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庄大河沟,红二十五军转战地旧址
继续沿着“红军路”前行,路上横跨一座巨大的石牌坊,上写“国家级传统村落·前庄村 大河沟”,旁边立着一方石碑,镌刻着:红二十五军转战地旧址。
1948年1月,为做好前线部队的供给保障,桐柏军区二十八旅八十二团还在这里设立供应处,被称为“八二部队供应处”,成为解放唐河的后方基地。
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2017年前庄兴建“大尖山长征纪念馆”,这是全县村级第一家红色文化纪念馆。
这所三进的宅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曾经留下了红二十五军、红三军和桐柏军区“八二部队供应处”的足迹影踪。
现以“长征”为主题,设有六个展室,陈列历史照片400多张、革命文物20多件;展出介绍了红二十五军长征战斗序列、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图、红军转战南阳路线示意图及鏖战独树镇、跃进桐柏山等转战情景;
并详细介绍了红二十五军进入唐河境及在马振抚击退尾追敌军、乘胜东进的革命史实。
纪念馆还介绍到:当年,红二十五军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人还交给鄂豫边工委张星江等与鄂豫皖红二十八军联络的任务;此后,张星江安排张旺午前去陕南加强与红二十五军联系;又带回红二十五军要鄂豫边工委策应鄂豫皖红军的指示。
在极端的白色恐怖中,鄂豫边工委和省委坚持农民革命和武装斗争;鄂豫边省委组建的红军游击队和桐柏山区游击根据地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主力红军长征后南方八省15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成为中共在中原地区重要的战略基地之一。
从中,我们也更能深刻的认识到:红二十五军不仅有众所周知的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等并列长征史册的“血战独树镇”;
这还是一支“娃娃军”、一支队伍不断壮大的红军,一支在跋涉中创建过根据地、一支唯一发展了地方游击师的红军,这是一支最先到达陕北并和陕北红军巩固扩大根据地的红军;
这更是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的红二十五军。
十二、红三军,转战宿营在前庄
而在此前的1932年11月,这里也来过一支头戴红五星帽的红军队伍。
“大尖山长征纪念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道:1932年10月,原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红三军,在贺龙等率领下实行战略转移。
11月6日晚,红三军自桐柏县境田王寨进入唐河县马振抚镇前庄大河沟一带,并在此宿营;当地群众给红军腾房子、送粮米、烧水做饭,红军在村中书写“打田豪、分田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为穷人打天下”等标语。
手拿烟斗的贺龙与贫苦群众邓立松、邓立有、仝都本、马广远等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讲解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打仗为穷人的道理,播撒下革命的种子。
第二天部队离开时,群众送到村口,依依惜别。
11月7日晚,红三军继续北进到唐河县毕店镇老鞠庄、大牛庄一带宿营;次日,大牛庄共产党员邢殿昌、农民协会主席邢殿欣、邢殿卿等人主动与红军联系,向红军介绍情况,动员群众给红军解决食宿等,受到贺龙等首长的热情接待。
红三军红九师师长段德昌还接见了人称李银匠的鄂豫边临时省委执行委员李文臣等人,听取他们汇报地下党组织的工作情况,并赠送部分活动经费。
此后红三军经大河屯马庄寨、少拜寺后牛沟、董岗、饶良薛岗一路北上,11月10日在唐北苗店石塔寺一带,与尾追的国民党军马英才旅发生激战,红八师师长覃甦身先士卒,壮烈牺牲。
红三军在唐北郝寨痛击追敌、报仇雪恨,向西北经方城、南召进入陕南。
这就是红三军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小长征”。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11月11日《河南民报》记载了这段历史:“和平社南阳电讯:贺龙残部同张国正股匪,由鄂北向豫陕境之唐、桐、方、泌、叶等县进扰,马英才旅长率队跟踪追击,驰逐多日,始终不离匪踪”。
这段话还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1930年“杨虎城部兵变”成立红九军兵败后,曹明久和张国正拉出的那支起义部队,这时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正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这也是红九军与红三军的一段珍贵交集。
