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计划 | 撬动社区的力量实务工作者研习营——青州大福地研习纪实

文摘   2024-09-30 22:30   北京  



9月2日,三十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实务工作者,一起走进了文化底蕴深厚的山东青州大福地社区。为期五天的共学工作坊,一起探索如何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凝聚社区力量,教化滋养人心,构建起和谐幸福社区。在大福地,我们共同寻找传统文化撬动社区内在力量的实践密码!


本期工作坊是探寻“撬动社区的力量”实务工作者研习营第二次共学工作坊。研习营由正荣公益基金会、北京市近邻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对根植于在地文化的社区实务案例的深度探访,以及通过基于行动研究方法的实务案例研习和实务工作者的团体共学,实现实践知识的生产,为实践者赋能,提升本土性的实务工作品质。
合影


行前文化预热,谦虚沉浸融入

文化中蕴含着人类生存的密码,文化支撑着社会的生存发展,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当我们关注社区与人时,都不能回避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把帮助我们理解社区与人、融入社区与人,发掘社区与人内在力量的钥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接上祖先智慧与文化根脉,是我们今天的必修功课。本次大福地工作坊,就是我们“探寻以文化为根撬动社区力量”的重要学习之地,更是一场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之旅。

工作坊开始之前,我们邀请了在传统文化研习方面有很高造诣的谭英教授和大福地社区的段言蓉校长进行了传统文化先导课,谭英老师讲授为何要学习传统文化和如何学习,段言蓉校长讲授了为何大福地要学习《了凡四训》。学伴们也开启《弟子规》《了凡四训》等经典的课前学习和了解,为本期在大福地学习以优秀传统文化启动社区力量做准备。

 

文化先导课


工作坊开班仪式上,段言蓉校长告诉我们,走进传统文化,要外修行为养正,内修身心自在。杨静老师作为带营老师,对大家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即我们要带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因为大福地给我们呈现的一定是最好的东西,这是待客之道;我们要放下固有的成见和执见,用心去感知、感觉、感悟,而不是用脑去思辨和批判。期望所有学习伙伴在大福地能够重新连接起祖先智慧,不仅仅启发我们的实践行动,更能找到我们做人的幸福根本。


沉浸式体验与学习

大福地社区,座落于中国古九州之一的山东省潍坊青州市,这里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2011年开工建设至今,已吸引1000余户4000余人常住,其中包括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居民。大福地社区建立的缘起并不是简单为了开发房地产,而是源于几位热衷传统文化的企业家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那时人们相亲相爱、彼此支持,而现如今钢筋混凝土构筑的高楼似乎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社会氛围也日益冷漠而没有人情味。他们决心,要建立一个重拾乡村邻里互助、和谐友爱,充满浓浓“家文化”氛围,且人人受益的社区,这才诞生了大福地。

大福地社区十余年来,以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启动社区建设、构建社区关系的根本,坚持“和谐社区,教学为先”,将传统文化学习融入社区生活,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观念,行为准则贯穿到社区人与人关系处理里,体现在社区建设发展中。大福地工作团队与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践行是身心一体、知行合一的。我们在几天的学习中,从课程安排到生活起居,同样沉浸式融入传统文化的世界,体验、学习、感悟。

立徳先修身,传统文化强调身心灵一体。阳气上升的每日清晨,洪式太极第三代传人王本阳老师带领我们练习洪式太极。简单的动作,蕴含着大道至简、修身养性的大智慧,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让心定下来、静下来,让关系和起来。这也是大福地社区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

晨练太极


每次课程开始前,大福地居民,也是社区志愿老师,会带领学伴们集体诵读《孝经》《弟子规》,吟唱式的诵读方式能够快速调动人体的能量,而在悠长旷远的古琴声中吟诵,也让学伴们静下来走进经典中。每日课程中,懿宁老师会带领大家学习常礼举要,讲解生活中和工作中的礼,让大家更多了解并不是照搬古旧,而是结合时代发展却又不失礼。

礼,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或文化传统,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福地,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儿童以及物业人员,见面都微笑着打招呼,甚至小区门口的保安都向往来的居民行鞠躬礼,三岁幼儿会自发地向孔子像鞠躬......在我们的课程中,每次课前都会向古圣先贤、党和国家行鞠躬感恩礼,课后也会念餐前感恩词,感恩天地、自然、身边的你我他。在庄重的仪式和大福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学伴们升起了对先贤、经典的恭敬心和对万事万物的感恩之心,升起了对老师的恭敬心和对学习的庄重感。

向孔子像鞠躬


除了丰富的学习外,大福地还为学伴们安排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重走人生路”“感恩父母”“可持续行动——酵素”“集体包饺子”等,让大家体悟人生中来自父母亲人、同伴的支持以及思考自己又是如何给到父母、他人、社会相应的支持和行动。


