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械+|当医械巨头在中国卷起「本土化」

科技   2024-09-29 16:05   广东  


近日,西门子医疗首席执行官孟天齐(Bernd Montag)到访北京、上海、深圳各地,并表示将与当地各级政府积极合作构建创新平台,深化本土合作。

事实上,跨国巨头在中国进行本土化布局,并非罕见事情。

早在20多年前,西门子医疗便一马当先,在深圳投资设立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开创了磁共振本土化的先河。

如今,这里已成长为西门子医疗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磁共振和血管造影系统研发生产基地,全球市场每3台西门子医疗磁共振系统就有一台产自深圳。

眼看着头部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布局翻开全新篇章,海外医疗器械企业本土化的“大军”也更加浩浩荡荡。

富士胶片旗下内镜系统ELUXEO 7000及ELUXEO Lite 6000推出国产产品线;直观复星推出首个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总投资7亿的上海产业基地今年6月正式启用;上海首张“进口转本土生产”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科医人M22铂金蓝超光子获批上市……


一时间,在中国进行本土化布局成了必选项。无论是首次在国内建厂、推出国产化产品,还是继续增资扩建,持续强化在中国本土的供应链,关键在于,外来的“和尚”如何念好本土化的“经”?


对跨国巨头而言,布局中国市场的正确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据《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流通市场规模达1.36万亿元,同比增长6.25%。

但历经多年增长后,近两年内,多个医械海外巨头的中国区业绩却不约而同遭到冲击。

比如,2024年上半年,GPS三巨头在中国区的营收都呈现下降趋势,西门子、GE医疗、飞利浦的中国区营收分别下滑10%、15%、9%。


内窥镜巨头奥林巴斯在中国的市占率也在持续下降,其2024财报显示:受问题产品召回、医药反腐、招投标活动延迟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0%。

体外诊断领导者丹纳赫2024年第二季度,其中国区业绩出现了大于15%的下滑,跌幅大于丹纳赫所在的其他高增长市场。

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受到国内医疗合规化、集中带量采购、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各个细分赛道,中国品牌逐渐呈现崛起之势,挤占跨国械企们的市场份额。

为应对当前面临的危机,巩固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跨国械企选择走出一条“国产化”道路。

不可忽视的是,医疗器械行业始终是一个政策指向性行业,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国产自主品牌创新研发,各地采购文件中也接连提出限制进口采购、鼓励采购国产设备的要求。

在政策推动下,医疗器械“国产化”已成大势所趋。

这不意味着对进口品牌一网打尽,而是鼓励医械外企在华进行本土化经营。按照规定,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医疗器械,亦可注册“国械准注”,同样属于国产产品,可以与国内品牌平等参与相关采购。

与此同时,跨国械企进行本土化经营,亦可降低其关税成本,并享受到高性价比的劳动力、原材料和土地资源所带来的供应链优势,大大降低经营成本。

为了鼓励外资在华布局本土化,2023年8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明确加大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支持外商投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设立的研发中心承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政策助推下,海外巨头加快了布局中国本土化的步伐。


区别于早年间跨国械企只在中国生产普通型号的产品,近年来,巨头们大力推动在中国引进其高端和创新产品线,将其核心产品放到中国生产,推进高端产品的国产化。

如前文提到的富士胶片,2023年,富士胶片推出国产ELUXEO Lite 6000系统,今年夏季,富士胶片进一步在中国推出国产化ELUXEO 7000系统,包括主机VP-7000、LED光源BL-7000和760系列常规胃肠镜、放大胃肠镜。

富士ELUXEO 7000内镜系统被誉为是内镜中的“福尔摩斯”,这意味着,这款目前消化内窥镜诊疗领域最为高端、先进的胃肠检查诊断设备,已经能够在中国境内实现生产。

富士胶片ELUXEO 7000系统,图源网络

再有雅培的自动化流水线GLP和免疫模块Alinity i ,佳能医疗在大连生产基地投产并上市的超高端GENESIS 640CT,均为公司产品线的高端产品。

与此同时,海外巨头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也已经不满足于单个产品的销售和制造,它们将全产品线搬到中国,并力图在中国实现研发、生产、服务全流程,搭建在本土的创新生态。

其中,西门子医疗的本土化实践可以作为典型。

2022年6月,西门子医疗中国正式发布了全新“国智创新”本土化战略,通过两年多的稳步推进,西门子医疗已经实现了全产品线国产化,从CT、磁共振、分子影像、血管造影机、X光机、到超声,均有国产化产品推出。

同时,核心零部件如高端球管、梯度线圈等均已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西门子医疗发布全新的双源CT,该产品理念、设计到研发都由中国团队完成。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图源网络

随着布局的广度与深度双双提升,中国产业链对跨国械企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很多跨国企业的产品也开始从中国销往世界。

西门子医疗在中国有上海、深圳、无锡三个研发生产基地,公司在上海基地生产研发的CT、深圳基地研发生产的磁共振、DSA等产品目前销往150个国家和地区,据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对媒体称,公司在上海和深圳的产品超半数销往海外。

GE医疗在中国设有六大生产基地,据报道称,如今GE医疗在全球销售的CT机,三台中有两台产自北京工厂;GE医疗全球每两台磁共振设备就有一台产自天津工厂;而超声设备,其全球有40%的产品产自中国。

波士顿科学于2023年10月在上海落地首个中国工厂,在此之前,波士顿科学已经完成了Polaris血管内超声系统的本土生产,该产品从上海捷普工厂下线,销往日本、欧盟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总体而言,海外巨头大力推进本土化,对于国内械企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直以来,性价比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一大优势,当跨国械企也能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价格差距的鸿沟被缩小,国内企业可能会失去一定优势。

这无疑加剧了国内竞争的难度,对国内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考验。

而对于国内医疗器械的整体生态,跨国械企的本土化将有助于引入先进技术,提升我国先进医疗器械的制造能力,促进产业链的壮大和升级。

在海外高端医械和本土创新生态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正迈向更高水平发展。




【免责声明】

一、本平台部分文章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经核实后,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

二、本平台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平台或原作者所有,未经本平台或原作者许可,任何人不得擅作他用。

三、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来源 | MedPlus医械+

编辑 | LM

审校 | 舒琪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于2020年4月经工信部批复同意组建,是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中心定位及发展目标:医疗器械创新源头,引领产业走向高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