《【南阳访古之306】寻找红九军(8)与红九军有关的几支武装》曾经写道:“南阳中心县委在前敌委员会组织兵变的同时,派中央交通员曹明久、南阳城区区委书记张旺午、南阳中心县委秘书杨连荣等到赊旗镇组织暴动,以策应兵变部队。。。
1930年8 月14 日,曹明久等认为时机成熟,为确保暴动成功,当即派人去东北山与张国正部联系,约其来赊旗镇接应。。。曹明久等拉出两个连士兵起义,在赊旗镇东杨庄与前来接应的张国正部会合后,率部千余人再次从东门返回赊旗。。。后于15日黎明撤离向东南进发。。。
后曹明久、张国正率领这支部队进入鄂北山区,与红二十六师会合。。。。。。
1931年9月,以红三军教导团与地方游击队合编的第二十五师和红二十六师再度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吴寿青任政委。。。1932年10月,红二十六师余部在大洪山与从洪湖北上的红三军汇合,编入红三军,转战唐河前庄、社旗苗店、方城石门山等地。”
十三、前庄,栉风沐雨永向前
前庄,其村名源自先民避难跋涉而来,筚路蓝缕,安居乐业,展望未来向前看之意。
岁月流转,山河一新。
今天的前庄,山明水秀、青砖黛瓦的小山村已经成为追寻红军足迹、传承长征精神的新地标和革命传统教育红色基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朴素而美好的愿景在前庄也正逐步得以实现。
在前庄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除了挂着前庄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两块牌子外,还挂着前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两块牌子。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里,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具象的过程和切实有效的践行。
村两委提出了提升石柱山、刘坡寨风景名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维护开发利用大尖山万亩生态茶园,发展香菇、蜂蜜、野生鱼、生态大米、柴鸡蛋等生态土特产,
同时发展光伏产业和渔业,建起农家乐和采摘园、垄上松间营地,统筹谋划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乡村风貌,赋能乡村振兴,全方位带动乡村发展和村民致富,让古老的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红星光芒照心间,栉风沐雨永向前。
前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庆玉自信的说:山水生态醉人,人文底蕴动人、红色文化感人,前庄村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给前庄留下了一笔高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全面梳理山水资源,深入挖掘文脉肌理,提出了“生态宜居地,大美前庄村”的建设规划;
我们将持续做好传统村落改造和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三篇大文章,进一步打造“山水前庄、文化前庄、红色前庄”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十四、血脉,红二十六师的悲壮历史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一方“红二十六师司令部驻地旧址”碑静静地卧在熙攘热闹的唐河县文化馆门口。
英魂不泯,浩气长存。
2017年4月,【南阳访古之寻找红九军】曾经系统寻访了红九军誓师地、战斗地、殉难地、烈士埋骨地等,讲述了在南阳区域诞生的气壮山河却昙花一现的红九军慷慨悲壮的历史。
“当时从王六庄突围出去的红九军政委孙永康等30 余名官兵辗转来到鄂豫皖苏区,1930年10月在光山编入红一军第二师,孙永康任师长;红九军参谋长姚洗心带领连长李克武等19人,经唐河直奔鄂豫边汇入红二十六师,姚洗心就任副师长。。。
在南阳发动兵变和暴动的上级巡视联络员贾布根、曹明久到二十六师担任政治委员和政治部主任。”
红九军的这支血脉红二十六师时刻枕戈待旦,于1930年11月29日夜奔袭唐河,在张星江、吴寿青率领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于文峰塔下成立前敌指挥部,11月30日晨一举攻克唐河县城;在原崇实书院即今文化馆设立司令部;
12月1日,中共鄂豫边特委书记郝久亭来到唐河,与红二十六师在县衙大堂院即今县委党校召开工农商学兵各界大会,成立唐河县苏维埃政府,吴寿青出任政府主席。
这是南阳有史以来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
可惜的是,12月6日,当红二十六师进攻毕店等地以创立唐河桐柏泌阳根据地时,被倒戈的毕店地方民团偷袭,红二十六师被迫分路突围,撤至南山、后集结返回鄂北根据地。