大福地社区经验学习

工作坊伊始,段言蓉老师向我们总体介绍了大福地社区的发展历程,还以讲居民故事的方式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文化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而就是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十年来,在诸如百家宴、门把手上的亲情、祭孔祭祖、社区课堂等等各种形式的潜移默化的带动和深入学习与践行下,经过不断的积累沉淀,大福地也已经形成了早至生命孕育前,远至生命善终后的全龄化传统文化教育服务体系。

段言蓉老师还为我们分享十年来大福地社区建设的经验及走过的弯路,文化进社区一定要结合社会现实,要不断自我反省,既不能孤芳自赏又不能急于求成。工作中始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真正走进居民的心里,赢得居民的认可。同时,大福地社区在长期社区教育、服务与居民组织动员中,也累积了丰富实践经验和工作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社区工作模式,在此次学习中,通过体验课、专题讲座、社区参访、居民分享等多种形式,呈现给伙伴们。

大福地社区段校长介绍大福地社区的发展历程




(一)浓厚的文化氛围

礼乐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精华,程亮老师和焦巧利老师的“孝道音乐主题课”带着我们一起进行了沉浸式体验。在《生命之河》《父亲》等歌曲中感受生命、感受“孝”与亲情,无须多言,每个人的情感都在音乐中缓缓流淌。除此课程外,“乐”还贯穿工作坊始终,经典诵读的古琴音,拜孔子像、恭请老师、课前热身等多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乐,不仅渲染烘托气氛,更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生命因和而生,因中正平和而延续,中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饱含做人做事的哲学之道。赵英乐老师围绕“执中和谐,顺势利导”的中医理念,结合身边的例子将疾病是怎么回事、如何对待疾病、如何照顾小孩儿与老人、日常生活可以怎么更健康等内容娓娓道来,讲的是中医,更是为人处事之道、为人子为人父母之道!也倡导我们可以以中医理念为桥梁,传递仁德与慈爱,连接与亲情与健康!

孝道音乐主题课


在对大福地有综合的初步认识后,学伴们也在福地人的带领下实地走访社区。恭礼亭、孔子行教像、墙上的经典内容、《弟子规》文化喷泉、道德天平、文化楼栋名、文化标语、文化故事、诚信超市、可持续小屋......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传统文化,这是大家身在其中普遍的感受。福地人介绍说,经典上墙,是一种时时的提醒和教育,既是有形的熏陶,也在无形中向往来的居民传递着向善、向美的能量。


随后与大福地的物业人员和业主代表进行座谈时,她们分享自己来到大福地的故事、感受和变化,也分享到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文化氛围特别好,健康的生活,友好的微笑,正能量的学习,都让人感觉很安心。更有居民总结9个字送给我们“孝 礼 帮”“德 爱 让”“度 学 享”。

社区走访



(二)完善的全龄化教育体系

大福地的全龄化教育从胎教到成人教育再到老年教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身为三个孩子妈妈的马欣老师以自己的家庭为例,从其子女的成长、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等多方面的故事中,让我们看到读诵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在胎教中带来的益处。


马德斌总经理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以元宵节、清明节、春节等具体的各类节日活动为例,立体地向学伴们介绍大福地的成人教育。社区大型活动几乎是每个社工机构都会采取的工作方式之一,大福地的社区活动中处处是细节,处处有教育。马总尤其提到,教学为先,在每一场活动中都融入传统文化,将文化贯穿活动中,让其作为唤醒居民本自具足的良知良善的契机,并让更多人开始了解、深入学习、落实传统文化,共同建设和谐的、充满浓浓人情味的大福地社区。

欢快的学习氛围


负责大福地老年大学的郭明明老师则从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出发,讲述学习传统文化给她带来的改变,随后分享老年大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优势,其中“一段操、一餐饭、一支舞、一首歌、一堂课、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场陪伴、一次互动、一个倾听”等启动老年大学的法宝让学伴们受益匪浅。明明老师强调,老人们在这里学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人生的态度和生命质量。最后,学伴们在明明老师的带领下也欢快地、沉浸式地体验了老年课堂的快乐,全场笑声不断。


对老人和儿童工作有非常丰富经验的孝行天下的王娟老师,也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分享如何用文化的力量影响社区的一老一小。



(三)传统文化的学习、思考与运用

大福地社区是一个文化型社区,想要推动传统文化,必须是自己先学习先认同,大福地的发起人马德卫董事长从28岁起就开始学习传统文化,他将传统文化引入团队管理及社区治理中也已有十二年的探索和实践,马董事长结合自己的学习历程及大福地的发展,向大家分享他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对工作的思考。


