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与逃离:移动音频的情感动机及其矛盾性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移动音频作为新兴媒介形式,正逐步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连接情感与信息的重要桥梁。《新闻知识》2024年第3期刊发了魏媛媛、赵双阁、张舒涵的文章《连接与逃离:移动音频的情感动机及其矛盾性》,深入探讨了这一领域,旨在揭示移动音频如何触动人的情感世界,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的复杂矛盾性。本刊特编发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现有研究中,有关情感动机的概念界定较为模糊,而且只是进行简单归类并未将情感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展现出来,甚至存在情感和情绪混淆的状况。情感动机的研究应该更加全面,它不只是个体情绪的外显,而是一个更加动态、立体的心理过程。很多学者在不停的对情感动机进行补充,丰富了情感动机的研究内容。
从已有文献来看,相较于视觉类社交平台,对移动音频使用行为进行研究的比较少,通常只是将用户看作消费主体研究知识付费的机制,虽然付费也是一种用户行为,但实质上是在探究耳朵经济的盈利方式,还有部分用户研究中包含了使用行为研究本研究缺少移动音频使用行为的直接维度,因而采用了社交平台通用的测量方法,将移动音频的使用行为分为移动音频的使用时长和使用频率,在情感动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情感动机会塑造什么样的使用行为。
从半结构访谈的情感动机出发,同时参考“使用与满足”理论,结合文献资料最终确定用户对于移动音频的情感动机主要有11种,基于这11类与情感相关的动机,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预调查。在访谈和预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开始发放正式的调查问卷。
本研究经过预调查后发放问卷,所用问卷由问卷星平台制作,并通过线上发放。问卷发放从2022年9月20日开始到2022年10月23日结束,共收回307份问卷,有效问卷为225份,符合前测样本量。
信效度检验:本研究量表的 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0,显示良好的信度;KMO值为0.889,Bartlett球体检验显著性为0.000,表明良好的效度。
有效因子确立:通过 SPSS26.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324%,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移动音频可以陪伴我”等题项代表的舒缓情绪动机是用户最强烈的情感动机,证明情感元素在移动音频使用中占有大市场。
社交动机的均值都在3以上,而“关于周围人都在玩移动音频,我不能落伍”的均值较低,显示攀比心理下的社交动机不被用户赞同。
情感动机与使用频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使用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情感动机与使用时长的关系:五种情感动机可以解释使用时长13%的变化原因,回归方程:使用时长=2.604+0.113*舒缓情绪动机+0.372*社交互动动机+0.054*信息满足动机+0.098*逃避转向动机+0.038*自我愉悦动机。
情感动机与使用频率的关系:五种情感动机可以解释使用频率10.7%的变化原因,回归方程:使用频率=2.253-0.227*舒缓情绪动机-0.174*社交互动动机-0.084*自我愉悦动机。
移动音频使用包含五种情感动机:信息满足、社交互动、舒缓情绪、逃避转向和自我愉悦。信息满足包含对信息的需求和用户主动学习的需要;社交互动在移动音频用户的整体情感动机中占比较小;舒缓情绪是所有情感动机中最显著的,多与“陪伴”“无聊”等词汇有关;逃避转向是指用户逃离现实世界纷扰,在感性的声音世界中重塑自我的灵魂,感受心灵的愉悦;自我愉悦则是从个体的个性化需求出发追求个人情感的满足,情感性的满足不仅是在互动中塑造情感氛围,也要重视自身的内在需求。
情感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密切,即情感动机愈强烈,对移动音频的使用频率越高,使用时长也越长。研究发现,舒缓情绪的情感动机与使用行为的联系最密切,表明受众对移动音频的需求仍然需要感性的情感回馈。
同时,使用行为不仅包括行为使用的强度,还包含使用的深度,即与平台的黏性更高,功能性使用更加丰富。研究发现,逃避转向、信息满足的情感动机越强,用户越容易在移动音频中进行互动;逃避转向、信息满足、舒缓情绪的情感动机越强,用户越容易在移动音频上录制自己的节目,主动参与使用。
渴望互动和逃避转向这两类情感动机呈现出矛盾的语义,渴望互动体现了用户在移动音频中获得群体认同伴和满足情感互动的需求,而逃避动机则体现了用户逃离现实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互动中寄予情感的需求,实际上这两类情感动机同时存在且对使用行为的影响非常显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文章策划|李安定
《新闻知识》唯一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