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应该从父母那里
得到两样东西——根和翅膀
——歌德
此文写于3年前的9月5日。
之前的“大语文时代”提法就让我意识到,教育在明显分层。
想想那些发达国家,大学入学的选拔不是单纯地凭考试成绩。而我们历来的教育,都是“一考定终身”。
想起我的曾经,爸爸虽然也算有文化,但这部分于他的人生没起什么作用。60多年前,一个技校毕业生,一个当火车副司机的年轻人就因受不了约束选择了辞职,并成为了如今所谓的“自由职业者”,其实,在那个年代,相当于选择了当农民。更多的时间是做泥瓦匠工作。所以,我认为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高考补习时的补习费都是我爸爸借来的。最终,我凭借高考走出了家乡。
过去,农民的孩子,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孩子只凭努力学习便可上大学捧上铁饭碗。
而现在,我认识太多年轻的夫妻,甚至很多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却过着比较将就的日子,甚至居无定所。
真的,早就过了仅凭一纸文凭就终生旱涝保收的日子,寒门难出贵子了!
以我对国际国内教育环境的理解,国家在教育上的改革是“迫不得已”。高考是没办法取消的,但是,如果还以成绩定终生的话,很难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所以,比较隐蔽地,先改革了语文,现在又“双减”。
改革语文意味着什么?
我的童年
说说我自己的人生。
童年时我生活在天宽地阔的呼伦贝尔。因为带弟弟,9周岁9个月时我才正式上学。
一上学我就学习好,我喜欢文字,从小作文就一直被当作范文。
上初中时我喜欢上了诗,爱阅读。但是,我没有书可读。上大学前我也就勉强读完了三毛和琼瑶的书(全是借的),从未读过经典。
我竟然不知道可以到书店去买书,估计也没有钱买吧。身边没有一个人包括老师告诉过我可以到书店买书来读(如今我特别知道孩子拥有什么样的父母遇见什么样的老师或其他成人非常非常重要)。总的来说,我没有书可读,我家压根儿就没有书籍这东西。
从初一开始和同学传抄歌词、诗和散文。我经常给学员们举一个例子,那就是高中补习时,一个同学去到辽宁的某个城市,一年后回来送我的礼物竟然是抄在本子上的3首宋词——没有送我本子,是借给我抄下来,这就是礼物。
经常回望那对诗歌如饥似渴的年代,多么美好。甚至异想天开的,我竟然幻想教育改革能倒回那样的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传抄诗和歌词。当然,时代的车轮如果能向后,我最愿意重回大唐而不是重回童年。
在年少时光,我没读过名著。大学毕业后有钱买书了,但心浮在尘世,读不下去了,后来年纪大起来,记忆力也不好了。
现在我家有很多书,尤其是诗,但很多都没开封。只是喜欢书,没空读。
总有朋友喜欢我的文字,夸赞我的文字。
我开玩笑地说,如果说我有对手,如果我打赢过别人,那我靠的一定是真诚,并非文字本身(事实上谁都没有自己之外的对手哈)。
我特别喜欢和大女儿聊天,或看她写的文字。即便曾经她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孩时,我都能分辨出她驾驭文字的能力比我强,特别自如,就跟玩儿文字一样。
而我,别看我大多时光是日更微信公众平台,但事实上,也就是流水帐,几千篇的原创文章里,估计能真正写得特别爽的契合我内心的程度超过90%绝对不足10篇。
难!