学习传统文化先改变自己而不是要求他人,首先要信它能让自己更智慧、更心安,然后还需要亲自实践,才能够从中受益。而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个核心是“利他”,利于所有人的时候,才能真正利己。传统文化到底“化”什么,导向是很重要的,社区的老年大学、公益食堂抑或是太极、中医、京剧、广场舞等社区服务或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将其内容导向“善”,社会工作很重要的也是要让居民内在有所成长,而不是满足其内心的欲望。

马德卫董事长讲传统文化


段言蓉老师也从大福地的社区故事中给我们分享,学习经典要依道而行,不能走偏,不在于诵读经典多少遍,重要的是要将经典的智慧内化,并沉淀为一种自觉的、很日常的行为,这才是文化的力量。在中国社会,做社区工作可以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诚信、爱等任何一个点出发,找准那个点把人心打开就能够去撬动社区的力量把它发展起来。


大福地副总经理郑易老师也向学伴们介绍如何用传统文化打造团队建设。首先,他带领我们理解传统的核心,环环相扣地向我们讲述了传统文化为什么如此重要。我们每个人都继承着来自祖先的智慧和力量,源源不断为我们提供身心滋养,提供生存智慧,这种能量会通过祭祖孝道,通过文化传承继续叠加,我们个人也在奉献、节约、改过等中不断积累力量,修身、行善获得幸福。每个人的生命成长需要承接祖先能量,同时又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郑易老师结合《弟子规》的内容分享了文化在团队管理中的作用。

郑易老师讲传统文化与团队建设


在充实丰盈的学习后,三个学习小组总结了此次学习,并进行了汇报分享。“教学为先”“知行合一”“内省”“感恩”“人情味”“生活化”是分享的关键词,也有伙伴分享到关于传统文化其实还是会有一些碰撞,尤其是回到本社区后如何更好地分辨和运用好传统文化的内核和形式发挥作用需要因地制宜地思考和实践。


杨静老师基于大福地的社区经验分享对中国式社会工作的思考。杨老师认为,在中国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儒释道的哲学观以及身心灵一体的生命观之下,社会工作应该从蕴含着“道”的文化入手去唤醒和启动人的心力,尤其是以经典为根基,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和“孝”入手,以礼乐艺太极中医等为抓手带着居民一起用心体悟和实践。大道至简,以此启动了居民的能量,自然能让社区动起来。



各组学习分享

行动研究学习

行动研究学习是研习营的另一条重要学习线索。其重要内容是依托反映对话,实务工作者自身实践经验整理、自身生命动能的梳理探究,突破实务工作者的生命难题,提升行动力;同时,它也强调实务工作者要拿起对自身实践开展研究的信心和方法,梳理呈现实践经验,生产实践知识,最终不断改善自身实践行动。

此次工作坊,杨静老师结合大福地学习过程和基于中华文化的实践情境,帮助我们梳理了实务工作者如何能够成为自身行动的研究者,如何能够突破既有的以学术研究为主导的知识生产逻辑,以有效的反映性实践方法,在我们所面对的复杂、独特、变化的实践情境与关系脉络中,启动有效的行动研究与行动改变过程。这是本研习营中行动研究的第一次学习,未来,将以此作为重要的方法进行研习。

行动研究学习中


 结 语 

大福地工作坊的学习,犹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绚烂而深刻。离别之际,学伴们与福地家人共聚联欢,叔叔阿姨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活力与温情,来自五湖四海的学伴们也献上各具特色节目。哈尼族的欢快打跳、彝族悠扬的山歌、羌族灵动的舞蹈、闽南缠绵的南音……交织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卷,为工作坊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大福地学习不仅是社区工作方法的学习,更是我们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相遇,是对传统文化如何教化人心,凝聚社区,启动社区内在力量的真切体验。学习触动了大家的心灵深处,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共鸣,甚至有不少学伴开也始了经典学习。相信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将注入不竭的动力和智慧源泉,共同撬动起社区的力量,构建和谐家庭,美好社区,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福地人与伙伴共聚联欢


项目发起方

正荣公益基金会
北京市近邻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项目支持方

德国米苏尔社会发展基金会  
北京境外非政府组织发展服务中心
深圳市质兰公益基金会

感谢山东省青州市大福地社区的细致安排和大力支持!

行知计划旨在通过开展小额项目资助、工作坊互助学习、研究与出版计划等,推动行动研究方法在一线社会工作者及工作团队间学习应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本土实务社会工作团队能力提升,助力公益生态良性可持续发展。

排版:潘潘、清香

北京近邻社
北京市近邻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简称北京近邻)是2010年5月正式注册的家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心的前身是2007年组建的北京浸霖培力文化发展中心。主要从事社会工作服务、教育、培训及相关的社会发展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