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喜欢讲的“包容”,是不是“白左政治正确”?

文摘   2024-09-23 18:03   西班牙  

这是“欧尼升职记”公众号的第 100 篇原创

星标我,一起看更大的世界

点击关注 

第100篇成就达成!

我司在对内外宣传中,经常说要把自己打造成“全球市场上最包容和关爱员工的公司”。

我们每年都要做一个“包容与关爱”培训,内容还挺暖心的,教我们如何互相包容理解,“和气生财”。

有人会说,我知道!你们外企讲的“包容”,不就是中国网络上人人喊打的“白左政治正确”?

那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为什么跨国公司喜欢讲究“包容”。


工作场合“包容”的含义


现如今,人们会把好莱坞电影里,刻意平衡角色肤色和性别等行为,称为“包容”。网络上有很多对此嗤之以鼻的声音。

但我司内部讲的“包容”,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宗旨是把同事以及客户当做一个可能有着不同背景和需要、真正的人,培养同理心,从而互相理解和成就


为什么公司要投入大量资源搞这么“虚”的东西?

有人说,当然是为了宣传企业形象啦!给客户和路人留个好印象,销售和人资都更容易开展工作。

其实不止于此。

员工背景多样化、“不拘一格降人才”,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不同客户人群的需要,面对客户时也有包容心,从而提升客户体验

包容的环境能给员工安全感。在心理安全、有归属感的环境里工作的员工,对公司更忠诚,更投入,表现更好

研究显示,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后,工作效率是没有时的3.5倍。


包容 = 开放的沟通环境


我司认为,企业内部的“包容”,首先是打造一个平等开放的沟通环境,让每个人都毫无顾虑地提出意见
如何做到这一点?

首先,给自由表达扫清障碍
以跨国会议为例,内部培训中,我们学到的有以下方面:
  • 会议开始前,先打招呼,放松气氛,让互相不认识的人自我介绍。
  • 事先询问,有没有人需要录音或录屏存档。
  • 给每个人机会发言,规定好发言方式,比如举手。
  • 适当解释特定术语背后的概念,而不是想当然地假设人人都懂。
  • 确保用在场每个人都听得懂的语言进行会议。
  • 考虑到非母语参会者的语言水平,适当放慢语速,注意发音清晰。
  • 人群中有0.5%的色盲,所以在制作图表时,不要一味地只用红黄绿。

看到这里,有人就会说了:

“这些人又不是哑巴,如果术语需要解释,不会打断会议自己问、或者会后自己去查吗?英语不好没听懂,不会要求对方重复吗?如果自己色盲,图表看不懂不会说吗?”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想一想,如果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呢?
  • 你一个新员工敢随便打断老人或领导吗?
  • 你自我感觉英语不太好,是不是不好意思打断别人,还会觉得是自己的错?
  • 如果你自己就是色盲,生活诸多不便已经很糟心了,很可能甚至不想让同事知道,你会到处去跟人说“能不能为了我重做一遍图表”?



其次,看见每个人的贡献
  • 及时肯定每个人的发言,尤其是初级“小透明”。
  • 如果引用他人的工作和观点,要及时申明。

会议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小透明提出了某个观点,无人附和,后来领导又重新提出这个观点,就立刻引来一片赞美之声,仿佛小透明从来没有发过言一样。

这个场景对初级员工的积极性是很大的打击,这种时候,参会者有责任站出来,指出这个观点最初是谁提出的。

这些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却可以让每个员工感到被看见和重视,觉得自己也有做出贡献的可能。


包容 = 关心他人的感受


公司提倡我们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互相关怀和体谅,敏锐地意识到一些特殊需要,同舟共济,而非“狼性”内卷。

不仅对内,对外部客户、合作方,也一样要有“推己及人”的精神。

除了这些大方向外,还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推荐


“包容性语言”

公司鼓励使用包容性语言进行日常对话,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 对于人名不熟悉的外国人,在第一次对话前,询问对方的名字如何发音。


比如我的中文原名,中英文发音很不同,如果直接按照英文发音读,有一种不好的含义。(这就是我为什么试图使用英文名,并且因此社死过

所以每次听到别人用英语发音乱叫我的名字,我都会十分抓狂。这种情况在英国尤其严重,因为母语者根本意识不到还有其他读法。
在我就读过的Top 5商学院,连老师带工作人员几乎就没人读对过我的名字,或者想过主动问问我正确的读音。
我私下最讨厌的,就是即使纠正过,还一直叫错我名字的人。

  • 当谈论到亲密关系时,推荐使用“伴侣”这个词。


    因为它的概念可包含已婚、未婚、同性以及任何亲密关系状态,算是一个“安全词”,以防遇到以下情况:


“你老公……”“不不,我还没结婚”
“你男朋友……”“不不,我们已经是老夫老妻了”

“你女朋友……不不,其实我是同性恋……”


  • 在涉及指代他人时,如果不清楚对方的性别,用they而不是用heshe,以避免以下这种尴尬:


“听说XX工程师很厉害……”

“太好了,能请他给我们做个项目吗?”

