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环境 “看见”儿童——桂幼课程与环境创设交流活动

文摘   2023-11-24 10:22   重庆  


“对话”环境

“看见”儿童




教育对儿童的巨大作用,

是以环境作为工具,

  让儿童受到环境的浸染,

 从活动中获得一切,

 并将其化为己有。

 ——玛利亚·蒙台梭利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要求, 深入实施主题课程,挖掘环境的价值,凸显课程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让幼儿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与发展,助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渝中区桂花园幼儿园于2023年11月15日开展了课程与环境创设交流分享活动。

本次活动特邀渝中区学前教育教研员周娟娟老师、巴蜀幼儿园杨虹莉副园长,以及巴蜀幼儿园教育集团和大坪片区幼儿园的园长老师们来园观摩研讨。各班从“如何让区域活动融入课程”、“如何让环境课程化,从而形成真正能支持孩子深度学习的区域活动”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地介绍与讲解,得到了专家的高度好评!





课程分享 各放异彩


方寸之间的线索感

我们看到,教师们基于对主题活动目标、班级儿童发展基础分析后创设的班级环境,以“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为切入点,以“记录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探索轨迹”为路径,尝试从关注幼儿经验获得的线索中不断拓展幼儿的生活空间。















细微之处的吸引力

教师创设的课程墙,让我们看到幼儿的任务意识被激发,幼儿持续参与、观察的积极性。有吸引力,有儿童感的环境才会产生双向奔赴的绚烂火花。














处处彰显的发展性

从整体环境的创设中,我们看到教师的观念正在发生真正地转变。首先,教师真正关注和思考环境创设之于儿童发展的价值,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次,课程与区域环境的融合渗透更充分,区域对于儿童发展的支持更整合、全面,让幼儿获得更系统和完整的经验。











灵动区域  亮点呈现


“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教育部最新颁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38条环境创设中指出:玩具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足,以低结构材料为主,能够保证多名幼儿同时游戏的需要。同时,皮亚杰也指出,儿童的知识经验建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

 如何用适宜的材料去支架幼儿的深度学习?教研组带领老师们在近一年的园本教研中,围绕这个问题开展研讨学习,设计出相关课程。




1

以生活为基础

材料需来源于儿童的实际生活

滴答,时间朋友











线线真奇妙



2

以儿童为本位

材料需满足儿童的真正兴趣

美丽重庆







伞花朵朵开





小手真好玩



3

以发展为导向

材料需指向儿童的核心经验

班级老师都能在观察儿童与材料互动的基础上,及时梳理儿童的能力水平,调整材料难易程度,增加隐形指导,增添辅助材料,满足个别化需求,搭建创造延伸平台,促进幼儿往更高的能力水平发展提升。






交流评议,总结提升


老师们围绕“课程”、“儿童”、“材料”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如何选择有效的材料建构有价值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又如何调整材料支架儿童的深度学习?

教研组长罗雯老师围绕今天的议题,聚焦“课程”、“材料”谈道:课程材料充满儿童性---关注课程材料的价值;课程材料彰显儿童感----重视材料的引导性。




庞小玲园长从生活性、有趣性、层次性等方面帮助老师们判断课程材料是否具有有效性,同时提出课程的探究点应基于儿童视角,把握儿童的真需求、真兴趣、真经验,选择有效的材料来建构课程,引领儿童深入探究。



巴蜀幼儿园杨虹莉副园长以“我要发展孩子什么能力?”、“我为孩子提供什么材料?”、“我为这个课程做了哪些准备?”几个问题帮助老师厘清创设有价值课程的明确思路。


教研员周娟娟老师追本溯源,以“什么是课程?”、“课程和材料是什么关系?”等问题为切入点,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评价等几个维度剖析了课程与材料的关系。帮助老师们明晰课程在教育环境中的重要性,提出所有课程活动皆来源于生活环境(材料),最后又用获得的经验和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老师们明晰主题课程的改造、再造、创造这三种形态的不同,进而实施真正有价值的课程。





环境无声,

教育有痕,
    孩子在环境中感知、探究、操作,
  在链接互动中,
  教育悄然发生。
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位教师!



撰稿|张玉

编辑|蒲柳竹

审核|罗雯、陈雅婷

签发|庞小玲




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幼儿园
和泽生命,行健而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