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为践行新课标理念,促进核心素养提升,打造高效课堂,树立“教学评一致性”教育观念,提升教师队伍课堂教学能力,11月15日,余杭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关键课例设计与研究”研修活动在杭行路小学举行。本次活动迎来了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谢琴琴老师以及小学数学高级短培班的教师们,同时也特别邀请到了上城区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田小勤老师莅临指导。
本次活动通过课堂展示、说课评课及专题讲座的形式,以专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探索了数学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课由杭行路小学的蔡依静老师和301班的孩子们带来《认识周长》。蔡老师先以谈话为导入,与孩子们交流什么是周长。接着,蔡老师借助孩子们熟悉的跑步情境,让“一周”的概念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生根。为了更直观深刻地理解周长,蔡老师设计了描一描、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描一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触;量一量,利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并记录图形的周长,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的知识结构,搭配丰富多样的活动设计,不仅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像是一场探索未知的奇妙冒险。
第二节课由杭行路小学的牟超老师和302班的孩子们给大家带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牟老师主要围绕操作探究、观察发现,探索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本质就是求四条边之和。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经验,自主探索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动手实践加深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同时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核心素养也得以提升。
第三节课由良渚第二小学的陈洁老师和303班的孩子们给大家带来《怎样拼最短》一课。陈老师通过教室环境布置情境导入,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并提出问题“怎样拼周长最短?”。孩子们经历拼一拼的活动知道了拼出所有图形的方法,能够有序思考找出图形。接着设计猜一猜算一算的活动找出周长最短的图形。再进一步探究交流,发现拼成的长方形长与宽越接近,周长越短的规律。最后一个活动引导学生再次探究,验证规律。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经验上升到思想感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
杭行路小学胡铧可老师基于上午三位老师的课堂和单元内容进行《基于度量本质 重建实践体系》微报告。胡老师指出:周长既有“形”的概念,研究周长离不开对图形的研究;周长又具有度量的特征,是有长度的,“周长是度量单位的累加”。在周长的教学中,理解周长概念无疑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那么周长概念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来看周长这一内容的教学,需要如何开展教学?胡老师通过品读课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设计、重点课例五个板块对周长这一概念展开汇报。
下午,上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田小勤老师为老师们进行了专题讲座。田老师首先对上午的三堂展示课及单元整合报告进行了深入且有针对性的交流与指导,在肯定老师们的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宝贵的想法。
接着,田老师带来了《指向空间观念发展的教学与评价》专题讲座。田老师指出空间观念是学生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空间观念的形成不能依靠零敲碎打,而要结合具体的单元内容,从单元整体的视角进行有目的的教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培养。空间观念的形成依赖于表象,在教学中应加强活动体验,加强学法指导,聚焦度量本质,在活动中形成表象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最后,教研员谢琴琴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谢老师对三位年轻老师的课堂素养能力和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谢老师强调了图形与几何部分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希望老师们能够将今天的所学所得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无涯,研不止,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本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打开了新的思路,激发新的灵感,老师们将立足核心素养,持续推进小学数学关键课例研究,探索创新,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