、经济条件等表现出优越感,也可能会冒犯到对方。
他们觉得,只要少数族裔觉得被冒犯,就算种族歧视。
孰对孰错,我们见仁见智吧。

他们性格不同
有的人天生钝感,难得糊涂,遇事不决,都默认对方是好人。
有些来自老外的“优越感”“敌意”,他们根本就探测不到,即使探测到了,也毫不在乎,更不会因为对方是老外,就往种族上面联想。
图源:《天下无贼》截图来源每日头条 侵删

有的人则敏感而悲观,很容易从微妙的气氛中,探测到“TA瞧不起我”。如果对方又是白人,则会马上联想“TA肯定因为我是中国人才这样”,联想到中学历史教科书,国仇家恨涌上心头。

当然,天性宽容乐观的人,一样可能被种族主义伤害,正如很多成功人士也会是家暴和霸凌的受害者一样。
天性敏感悲观的人,也一样可能不被种族主义伤害,因为有足够多善良的“好老外”接住了TA,帮TA建立起了安全感,再遇到种族言论的时候就可以免疫,因为知道“世上还是好人多”。
这里仅提供一种可能的归因,万万不可理解为“受害者有罪论”。

看完以上,是不是觉得大家对种族歧视完全不同的观感,就解释得通了?

种族主义者,穷人多还是富人多?

我重新推敲了一下,觉得种族主义,和穷富无关,但和穷富背后的观念有关。
当今世界种族主义者中比较著名的,特朗普算一个。
他的支持者都是什么背景呢?
有的是被称为“红脖子”的底层美国白人,有的则是保守派富人。
为何如此两极分化?因为把他们捆绑在一起的,不完全是经济利益,主要是观念。

“红脖子”和欧洲某些原住民一样,既觉得自己是“本地人”便高人一等,又把这些年的经济恶化,归咎于移民抢了自己的饭碗。
而保守派富人(伪自由派也一样)中有很多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觉得自己是靠实力挣下了江山,做不到的人都是没用的废物,完全忽视自己享受了一辈子的无形特权,所以自恋爆棚。
而且资源运作玩久了,也很容易看全世界都是工具人。
他们不仅仅搞种族歧视,而是无差别歧视一切他们认为“不配”的蝼蚁。

所以“种族主义者中穷人多还是富人多”,其实可能是个伪命题。
我们所需要防备的,是“民粹主义者”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无论贫富。

中国人的名声真的那么差吗?

前几十年,主要西方国家对中国整体的观感,确实是比较差的,背后有复杂的历史,不好多谈,就不赘述了。
即使已经今非昔比,民间淡忘过去、扭转历史印象仍需要时间。
而某些国人的迷惑行为,又日复一日地给国际形象雪上加霜。

很多国人会忽略一个事实:
国外老百姓也要忙着讨生活,大多数人没那个时间深度了解中国。
大多数时候,中国只是国际新闻中一闪而过的路人甲。
但大家都知道大熊猫和长城,知道孔夫子和中国菜,前几年连李子柒都快家喻户晓了。
别的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路人缘还是不错的,有效地平衡了其他方面。

所以当我们和国外老百姓在一起时,不要想太多“我的国际形象是不是很差”“对方是不是真的看得起我”
无论文化高低,大部分人都懂得,个人不代表国家,个人不代表历史。
所以不用总想着代表什么,改变谁,做自己就好了。

只有变强,才能不被种族歧视吗?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落后就要挨打”,把近代史上的各种屈辱,归因为不够富,不够强,不够优秀。
所以认为,只要富强了,优秀了,就能得到世界的尊重,人民也就不会受到歧视。
很多海外中国人,也把“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育深深内化了。
他们也觉得,只有自己努力赚钱,变得优秀,把娃鸡进名校,赢得各种比赛,全方位碾压当地人,才不会被歧视,才能融入“主流社会”。

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既对,也不对。
对在哪里?
跟我上篇说过的一样,受过良好教育,能力强大,才有选择更加包容的环境的自由
除此之外,广泛的业余爱好,不但丰富自己的人生,还会让我们成为有趣、有故事的人,帮助我们融入当地社会

不对在哪里?
当目标不仅是自身的生存发展,而是“卷死洋人”“争口气”时,事情就变味了。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读书的年代,是不是几乎每个班,都有个什么都要赢、优越感爆棚的“高质量人类”?
TA得到了尊重吗?
班上的吃瓜小透明,很多还是会仰视这种人的,因为我们的文化比较慕强。
但此人的竞争对手或“假想敌”,会尊重TA吗?当然是觉得,招你惹你了,为何来势汹汹?

一百多年前,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时候,出去赢、展示自己,是有极大意义的,是打破种族刻板印象的有力武器。
每一次,有中国人在某一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都确实令世界刮目相看。
但在现如今,一个又一个领域,被中国人卷得都寸草不生了,卷王们得到的却不是想要的“接纳”,而是敬而远之。

在油管上,钢琴视频的最高级别,不是“高难度”“地狱难度”,而是“东亚难度”(Level Asian)。
别的种族人钢琴弹得好,会得到吃瓜群众的热情赞扬。
中国人弹得好,赞美的评论中则总是夹杂着:“是Asian啊,那没事了。”

最终,一切都变成了中国人内部的“内卷游戏”。
倒霉的是中国孩子。无论如何努力,一句轻飘飘的Asian就被打发了。
讽刺的是,中国家长拼命鸡娃,是为了让娃不被歧视,融入“主流”,结果反而因为“太卷了”而被歧视,被边缘化。

有人咬牙切齿地抱怨,“主流社会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
他们觉得,是对方卷不过,所以就直接修改规则,想压我方一头,这些洋鬼子大大地坏。
可是,考得高分、赢得比赛的规则,和与人相处的规则,真的一样吗?

完全不一样,因为现代社会讲究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的基础是沟通。沟通的基础,则是理解对方,比的是同理心,是为人,是底层的价值观认同
所以仅仅用学术、技艺和钱包厚度,是“卷不死”别人的,只能适得其反
如果你的目标就是让小孩融入西方社会,说句实在话,还不如给娃物色个种族友好的环境,早出国几年。

小结

到这里,我感觉种族歧视这个话题算是差不多聊透了。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我回给某位读者的话,共勉:
“我觉得自己没有足够资格传播‘真相’,作为个体也并不握着统计意义上的‘真相’,甚至就算是有官方机构统计了,也不代表我赞成他们的界定和统计口径。
“所以我们也只能互相分享基于自身经验总结的观点。我写文章,从不寄希望于说服和改变他人,而是想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写作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总结和反思,比如与您这次交流,让我对种族这个话题又有更深刻的理解,感觉自己的世界比昨天又大了一些。这,就是我写作的意义。”

(全文完)


关注我,交个朋友吧!


欧尼升职记
人在西班牙的数据分析师妈妈,有一双擅长发现盲点的眼睛,和一肚子职场和生活中打怪升级的鬼点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