所有文章中,基本上契合我内心的程度只能在75-85%。超过85%的寥寥无几。
我反复捉摸过我和女儿的不同,尽管她极少写文字。而且看上去写得还挺费力的。
我打下这些文字的此刻,她正在写一篇作文,她说她很痛苦,不擅长。
但我清楚,她驾驭文字的能力远远高于我。
我和她之间的这种不同基本上来自于童年的不同。她从小读了很多书,她有我这个擅长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母亲;而我,这些都没有。
我只是有一颗敏感的心。并且,年少时光抄了很多歌词、散文和名人名言。
山区儿童
我给贵州山区的儿童上了一年的阅读课,是与我二姑娘同龄同年级的一群孩子。我没有这样公开评价过这种不同,但是,今天此刻,我想表达出来。
那是一群非常淳朴的孩子,他们精神生活贫瘠,大多是留守儿童。然而,可能大自然的滋养以及简单生活的原因吧,他们的皮肤有光泽且眼睛明亮。我非常爱他们,经常希望未来他们上大学时考到成都可以把我家当作自己家,甚至我来资助他们读书,只要我有能力我一定会,甚至没能力去设法有能力。
但是,我亲爱的读者,只有接触了你才会知道的是,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等,整体上,远不能和咱们城里的孩子相比。
他们认识的字全是老师上课教过的,没教过的不会,因为不会象我们的孩子睡前有妈妈给读绘本讲故事,有的家庭还整得特别有仪式感,点上蜡烛读书,或者拉个圈唱个晚安歌再睡觉。他们没有!
他们很爱我,只是简单的爱着我,要我一定再去,他们会给我画画做剪纸,我每次离开时他们一定要站在门口送我,那顿饭都吃不好。他们也会哭着抱我。但是,没有更多的语言。
每一次见他们我都时不时地有心疼的感觉,凭什么呀?!凭什么他们不能拥有长久陪伴的温暖柔软的父母?!凭什么不能拥有交通便利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
我仰头问苍天:凭什么如此不公?!
但是,现实就是现实!
我的二姑娘还有3个月就10岁了,经常抱着书坐在卧室读客厅读院子读,但是,晚上睡前,我仍会固定地给她读书,如今读的书是从去年11月开始的,非常非常长,尚未读完。每天读完书我都会说一段祝福的话才会睡去。
我坚持这样做,我也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然而,现实就是现实。
教育改革
我刚才百度了一下“大语文时代”,是这样解释的:大语文,指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语言能力、文学修养、思维方式、品格价值观等能力的课程。综合文史哲,从汉字、语言拓展到文学、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等更广阔的空间,纵横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学而有道大语文的“大”是相对于传统语文课而言,就是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范围大,目标大。好处是:极大的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懂得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如果我生在这样的时代里,如果我还是我童年的父母,他们是无法给到我这些的。就象《小舍得》里,米桃因为没有参加过夏令营而不会写一篇以夏令营为主题的作文一样。
所以,国家在教育改革上带来的结果便是,最终,孩子们拼的都是父母!
今年初就感受到了国家教育改革的春风。当时只是感觉到,没有看到实质性地对谁产生影响。记得那时我在北京和天津连做两场培训,在课堂上我就提到了教育改革。
那时还是迷雾不清的,只是在想象其结果。
然而,时隔几个月,教育上大刀阔斧的改革就开始了,惊到了一群又一群人。
大女儿学校明明在号召大家筹款装修,以为秋季就有办学资格了,结果一周后便被告知,什么都没了。
当大家在谈论“双减”尤其是培训机构时,我们都没学可上了。
当我们畅想着二姑娘可以一直在华德福时,暑假里便得知再读华德福已然是奢望,且不说是否是真正的。
时间进入八月,开学就读四年级的二姑娘,班上同学一个又一个地在群里跟我们告别,要转学到公立。
原因是私立学校也得和公立用一样的教材,甚至同样的上下学时间。
须知,我们的孩子可都是爬树长大的呀!他们曾经有多少时光是呆在树上的呀!
做为新教育理念下的家长,我们目前关心的还不是“双减”。
昨天晚餐,幼儿园的老师还和我们一起。大女儿给我们讲学校的事,尤其是讲到饮食提到早餐时,我挺吃惊的。在我们家,吃的可都是新鲜出锅的早餐啊,甚至早晨我还炒菜炖肉的。
我问她,上学就知道家好爸爸妈妈好了吧。她说:“不,我知道华德福好。”
双 减
我说这么多,实在是有些跑题。我真的是没办法不跑题。
我想谈的实际上是“双减”。百度了下,网上说“双减”政策的“减”主要包含两点: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然而,在工业化时代基本完结、将要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当下,一方面,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适应时代变化,另一方面又“双减”。如此这般,是为何故?!
