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阑珊,冬韵悄临。为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挖掘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2024年11月27日,我校语文组骨干教师隋有瑜老师赴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参加送课助研交流活动,交流探索大单元视域下单篇教学的课堂新模式。
隋老师为平邑一中送上《包身工》一课。本节课立足高二学情,研究报告文学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隋老师以“打”字为主线,从被打者、打人者、写打者和读打者四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主动去找寻打人者肆无忌惮毒打包身工的原因,从制度、背景、包身工的来历等方面体会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隋老师步步引导,让学生探讨包身工制度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体会作者鲜明的立场和社会责任感,把课堂引向深入;最后关注单元学习任务,让学生拟写札记提纲,拓展学生思维。在课堂展示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互动频繁,隋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言,学生思维活跃,思考丰富,师生之间碰撞出知识的火花。隋老师以新课标为导向,紧扣单元学习任务,为我们展示了一堂扎实生动的语文课。
在备课过程中,语文教研组群策群力,围绕大单元教学进行了深入研讨。教研组长邴建华老师提出要关注高二学情起点,课堂设计环节要合理,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邵航老师提出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需要更加深入的引导与思考;谢理迪老师提出要注意板书设计,字数不能太多,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周钧老师强调一定要让学生有文本意识,多读几遍,圈点勾画关键词句等。
青岛市教研员杨富华老师对隋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杨老师指出本节课很好地关注到了高二学生的学情,是一堂扎实实用的课。杨老师提出语文课堂要关注四个意识:开放意识、沉浸意识、文体意识和反思意识。教师要勇于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作为语文教师,要首先与文本产生共鸣,才能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文本的感情;要注重挖掘每篇文本独有的价值,上完课后要及时反思。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止。大家在交流中思考、总结、提高,此次送课活动有效地搭建了教师交流互动、学习成长的桥梁。我们将继续深耕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供稿: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