“额,XX工程师是女的……”

对方如果是普通打工人还好,如果不小心把领导和客户的性别认错,尴尬更要加倍。

用they还可以规避非二元性别的情况,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很多人觉得,不知者不怪嘛,说错了对方纠正不就完了?

可是你想,对方可能已经纠正了一辈子了比如我名字的发音,或者工程师的性别),早就烦死了,如果纠正完你还忘了,过两天又错,烦躁又要加倍。

即使是“老公还是男友”这种看似无关痛痒的错误,背后可能会牵扯出“你怎么这么大岁数了/有小孩了还没结婚”之类的潜在偏见,或者让好好的对话变成查户口本,终究还是有点不合适。

如果我们是客户,被潜在供应商这么说,我们对对方公司文化的印象、采购和投资决策就可能受到潜在影响。

工作场合的“包容性语言”,其实就是为了规避这种风险


在日常工作中,普通同事会根据你的其他言行态度,综合判断你是个怎样的人,当然不至于因为一个口误而判你“社交死刑”。

但对方如果是初次见面的客户或高层,那无论怎样深思熟虑,都不为过。

中国生意场上,有时都会因为各地饭桌礼仪差异等小事,而导致合作告吹,国外也是一样。

而这种言行习惯不是见客户时就能瞬间改变,而是平时在工作沟通中日积月累而来。

总而言之,这些推荐的目的是为了帮我们,对内更加顺利地沟通,对外想得更周到一点。

包容弱势群体

当人们谈到“包容弱势群体”时,最常见的是性别、性向和种族层面上的包容。

推而广之,还有很多其他的群体,比如残障、慢性/罕见病人、精神非典型者(比如自闭症谱系、ADHD、高敏感等人群),都可能是包容的对象。

甚至不同性格类型之间,比如E人和I人,都需要互相包容。

以下场景都属于包容的范畴:


比如,有小孩的员工,需要及时响应带娃需要,只要给一点点弹性空间,比如可以自由上下班、在家办公,这类人的生产力就可以得到极大的解放。

我司有很多家有两三个娃的女领导,其中一位多年如一日下午四点到晚上7点找不到人,因为需要接娃陪娃,晚上重新上线工作,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如果公司没有弹性工作制度,像她这样的人就不得不辞职回家,或者跳槽去其他更加包容的企业,对公司是重大损失。


再比如,一个外国员工能力本来也很强,还能为公司提供强大的语言支持,但与同事在一起时,所有人都旁若无人地说本地语言,不管人家是否听得懂,时间久了对方可能就会跳槽去其他更包容和国际化的公司。

而如果大家都尽量用英语交流,并在同事学习当地语言时提供鼓励和帮助,可以给对方带来更好的体验,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

当然,有人会说“入乡随俗,不学活该”,但这个决定权在人家手里,外人不容置喙。


要注意的是,在包容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比如对于少数种族、性少数和身体残障等情况,最好的处理方式,恰恰就是与人为善,但不特殊对待,做到“脸盲”

比如我在前公司工作时,就有过一位残障同事,他面相奇特,腿有严重的残疾,走路一跛一跛。

那几年我从来没有见过谁特意照顾他,帮忙开门拿东西什么的,老板对他的工作要求也一视同仁,仿佛根本没看出他跟健全人有什么区别。

在这样的环境滋养下,这个同事开朗自信,表现出色,还曾被公司外派去好几个国家做过项目。

这类群体被异样目光洗礼过一辈子了,他们不求特权,只求不被区别对待,让他们安心搬砖就是最大的尊重。


总之,企业提倡的“包容”并不意味着“优待”“偏袒”弱势群体小心翼翼地“过度保护”,只会适得其反。

它的本质上是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和沟通方式,以优化生产力。

包容”不是为了当老好人,而是为了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小结


有人会说:

说来说去,这不还是白左政治正确那一套假把式?

确实,某些西方政客大谈“包容”,是为了做人设拉选票,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感动,而非真正考虑弱势群体的需要。

他们制定的一些“矫枉过正”政策,激起了优势群体的反弹,也被弱势群体认为虚伪,适得其反

而跨国企业的公关需要迎合世界各地的政策和观念,很多相关措施和员工教育,部分目的也是为了规避公关风险


但除此之外,企业内部提倡互相包容和关怀,最终还是因为,比起被狼性和恐惧支配的管理方式,西方企业认为宽松、共情的管理,更能留住人才,提高生产力,保证企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公司也并不会硬性规定要“包容”,或者处罚不够“包容”的行为。只是在大家心中,种下一颗共情他人的种子。

至于是否有效,这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如果让我选,我还是喜欢这种温暖的公司文化。


这个世界上,在所有层面上都是“优势群体”的人,几乎不存在,人人都可能在某些方面,需要被包容。

所以,作为身处优势地位的人,比如领导、老员工、健全人等,适当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只要我们回归“包容”二字的本质,无论对方是谁,时刻共情他人的需要,不仅工作会更顺利,生活也会更美好。

心胸开阔的人,运气不会差。

(全文完)


全部图片来自Pexel 动图来自Giphy 侵删

欧尼升职记
人在西班牙的数据分析师妈妈,有一双擅长发现盲点的眼睛,和一肚子职场和生活中打怪升级的鬼点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