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皆有“心”
一沙一泥满是“趣”
在泥巴乐园里,
孩子会和“泥”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与“泥”相遇——发现乐趣
缘起
每次雨后散步,“啪塔啪塔”的声音总会吸引一大群孩子,原来是地上的一个个小泥坑,大家不约而同地玩起了踩泥坑的游戏,走着走着,孩子们还发现自己的脚印也变成了“泥土脚印”。“泥土可真有趣呀!我们还能再玩吗?”孩子们意犹未尽,对泥土产生浓厚的兴趣。追随孩子们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幼儿园的“泥巴乐园”,孩子们与“泥”的故事即将开始……
泥土怎么玩?孩子们设计了自己的玩泥计划,经过商量讨论,大家决定合作挖一个大泥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教师思考:《指南》中指出:要经常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一次雨后散步,孩子们与“泥”相遇,享受着泥土带给他们的“惊喜”。教师作为支持者,及时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给予自由表达和交流的空间。通过调查表征,孩子们流露出对泥土的独特看法,并设计了自己的玩泥计划,追随孩子的脚步,泥巴游戏定然趣味盎然!
与“泥”相识——发现奥秘
初玩泥
玩泥啦!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进泥巴乐园开始挖泥坑,然而刚开始,便遇到了问题······
玥玥:泥土好硬呀,根本铲不动!
柚子:怎样能让泥土变软呢?
玥玥:那里有水龙头,可以加点水。
糖糖:果然加了水就变软了 !
问题解决了,可是,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柚子:每次把上面的泥土挖完后下面的又是硬硬的,一直跑去拿水龙头太浪费时间了。
糖糖:我们让宥宥当加水管理员吧!
柚子:我还发现了新方法!先铲到中间,再加水一起铲出去。
挖泥小妙招
经过上一次挖泥坑的经验,孩子们逐渐熟练了起来。可是负责加水的小朋友有一次水放的太多了,孩子们又迎来了新的问题······
糖糖:为什么水加多了反而挖不动了呢?
昊玥:水和泥土都黏在一起了,就挖不动了。
知夏:我们只能每次挖少一点了。
柚子:要不我们试试合作吧!或许大家一起挖的力量会大一些。
糖糖:我还发现了好办法,用脚抵住铲子可以让它铲得更深一些!
幼儿经验:当问题接连出现,孩子们主动商量、思考,通过亲身实践寻找解决方法,收获“加水变软”“用脚抵”等技巧,在解决问题中积累挖泥经验。
教师思考: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教师适当的放手也是一种支持,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将他们的发现用绘画的形式表征出来,并交流分享,借用对话支架,整合游戏经验,助推玩泥游戏的生长。
泥坑升级记
孩子们挖泥的兴趣越来越高,从小泥坑升级成为大泥坑。再次来到泥巴乐园,却发现好不容易挖的大泥坑被“破坏”了,基于生活经验,他们联想到自己家中的围墙,决定堆小土堆,并通过插小旗做标记的方法来保卫泥坑。
孩子们接着开始商量下一步的计划,绘画了设计图,准备合作挖建一条泥坑迷宫。
幼儿经验:从一开始的小泥坑,到逐渐扩大泥坑,再到挖小泥坑、挖小路,最后形成泥坑迷宫,游戏的不断推进是孩子们创造力的充分表现,他们在解决问题中逐渐掌握技巧,提高游戏能力,通过保卫泥坑,孩子们的责任意识也初步养成。
教师思考:有时游戏中的问题正是幼儿产生新学习的契机。当孩子们提出自己的想法时,给予及时的支持和鼓励,不仅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也能帮助幼儿建构经验。
与“泥”同玩——经验建构
泥坑趣事1.0——寻找材料
泥坑迷宫完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却才刚刚开始。他们喜欢玩跳泥坑的游戏,却发现泥坑存不住水,通过前期的经验,孩子们知道这是因为泥土有吸水性。
苒苒:桌布不吸水,但是太小了。
糖糖:我家有奶奶做衣服的大布。
玥玥:这个也吸水,需要又大又不吸水的。
柚子:自然角的薄膜可以拿去试一试!
泥坑趣事2.0——运输泥水
孩子们发现需要先把泥坑里的泥水运出来在铺薄膜,便开始寻找工具,装好泥水后运到对面的水池里,不一会儿,大家就气喘吁吁。
柚子说:这样好慢呀!一直需要跑来跑去的。
糖果:这里有大水桶,可以先倒在水桶里,让阿姨和老师帮助我们,大家一起合作。
昊玥:这下终于可以存住水啦。
糖果:我们带上小船、小金鱼来玩。
幼儿经验:孩子们收获“泥土吸水”的经验,并找到合适的材料让泥坑存住水。在运输泥水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工具以及分工运水的好方法,让泥水更快地运出去。孩子们的想法根据活动的推进而不断创新,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
教师思考:兴趣是幼儿游戏的前提,也是推动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及时支持孩子们去尝试,让他们自己发现方法和材料是否合适。回到班上后,我们进行游戏分享,再一次让孩子们巩固经验,提升游戏能力。
泥巴灶台
泥巴迷宫完成了,孩子们有了新的想法,提出在旁边搭野火饭灶头。初次尝试,他们一块一块叠起来垒高,搭高后,问题也出现了······
安琪:啊,灶头倒下来了,那天爸爸搭的好像不是这样的形状。
糖果:时间来不及啦,我们回到教室去建构区再试试吧。
安琪:成功了!错开垒高的方法比较稳固。
泥巴野火饭
灶头搭好了,食材怎么办呢?通过前期的经验,孩子们对泥塑有一定的兴趣,想到可以做泥巴窝窝头、泥巴饭团等等。
安琪:这么稀,怎么做泥塑呢?
糖糖:我们一直都先加泥土再加水,要不换一种方法。
安琪:可以呀,我们先加水,再加泥土试试!
糖糖:我感受到干干的泥土变稀成为泥水,又慢慢变稠变成泥团了!
安琪:把这个发现记录下来吧!
幼儿经验:孩子们在一次失败后重新尝试新方法,发现错开垒高更加稳固。在泥塑制作中,围绕发现的问题,发散思维找到解决方法,用绘画表征的方式记录泥和水混合后的变化,经验辐射到每一位幼儿,幼儿的游戏经验得到一定的提升。
教师思考:孩子们通过多次实践,找到让泥巴灶台稳固及泥塑制作的方法,在一系列玩泥过程中发生的小插曲,都推动着孩子们不断去习得新的经验,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关于泥的知识,更是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个泥塑作品是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的创作,我们呈现在教室中,既是对孩子们创造力的肯定,也推动孩子们艺术文化素养的提升。
感悟启示
教师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捕捉到生活中不起眼的泥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整个玩泥之旅,孩子们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分享总结,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教师陪伴儿童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获得完整经验,发展综合能力。
孩子们与“泥”的故事还在继续,期待我们更多的发现与成长······
本文源自吴江区爱德实验幼儿园,作者:李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论坛
推荐阅读
胡华:“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 华爱华:活动区材料如何投放才能促进幼儿发展?
王海英:园本“沉浸式”教研立足于教育实践
解决教师工作中的“真问题”
吴荔红:如何撰写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
冯晓霞:《指南》社会领域要点解读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朱家雄:幼师培训应当把握教师的 “最近发展区”
李季湄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虞永平:让幼儿园课程评价情境化、真实化
|版权说明 学前智库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编辑:刘诗诗 美术:黄 琳 终审:刘 菁
电子邮箱:327792652@qq.com
联系主编:189 7114 464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