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壮壮妈
来加拿大之初,好多人都被“免费医疗”吸引。但住久了就发现,此免费并非想象中的“完全免费”。
高福利由高税收承担,这个基本的概念大多数人都清楚。
其实,加拿大的税负水平只能算中等偏上,和那些高福利的北欧国家比,还是要低一些的。
税负和邻居美国比,倒是高一点,因为美国的医疗中,私立系统占了很大的比重。
但是,号称公共医疗的加拿大,其实也有许多私人付费的部分。
因为医疗在各省之间有差异,咱住在魁北克,就看看魁北克的医疗。
现在许多专家和机构都在批评魁北克的医疗,普通人也体会到了看病越来越难。
公费医疗中有多少是靠纳税人支撑的?
你知道吗?每100块钱的医疗费,有27块是直接从纳税人腰包里拿出来的。
除了最直接的收入所得税,收入略高的人还得直接交医保卡、以及药费的钱。
别忘了,这些钱是强制的,无论用不用医保系统,钱都是要交的。而且,这些税费面向的大多是普通工薪族的中产。
如果身体棒、工资尚可,每年交给医保的钱可不少。逐年累积起来,不是个小数目。
为了自己未来的健康,为了整个社会的公平,咱也没那么小气,该交钱就交。但是,真正用到公共医疗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呢?
等不来的公共医疗
我这两年肩膀一直不舒服。虽不影响生活,但也渴望国内电烤、理疗、按摩的医疗服务。
去看了家庭医生,医生开了理疗单,但告诫我,
别抱太大希望,公立医院估计要排队半年以上。
等我到了医院,才发现这个估计还是太乐观了。
前台查了预约记录,说要等至少1年。
直接告诉我,还是约私人理疗师吧。即使等1年约到了,也就是教我做几节操!
我这还算小问题,毕竟不是啥大事儿,后来找了一个针灸师,又坚持 做康复操,算是基本解决。
但朋友突然得的中耳炎就没那么幸运了。
虽然也不是大毛病,但急啊!可是,最快的急诊约到了1周后,这还是急诊吗?
最后,还是去了私人诊所。
他开了个小卖部,按“自雇”,自然是没买商业保险的,这笔钱只能自掏腰包了。
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42%的魁北克人因为无法等到公立医院的服务,被迫自费去“私人医疗”。
“公费”医疗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却是“私人定制”
在魁北克,除了公立医院以外,医疗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家庭医药集团”(GMF)。
设立这个模式的初衷,是在大型医院之外,建立一种社区模式的基础医疗服务。
GMF的组成有家庭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等多维度的健康保健人员,诊所通常设在社区内,方便居民随时就近就医。
这是国内的“社区医院”吗?
还不完全是。这种类似“社区医院”的机构,由公共系统的资金支持,但执业的医生或健康工作者通常以“个体户”的形式注册。
这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的症结在于:
GMF的医生收入来自政府拨款,但运作却像私人公司,收入按私人企业收入。
由于加拿大的税制安排,企业收入的税率比普通人的工资税率低。这就造成了这些医生享受了公共领域的好处,却又同时获得了自己开公司的税收优惠。
私立医院悄悄扩张
我看到一个报告:越来越多的专科手术,比如关节置换、输卵管手术等,都逐步从公立医院转移到了私人诊所。
在一些小镇上,纷纷上马私人诊所项目。著名的滑雪胜地Mont Temblant,就正在筹建一座耗资5100万加元的私人医院。能有这么大的投资,肯定是有钱赚的。谁也不会干赔本的买卖。
医疗服务全靠命?
虽然对医疗制度的抱怨不少,但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也有遇到过骨折或者做大手术,在公立医院得到很好治疗的。
这些享受到公立医疗服务的,总会对周到的服务,人性化的护理赞不绝口。
有个朋友说,孩子住院她陪床,不仅孩子的营养餐变着花样,大人的一日三餐也免费。
医保卡一出示,其它的全不用操心。
能享受到这样的服务,自然是感恩。
看着各种不同的言论,不由得想说,并没有完善的制度。
医疗问题被 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许是好事儿。说不定会促使它越来越好呢。
文字|原创
图片及素材|源自网络
鉴于蒙村妈妈下午Chat的原创文章多次被其他媒体抄袭,在此郑重提醒:
直接剽窃原文或大部分内容,未经许可转载作品,这些都是侵权。
妈妈下午Chat保留对一切侵权行为的法律权利!
也请关心、喜欢我们的读者朋友,帮助我们监督维权。
保护作者的权利,才能保护创作的动力,也是对广大读者朋友的尊重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