也就在这次被偷袭的战斗中,牺牲的还有一个影响很大而又渐渐被遗忘的烈士---胡远大。
胡远大出生在祁仪古沟村那个叫“栗树低”的小山村,1927年7月,根据党组织指示回到家乡发动群众、建立组织、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春,中共古沟支部成立,胡远大任支部书记;
1930年秋,胡远大率古沟支部加入鄂北红九军红二十六师,任连长;随后胡远大率部参加了攻打画山寨和攻克唐河县城的战斗;后随师政治部在毕店开展工作时遭民团偷袭,中弹被俘,于12月7日下午被杀害于县城东门外,时年26岁。
红二十六师东进并实现红九军当初创立唐(河)桐(柏)泌(阳)根据地未竟的事业再次夭折。
唐河苏维埃政权成立后,“杨部兵变”失败后奉命隐蔽在赊旗镇以开小杂货铺为掩护的中共地下党员刘绍周、李作梁刻写了许多庆祝传单和标语,在赊旗镇广为散发、张贴,庆祝红九军红二十六师建立苏维埃政权。
12月6日早上,南阳城内也出现了“庆祝红军光复唐河县城”“中国共产党万岁”“国民革命胜利万岁”等标语和传单,这是南阳地下党员南阳县文书张士范和阎耀东、黎明鉴、刘玉琦等深夜所为。
后张士范、阎耀东被捕,于9日在西门外万人坑英勇就义,张士范21岁,阎耀东年仅18岁。
这些标语以及很长时期以来流传在南阳的进步读物、书刊、传单、宣传品等,基本都是张鸿滨、张鸿池兄弟二人的石印馆所做,那里也是中共南阳的地下联络站和重要活动阵地。
1932年张氏兄弟被捕,次年冬天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在原市法院西南角临时支起的绞刑架前,冰冷的绳索套在了兄弟二人的脖子上。那一年,张鸿滨25岁,张鸿池22岁。
1930年底,曾经领导组织南阳三十里屯抗捐抗暴运动、时任中共南阳县委书记的李德武率数十人枪到鄂北参加了红九军红二十六师,任第二混成旅旅长,转战鄂北荡玉山根据地;次年6月被敌包围,身负重伤,举枪自杀牺牲。
1931年1月,阎普润介绍入党的孟保方带领赤卫队员到枣阳参加红二十六师,被任命为连长;5月,红二十六师安排孟保方率部分红军战士返回家乡,与地方党组织联合百余人,在唐河汉龙潭再次发动伏击,将该地恶霸阎大少擒获处决;11月13日,孟保方被阎家团丁武装报复杀害。
1931年6月,吴寿青担任红九军红二十六师师长兼政委;是年冬,任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兼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1年7月,鄂豫边区特委调时任南阳中心县委书记的张星江到红二十六师做后勤供应工作,一举打破国民党当局对襄枣宜根据地的封锁,把在唐河桐柏泌阳等地的弹药、物资源源不断的运送到鄂北根据地。
1931年9月,在鄂西北均县、房县活动的红三军教导团与地方游击队合编重组第二十五师,并以此二十五师和红二十六师为基本队伍再度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吴寿青任政委,但军部一直未能建立。
1932年,鄂豫边临时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吴寿青任委员。时,国民党集结重兵围剿鄂北苏区,吴寿青率部浴血奋战;6月15日,吴寿青在枣阳遭敌包围,壮烈牺牲,年仅27岁。
经此一役,再度成立的红九军再次遭到重创,鄂北根据地全部失陷。
鄂豫边临时省委也再次迁回到白区南阳城内的工农路378号。
1932年10月,红二十六师余部在湖北随县大洪山与从洪湖北上的红三军汇合,编入红三军,转战唐河前庄、社旗苗店、方城石门山等地。
这支与“杨虎城部兵变”有关的红九军一部、党史上细称的鄂北红九军番号被撤销,完成了其慷慨悲壮的历史使命。
十五、铭记,唐河革命纪念馆
巍巍泗洲塔,悠悠唐河水。
相传唐河县城是一个船地,上古时大禹治水时把舟系在石柱山山顶之上,后来突遇洪水,漂船于此;为了镇住海眼,防止船再次开走,就建造了一座泗洲塔;后为培植文风文脉,又建了一座文笔峰塔。
也有人说:泗洲塔是前桅杆、文笔峰塔是后桅杆,或者说泗洲塔是桅杆、文笔峰塔是竹篙。
总之有了这两座塔,唐河便不会被水淹没,而且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唐河还是一片红色沃土,是豫西南革命的摇篮。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唐河一批仁人志士就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红二十六师师长吴寿青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86年,为纪念张星江牺牲50周年,时唐河县委、县政府在张星江、吴寿青曾经设立红二十六师前敌指挥部的文笔峰塔下,建起了唐河革命烈士事迹展览馆,时任国家主席、曾转战唐河的李先念亲笔题写馆名。
馆内展陈着张星江等英雄事迹及中央、省市领导的题词;展馆左右两侧矗立着张星江和吴寿青纪念碑亭,
碑上分别镌刻着程子华、郭述申、黄火青、刘志坚等题词和唐河县委、县政府为两位烈士撰写的碑文。
