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青年科学家共商共建全球科创议题

文摘   2024-12-01 14:43   北京  
11月30日,由中国氢能联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共同举办的氢能青年科学家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论坛期间中国氢能联盟发布了《中国氢能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
论坛汇聚了氢能领域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的行业专家与杰出青年学者,共商全球氢能科技创新议题,通过搭建氢能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构建多元氢能产业开放交流网络,推动氢能前沿技术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进一步凝聚价值共识、激发创新活力、深化开放合作、共筑开放生态,为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与智力支持。
中国氢能联盟始终将创新作为促进氢能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持续推动科技创新、装备自主化、产业示范的深度协同,培育“氢能领跑者行动”“氢能质量万里行”“可再生氢100”等品牌,开展“氢能专精特新大赛”,助推氢能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助力氢能创新生态圈与产业发展耦合。通过氢能青年科学家论坛,中国氢能联盟将与氢能科技人才一道,围绕氢能产业前沿技术及应用深入研讨,推动氢能前沿科学研究、创新合作和人才培养,探索创新合作新机遇。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积极发挥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原创成果策源地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提供高水平的硬科技供给,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与国家能源集团、中核集团等223家龙头领军企业签署共建联合研究平台协议,建立84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校企双方已携手解决关键技术难题1287项,就地孵化企业213家。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绿色氢电能源体系等多个方向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拥有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等10余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西安交通大学充分发挥其在氢能学术和产业方面的深厚积累,为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丨重庆大学李俊教授
图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昊博教授
图丨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田地
图丨复旦大学宋云教授

图丨北德克萨斯大学马胜前教授

图丨天津大学青年教师樊林浩

图丨天津大学张鹏教授

主旨报告环节,8位来自国内外高校的氢能高层次人才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分享交流最新科技成果,共同探讨氢能产业发展趋势与方向。重庆大学李俊教授表“波动可再生能源PEM电解水制氢关键部件性能强化”报告,分享PEM制氢目前面临的转换效率低、强工况适应性差、均一性不足等关键问题,介绍了催化层传输强化、系统集成示范等解决方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昊博教授作“人工智能在电解水催化剂设计与光谱分析中的应用”报告,介绍了AI驱动的催化剂结构优化,仿真精度提升方法。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田地在题为“光伏碱性电解水系统多尺度仿真技术”的主旨报告中介绍了面向工业真实结构的碱性电解槽氢氧跨膜机制与风光直连碱性系统多模态调控方法。复旦大学宋云教授发表“催化剂中阴离子对氧化物储氢性能的影响”报告,分享了催化剂中阴离子(基团)对镁基氢化物储氢性能的调控机制,以阴离子(基团)调制视角提出了高效催化剂设计方法北德克萨斯大学马胜前教授在“金属框架化合物作为新平台在多相氢活性的研究”报告中介绍了手性加氢反应机理,材料合成与性能优化方面研究。天津大学青年教师樊林发表“燃料电池维纳尺度耦合传递机理与结构优化”报告,分享了燃料电池催化层三相界面氧气传递机理、影响机制与界面调控设计方法。西安工业大学高勇教授作“非裂解型化学吸附碳基单原子储氢材料广义设计原理”报告,以催化剂设计方法为牵引,分享了基于“火山关系”的碳基单原子储氢材料设计理念天津大学张鹏教授在“基于膜电极反应器的二氧化碳电解制合成气技术”主旨报告中介绍了基于膜电极反应器的电催化CO2还原制合成气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开发进展和未来发展路线

- THE END -



图文来源于中国氢能联盟及网络等公开渠道

编辑丨庄婉喆

责编丨卢常佳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与/氢/回/顾



国际氢能丨国际氢能委员会《非洲氢能机遇》摘要

国际氢能丨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绿氢衍生物的全球贸易:监管、标准化和认证趋势》

国际氢能丨国际氢能委员会《2024氢能洞察》摘要

国际氢能丨欧盟通过「氢气和脱碳气体市场一揽子立法」

国际氢能丨中方助力非洲国家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发展绿氢和核能






氢能联盟CHA
中国氢能联盟官方社会化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