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妈妈,妈妈,我脚疼!”
9岁的小方躺在床上,不停地哭着捂着自己的小腿,眼泪已经湿透了枕头。白天在学校跑跳,晚上回来后总是说脚疼,可一开始妈妈并没在意,以为是他长高了,可能是生长痛。谁知这几天,小方的疼痛越来越严重,脚踝和膝盖周围开始肿胀,连睡觉都痛得翻来覆去。
“你是不是摔了跤?是不是运动过度了?”妈妈一边安抚他,一边摸着他发热的小腿。
小方皱着眉头:“妈妈,真的好痛,怎么一点也不消肿?”
妈妈有些慌了,立刻带着孩子赶到医院。医生检查后神情凝重地告诉她,经过影像学检查和进一步的化验,小方被诊断为骨恶性肿瘤——骨癌。
妈妈顿时崩溃,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心里涌现出无数的疑问和不解。“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会得这种病?难道是我哪里做得不对?”这份痛苦不仅仅是来自孩子的病痛,更是自己不曾察觉到的风险。
这个故事虽然令人心碎,但却也是提醒我们每位父母必须警觉的警钟。骨癌究竟是什么?它真的是“生长痛”吗?又该如何早期发现、预防呢?
很多家长都听过孩子因生长发育疼痛而出现的不适,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骨骼生长迅速,常常会抱怨肢体的疼痛。但生长痛和骨癌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正常的生长痛大多出现在晚上,通常发生在膝盖或小腿前部,而且不会伴随肿胀或发热,疼痛持续时间较短,经过休息和物理治疗就能缓解。而骨癌的疼痛则是间歇性且反复发作,疼痛常常出现在局部的某一部位,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最重要的是,骨癌的疼痛往往不会通过常规治疗消失,并且可能伴随明显的肿胀、畸形甚至病理性骨折等症状。
小方的情况就是典型的骨癌症状。最初他没有引起重视的脚疼,后来变得越来越严重,并且伴随着肿块和肿胀,最终才被确诊为骨癌。这也提醒我们,孩子如果出现持续的、不明原因的局部肿胀和剧烈疼痛,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尽早就医。
面对小方的病情,妈妈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是引发疾病的“罪魁祸首”。骨癌是可以遗传的吗?
答案是:有可能。虽然骨癌的确切原因仍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家族中有肿瘤历史的人,患骨癌的风险较高。
以骨肉瘤为例,这是儿童最常见的骨癌类型,大约占所有骨癌病例的20%。这类骨癌发病的年龄通常在10至20岁之间,而家族史中如果有某些遗传疾病,如Li-Fraumeni综合征、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等,骨癌的发生几率会更高。
此外,如果家长或其他直系亲属患有某些癌症,孩子的患癌风险也可能上升。例如,小方的外婆曾患乳腺癌,妈妈也在治疗乳腺癌,这些遗传因素都可能使得小方的癌症风险增加。对此,医生建议对于有家族癌症史的家庭,应该定期做基因检测和相关健康检查,早发现、早干预,避免癌症的进一步扩散。
骨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很多家长可能认为孩子是因为过度运动或长高造成的生长痛,而忽视了病情的发展。因此,及时识别症状并就医检查,是预防和治疗骨癌的关键。
除了持续的疼痛和肿胀,骨癌早期常常还伴随一些不容忽视的信号:
1.局部肿块或畸形:肿瘤生长的过程中,骨骼可能出现明显的肿块,甚至造成肢体畸形。
2.不明的发热和体重下降:儿童骨癌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低热,且体重明显下降,虽然这些症状可能会被忽视,但实际上是癌症的警示信号。
3.运动功能障碍:随着肿瘤的增大,骨骼的运动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孩子走路不稳、关节僵硬等症状需要引起家长注意。
对于骨癌的早期发现,医生建议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全面的体检,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孩子,要特别注意检查。
孩子的健康,时刻牵动着每个父母的心。骨癌,虽然是一个罕见的病症,但它的发生确实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像小方一样的孩子,幸运的是早期得到了治疗,最终康复。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时刻警惕孩子的身体变化,及早发现病症,防患于未然。
在生活中,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作息以及充足的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还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希望每个家庭都能远离癌症的困扰,拥有健康的未来!
愿每个孩子都能平安成长,远离病痛!
官方推荐,点击下图,放心下单!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喜欢这篇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和分享给你的朋友!
感谢各位的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给个赞,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获取更多科学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