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洋芋香

文摘   2024-10-27 14:48   贵州  

     天气一凉,味蕾便开始念起了那抹洋芋香。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大方人,我爱吃洋芋。春天吃,夏天吃,秋天吃,冬天更爱吃,炸、煮、烧、煎、炒,百吃不腻。和酸汤一样,在农村老家,它已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一道下饭菜,偶尔也充当主食。可别小看这不起眼的洋芋,在家乡,如果做成菜来招待客人,最先吃完的肯定是它。不仅我爱,大多少土生土长的大方人都喜欢这种美食,尤其是那些阔别家乡多年的游子,洋芋更是他们念念不忘的乡愁,每每提及,脸上总会洋溢一种幸福感。


     你要写洋芋,就不能只写洋芋。而要写灶火旁的和谐与温馨,写洋溢在人们脸上的满足;要写寒风中那一抹抚慰人心的香气;写朴实,勤劳,写农民伯伯满载而归的喜悦;写牵挂,写思念,写萦绕于心头的故乡情。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而今正值深秋,真正的寒冬还未来临,但心儿早已飞向老家灶火处,闻到了诱人的洋芋香。一份美食,一份追寻,一段故事。为了解馋,前几天我又在网上买了火炉,并在凤山买了许多农民伯伯种的本地洋芋。它虽然少了家中柴火的香味,却抚慰了我热爱美食的那颗凡心。去年在温州过年时,也曾安排过这样一个火炉,并在网上购了许多威宁黄心洋芋,每天炸炒煮烤换着吃法,从不觉得腻。在温州,有很多云贵川的老乡,这意味着冬天一到,就会出现许多推着烤洋芋、烤红薯、烤豆干卖的摊贩。即便洋芋口感不怎么好吃,可当闻到空中飘来的那洋芋香时,还是情不自禁想吃。母亲和姐就经常这样,有时下午出去觅食,见路边有烤洋芋的摊贩,都会买上两个。在外省,如果问什么食物最能抓住大部分贵州老乡的胃口的话,那一定就有苞谷饭、菜豆腐、酸汤、洋芋。


     这些在家乡都是最常见不过的食物,离开家乡便觉得任何山珍海味都代替不了。原来美食也和故乡一样,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没有美食。一旦离开了这些地方,在失去之后便又学会了珍惜。所以,无论人或事物,要想看清自己的情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失去一次,打破寻常。像我们小时候就向往大米饭,那时家家户户都吃苞谷饭,米饭是稀有食物,偶尔能吃上一次也是逢年过节。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渐渐地,一日三餐都能吃上米饭后,反而怀念起了苞谷饭。因此,最好的珍惜就是过好当下,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当下拥有的,可能什么时候就成了稀有物,然后满世界去追寻。


     在贵阳读书那段时间,每次出去逛街我都会买洋芋粑吃。尤其民生路小吃街的田孃洋芋粑最好吃,那一长串排队的人员中,就有来自外省和本省的。她家洋芋粑是贵阳的一家老字号,很受客人青睐,且大多都是回头客。但不得不夸,无论从调料选取还是火候掌握,老板的每个细节的确能让人感受到用心二字。比如用猪油调香,又用韭菜和洋芋粑混在一起炸,还有萝卜丁加折耳根蘸水,以及各种辣椒面,给人的整个口感就是回味无穷。


    在不同手艺中,一千个洋芋就有一千种做法,一千种做法做出来的就有一万人爱吃,由此可以想象人们对洋芋的喜欢。每年过年,但凡在老家,我们买洋芋都是按口袋称,两口袋两口袋地买,有时一旁的伯伯看见都会惊讶,认为实属夸张。殊不知才一个月口袋就见底了,这是因为每天都在吃洋芋,心情好了就捡洋芋来炸,心情不好也削来炸,有客人来了就做烙锅,一个人时还是烧两个洋芋就解决了。总而言之,洋芋在我们家占据了重要地位,一日三餐中至少有一餐要有它。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除了爱吃洋芋,也有一段和洋芋有关的记忆。小时候,我们吃的洋芋一般是自家栽种的,松土、打沟、背粪、丢磷肥、选洋芋种,每个步骤都亲力亲为。在所有的庄稼中,也最喜欢栽洋芋,因为栽完后整体的视觉感都很好看。那时不清楚为什么盖洋芋要高高垄起,而且家家户户几乎都这样做,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保持土壤水分,温度,好提高产量。记忆中,做农活是一件热闹的工程,每当知道谁家需要帮忙时,邻居们通常不请自来,提着锄头背着背兜就过来了。这样的劳动既能互相帮助,提高做事效率,也能增加邻里和谐,但凡有大工程的一天,整片田地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而今和洋芋有关的这段记忆已经变得十分珍贵,自从长大后,我们再很少做农活,就连吃的也需要去街上买。也许是时代变好了,反而有些怀念那些年的人情世故,但其实现在的做农活叫体验生活,从前则是做苦力。所以每个时代都各有各的好,每段经历都值得回味,做好当下就是最好的珍惜。


     这便是由那抹洋芋香引发的一段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