此刻之前的教育内卷现象伤害了太多的孩子和家长,严重地影响了一些孩子的身心健康——我认为这是教改的重要原因,或许是之一吧。
此次改革,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笑,又有多少人会哭。
我的女儿在体制内高一,刚开学。我们感受不到学校的管理与“双减”有半毛钱关系。但是,铁的事实是,培训机会的确关了很多。
可能有的父母会天真地以为孩子从此就轻松快乐了。然而,高考未变。国家仍旧是要通过高考来选拔人才。
我在想,可能,这其实是更加考验家庭和父母,学校不再包掉你孩子的所有时间,那么,上学之外的时间如何安排日子如何过——这将决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关键。
假设没有培训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补课消失,只不过变成了一对一。
何止是补课得找老师需要交补课费,还要接送。养孩子简直就是对父母的考验,包括教育资源,还有经济和时间、精力。
父母还必须得有意识有格局甚至要有胆量。显然,对父母的要求更高了,相应的,不难判断出,教育分层的功能更强大了!
这场轰轰烈烈地教育改革运动始于春天,那段时间我在北京、天津和上海活动较多。有幸接触了一些有“预言能力”的学者,深知时代已经巨变,父母需要更新自己的观点,迎上这场巨变。
因此,回来后我就给我的年度会员和千晨园家长做了一次直播分享。
经历过暑假,此刻大家都知道改革不再停留在猜忌和想象中,而是扎扎实实地来到了。
今天早晨与海口的华德福小学创办人聊华德福聊教育改革,聊得我们比较伤感。
之后与千晨园一位老师继续聊,我们想起了10年前萧望野的那美,想起了大理的苍山上的学堂,想起了我在重庆南山创办的纳溪园,想起了北京的南山学校、西安终南山上的各个学堂,想起了深圳梧桐山上的各个新教育机构……
曾经南方周末还报道过,那是教育可以野生野长恣意生长的时代,那些土得掉渣的学校让多少新时代的母亲心向往之甚至成为她们的梦想……
我有幸在这时代浪潮里辞去公职,倾家荡产创办新教育机构,与时代浪潮共起伏。
仿佛一夜之间这都成为历史,而我是见证人。
有时我真的怀疑自己老了,经历了很多当下年轻人人没经历过的事。
时近中秋,心境复杂。我已经开始怀念教育理念、教育机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过去的十几年,甚至好想再看到那些选择或从事新教育理念的家长老师们批评咒骂打口水架的新教育繁盛的时代;我也怀念在我还是学生时没有教育理念选择的从前慢的时代。
如今,此刻,我们处在非常动荡的改革之际。何止是“双减”,在理念上也不再有选择,未来可能只有公立,因为谁会花数万、十数万或数十万来选择与公立学校教育理念一致甚至上下学时间都一致的私立教育呢?
做新教育的这12年,每每面对家校冲突面对家长质疑园方校方的时候我心里总是有另一个声音:幸福吧你,因为我们你还是有选择的!如果我们不做,你连选择都没有!
——关于这一点,想必很多新教育理念下的家长找我讲述园方校方的种种不如意之事时,我已经劝过你了。
不曾想到吧?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此刻,很多人已不必选择,因为没有选择。我们甚至会共同深度怀念曾经我们抱怨过的新教育机构。
很伤感,想哭的感觉。
阳光三月 2021年9月5日下午 于朗朗秋日桂花飘香之际
人生潮起潮落,
若能把握机会乘风破浪,
必定能马到成功;
若不能把握机会,
他们人生的航行就只能受限于浅陋和悲苦之中。
——威廉·莎士比亚
阳光三月 | 相关小视频
阳光三月 | 睡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