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说法,美国的股市,中国的债市,谁做空谁死。
美国的纳斯达克创历史新高,拿下2万点。
中国债市,10、30年期国债收益率纷纷破2(收益率和价格成反比),
这跟疯了没有什么区别,很多债基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一轮债牛已经是涨得让人心慌了,到底要怎样才能结束?
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上的两次债牛。
首先是2011年,4万亿刺激的后遗症开始出现,人口红利见顶的声音开始出现,GDP增速从10%滑落至7.5%。为了救经济,2012年2月到5月,3次降准,释放了大概12万亿流动性,之后在6、7月又来了两次降息,整个市场的流动性都相当充裕,推升了一轮债券牛市。
为了整顿债市,2013年央行拒绝放水,市场流动性紧张,在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涨到惊人的13.44%,被称为“第一次钱荒”。2013年下半年,“资金紧张”成了债市人挥之不去的噩梦,并在年底爆发了“第二次钱荒”,之后十几年,Shibor利率再也没超过2013年6月和年底的两次高点。
同时,债市爆发了第一轮债市打黑风暴,当时的小作文就有传,“债市女王”孙某被抓,为求自保供出了“百人名单”,之后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等机构的固定收益部业务骨干被查。
在经济方面,高层也开始发力,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提了经济体制改革,为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种“互联网+”等等政策出台,市场上的民营企业活力大幅提升。
同时2014年下半年,“新预算法”、国务院“43号文”相继出台,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限,2014年城投债总发行量突破1.7万亿元,同比增加了115%,经济预期开始向好。
央行拒绝放水、监管下场抓人、经济开始发力,这一轮债牛被打了下来。
然后下一轮债牛,就到2015年了,当时股灾爆发,为了救市,央行火力全开,降准降息,再加上股灾爆发带来的悲观情绪,很多机构开始加杠杆炒债,债市开始走牛。
而这一轮的打压债牛更经典一些,因为央行和现在的情况一样,陷入了到底要放水救经济,还是收水打压债市的怪圈。
2016年开始正式打击债牛,但这一次,央行有点被束缚了手脚,
刚开始只是想控制钱流通的方向,但结果是没什么用。
后面在到底要放水救经济,还是收水打压债市的怪圈中,央行找到了一个平衡点,那就是变相的加息。
8月底,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随后又重启了28天逆回购,加大了MLF操作力度,通过锁短放长的方式,回收短期资金,加大长期的资金,间接提高了市场利率,相当于“隐性”加息。
同时,监管这边也没有停着,2016年加大了清理银行间债券市场丙类账户的行动,
银行间的债券市场账户当时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账户主要是商业银行,乙类账户主要是券商、基金、保险等非银金融机构,丙类账户是由一般公司(非金融机构法人)开设的账户。在这条利益输送链中“丙类户”是其中的核心。
“丙类户”常见的操作手法是,由金融机构中的债券交易者把某只债券低价卖出,然后让自己控制的“丙类户”公司买入,然后“丙类户”再按市场价格把低价买入的债券卖出去,从中赚取利差。
当年就查出了债市最大的腐败案,涉及资金高达2个亿。
在经济方面,在供给侧改革的带动下,PPI触底回升,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触底回升,经济数据开始向好。
其实总的来说,债牛结束是一个证伪的过程,
央行要证明市场资金没有过于充足;
监管要证明没有放任炒作;
高层要证明经济不是不好。
那现在这场债牛到头了吗?
在9月份之前,央行在控制资金量和监管方面做得都很好,差的就是经济这块拼图。
资金方面,向一级交易商借入国债,然后在二级市场抛售出去,把价格给打下来了,后面又重启的正回购。
监管方面也有陆陆续续下场抓人。
一顿操作下来,国债市场确实稳下来了,
到8月份的时候,央行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说了,对债市提示风险和实施降准降息并不矛盾。
那其实也可以看出一个信号,央行并不会因为债市,再去刻意控制降准降息速度,这个放到现在的经济环境下,有些不现实。
到了9月份,考虑到经济问题,重启了降准降息,这才彻底放开了国债的口子,但是债市还没到疯狂的地步。
到了最近的zzj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会是一个宽松年,债市才彻底疯狂,10年期国债连续 跌破2%、1.9%、1.8%,直指1.7%关口。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央行输给市场了呢?
那也未必着,在监管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说了,要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
无脑放纵债牛,肯定是不利于金融稳定的,明年央行大概率是会出手的。
在经济方面,明年的经济是否会很差,我觉得也未必。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点个关注吧,也欢迎大家评论,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