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秋天,“防”护健康

政务   2024-11-15 18:55   上海  

“预”见秋天

“防”护健康

秋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气温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各种病毒、细菌也簇拥而至,气候的变化可能会让不少的小朋友不适应,感冒、腹泻也成为这个时节的多发疾病。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家长们能积极关注,做好预防措施,共同维护孩子的健康。




流感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天,在秋冬尤为常见。

主要症状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易感人群

流感易感人群包括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3-7天左右,最长不超过两周。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有的孩子甚至持续出现高热。同时,会伴有皮疹,皮疹是有一定的特征性的,可以表现为手心、脚心、肛门周围的皮肤,甚至关节等等部位的红色皮疹、斑丘疹、甚至皮疹上面形成小的水泡,看孩子咽部的时候会发现在咽峡部也会看到红色的皮疹或者是水泡,这是普通的手足口病的特点。

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能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

传播途径

1、经粪-口途径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可感染。

2、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肠道病毒主要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3、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预防措施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可降低患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的风险。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

当你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或肘部遮挡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这样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保护他人的健康。避免前往人多拥挤的场所,尤其是流感高发期。



水痘







主要症状

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首先发于躯干,逐渐延及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小丘疹,数小时后变成绿豆大小的水疱,周围绕以红晕。水疱初呈清澈的水珠状,壁薄易破,伴有瘙痒。经2~3天而干燥结痂,以后痂脱而愈,不留疤痕。

易感人群

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传播途径

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被间接传染。潜伏期为12~21天,平均14天。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

预防措施

1、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是结核病传染的主要类型。

主要症状

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其他常见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咳嗽咳痰两周或痰中带血可能得了肺结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易感人群

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例如婴幼儿、老年人。

传播途径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喷出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后可引起感染,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展为肺结核病人。

预防措施

1、及时就诊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吐痰时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的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3、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4、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5、接种疫苗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预防儿童重症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潜伏期比较短,最短10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左右。

主要症状

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易感人群

儿童易感:尤其是4至12岁的儿童更容易感染诺如病毒。

传播途径

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预防措施

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拒绝垃圾食品。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病毒及肠道病毒所致,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

主要症状

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者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类型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等。

易感人群

1-6岁学龄前儿童。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进食被肠道病毒污染的食物,密切接触患者的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其污染的手、玩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清洁、常通风、勤测体温。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

主要症状

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夜间较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中等度热,可持续2-3周。乏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

易感人群

婴幼儿、老年人等抵抗力较差的人群。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近距离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衣物、玩具等物品。气溶胶传播:在密闭空间内,通过空气传播。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后可传给新生儿。

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佩戴口罩、适量运动、通风换气、减少聚集。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传染性较强,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患病。

主要症状

发热、干咳、乏力等,重症患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

易感人群

儿童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暴露于病毒污染的环境可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自然通风,若身边出现新冠感染者,佩戴口罩保持距离。如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该尽早就医,有利于早期诊治。



家园共育 保驾护航







1.科学洗手

餐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揉眼睛前、外出回家、外出接触公共物品后都要及时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记住洗手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力-腕。

2.及时就诊

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孩子有发烧或呕吐等不适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为了杜绝传染病在校内传播和蔓延,就诊时让医生开具诊断证明。

3.加强家园合作

请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孩子所在班级老师,如果诊断为传染病请在第一时间如实将诊断结果告知班级老师,不要瞒报、谎报。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周末在家,孩子的个人卫生要注意。勤洗澡、剪指甲、勤换衣,有效地预防各种细菌滋生。

秋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古美幼【第1906期】

撰稿:孙佳

编辑:闫寒  审核:保教部

上海市闵行区古美中心幼儿园
闵行区古美中心幼儿园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