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一起变好
"姐,你说一个人究竟要多优秀,才能获得竺可桢奖学金?"
"那得是万里挑一的尖子生。"
"可如果这些光环下,藏着的是虚假呢?"
这几天,一则消息在学术圈炸开了锅:一位浙大竺可桢奖获得者,在MIT因学术造假被开除了。
▽
让我们先看看她的履历:
连续两年专业排名第一;
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
连续三年国家奖学金得主;
多所名校科研助理;
多篇一作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多么耀眼的履历啊!
可谁能想到,这些闪亮的金字招牌背后,竟然掩藏着如此不堪的真相。
2024年,这位女生在MIT,一年内发表了近10篇论文。
这种"高产",让她的导师起了疑心。
一查不得了:
访谈数据是编的,研究数据是假的,整个论文都是造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被质问时,她说:"在本科时就是这么做的,从来没出过问题。"
就她这句话,恨不能“甩锅”给母校!
要知道,2024年11月,浙大宣传竺奖得主时,用了《24/67656,他们拿下浙大最高层次奖学金》这样的标题,还引起了大家对“分母”与“分子”的调侃。
而她这么一闹,使得大量想要留学的孩子受影响……
我们都知道,研究生有多珍贵,评论区不少研究生点评:
"压力太大了,每个人都在卷。"
"有时真的很焦虑,觉得发不出论文就完蛋了。"
"但造假?那是在自毁前程啊!"
是啊,学术造假,不是在摧毁一篇论文,而是在摧毁一个人的未来。
▽
仔细剖析这件事,我得出三点结论:
1. 关于"速度"
- 一年10篇论文;
- 本科5篇第一作者;
- 多所名校实习。
这哪是在做研究?简直是在赶场子!
2. 关于"诚信"
- 编造访谈数据;
- 伪造研究结果;
- 欺骗导师信任。
这还配叫"学者"吗?
3. 关于"态度"
- 理直气壮地承认造假;
- 说从未出过问题;
- 毫无悔改之意。
这更像是一种习惯,而非失误。
有人说:"这么优秀的人,为什么要造假?"
可我想说:正是因为对"优秀"的执念,才让一些人迷失了方向。
小美给我讲了她的经历:"我也曾羡慕那些履历光鲜的人,后来才明白,真正的优秀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踏实和真诚。"
说得好!
希望所有学子都能做到:
(1)关于学术
- 宁可慢一点,也不要假一点;
- 宁可少一点,也不要错一点;
- 宁可难一点,也不要虚一点。
(2)关于成长
- 真实的平凡,胜过虚假的优秀;
- 诚实的失败,胜过造假的成功;
- 坚持的过程,胜过速成的结果。
(3)关于选择
- 不要被光环迷惑;
- 不要被压力击垮;
- 不要被捷径诱惑。
▽
学术造假不是捷径,而是死路。
优秀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成功不在于速度,而在于态度。
这位曾经的天之骄子,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再耀眼的光环,也盖不住造假的阴影。
希望这个故事能警醒所有人:真实的平凡,总好过虚假的辉煌;踏实的进步,胜过虚浮的跨越。
愿每个追求卓越的人,都能在诚信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光。
你怎么看这件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推荐阅读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2025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大洗牌:牛津连冠,清华北大超芝大,MIT美国第一!
国科大本科多个专业学生几乎集体转出,只剩下1人!学生:读不下去了?
山东大学强势入围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高校,北大、复旦、武大为何落选?
人工智能“101计划”15校公布,北京6校霸榜,上海3校入围,广东高校为何失声?
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出炉:清华第1,浙大第2,华科第5,深大第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