2011年12月20日,唐河县委、县政府在唐河西岸新建的唐河革命纪念馆于唐河解放64周年之际落成。“唐河革命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依旧沿用李先念的题字。
馆前矗立着一座浅红色大型群雕,唐河县革命的主要人物张星江、吴寿青、仝中玉、周邦彩、阎普润、蔡训明六位烈士昂首阔步,目视远方,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基座书“永远的丰碑”五个金色大字,并镌刻着六位烈士的生平介绍。
岁月峥嵘,历史长青。
这里是目前南阳市展陈面积较大、展陈内容丰富、展陈方式先进的红色展馆。整个展馆以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准确的史实,以实物、图片、文字和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形式,全面系统展示了唐河从五四运动逾百年来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
在唐河,党的红色组织在暗夜萌动,在黎明破晓,从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苍台闫庄成立。。。到首届中共唐河县委建立。。。,党的各级组织高擎引领唐河革命的旗帜,几十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成为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
画山战斗、保安寨战斗、石塔寺战斗、祁仪战斗、少拜寺围歼战。。。。。。一大批战斗遗址,留下了带血的闪光足迹,庄严地记载着唐河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
唐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地、鄂豫边省委成立地、三军会师纪念地、中原局中原军区驻地等留下了他们废寝忘食、运筹帷幄的身影。
唐河革命纪念馆、罐山烈士陵园、少拜寺烈士陵园、张星江纪念馆、阎普润纪念馆、周邦彩故居、吴寿青故居等散布在唐河大地的革命遗址和纪念地,或埋葬着烈士的英骨,或展陈着英雄的事迹,供后人凭吊,并获取精神营养,赓续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色唐河”“三军会师”的大型雕塑,人物事件众多,气势恢弘磅礴,让我们仿佛也置身其中。
“张星江为红二十五军向导”“唐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等雕塑组像,和壁画相结合,惟妙惟肖,生动还原了这些重要历史节点。
中原突围“抢渡郭滩渡口”的场景,让观众站在抢渡搭建的“浮桥”上,用声、光、电等表现形式,真实的再现了危急时刻冒着炮火硝烟、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一面面红旗一杆杆枪,一个个追求革命理想的壮阔画卷,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跨越时空与历史,将我们带回那个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浓墨重彩勾勒出唐河百年的风云变幻。
英雄辈出,丰碑永存。
唐河革命纪念馆,这里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丰碑,这里是追寻红色记忆、重走红色足迹、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圣地。
十六、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无负今日,一颗初心传薪火;何惧流年,十载寻访读春秋。
2024年是访古寻踪·南阳文化遗产保护公益团队成立十周年,南阳市民协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周年。
2024年,这也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访古寻踪第175站:追寻三支红军转战唐河的足迹】,在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引导介绍下,我们穿越九十年的沧桑风云,寻访诸多红色遗迹,感悟重温长征精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访古寻踪,注定也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跋涉;
2025年,团队已开启第二个十年的行程。
我们将继续秉承“更多关注、更多参与、更多保护”的宗旨,践行“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全民共享”的理念,持续助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让南阳璀璨厚重的文化遗产在全社会的共同呵护、守望下,千秋万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