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主注:武者,要具备武者的精气神,这是很多武术习练者所忽视的,没有精气神,不用说技击,连基本的健康也无法保证。
卷一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是静坐功练精、气、神,疏通经络。这是内丹术功法的三步功夫,实际上武术家讲内壮也是指练精、气、神。人的生存离不开精、气、神。人只有精足,气充,神旺,身体才能健康。所以古人讲修身养生之道,就离不开精、气、神之修养,孔子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大小周天是养生练气的要诀,所以能流传到现在,被养生者所重视,是有一定道理的。练精化气是真气过三关,通任督,培育丹田之气,循经运行的一种功法。
小周天是练精、气、神的基本功,所以又叫百日筑基。这一步功夫,据说使之重返先天精气。也叫“归真返璞”又名“返本还原”。练气化神在小周天基础上内气从丹田发动,通过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流遍全身,使精和气密切结合,达到气化为神的目的。肾气入脑,补益脑髓,肾脑可以互相补益。所似,丹书上说,大周天可以长寿还童,这是第二步功。练神还虚,是前二步功的继续。前二步功都是意(神)在起主导作用。而练神还虚则有两层意思,一是由于长期苦练,已形成条件反射,一坐下来真气就能周天流转,气息微微,若有若无,中和之气与天地合而为一,这就叫还虚了。另一层意思是在练功中出现一些觉境,轻松愉快,俗念全无。
卷二如何培养精气神
“精”能化气生血,是生命的原始物质和生命活动的基础,是适应外界变化,抵抗外邪侵袭,维护人体健康的基本物质。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表现,其中以元气最为重要,它具有激发和推动脏腑组织器官发挥功能的作用,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与发育的原动力。
“神”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精气盛衰的体现,要强身首先要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则少病,内则五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耳聪目明,老当益壮。
已婚夫妇如果在性生活上不加节制调理,而纵欲无度,耗伤肾精,就不能使人精足、气充、神旺。要铭记“服药百裹,不如独卧”,古人总结出一套对待性生活的具体方法,即所谓“春一,夏三,秋二,冬藏”的节慾保精法,内容简述如下:春三月,一阳初动之期,阳气尚弱,故不宜多损耗,每月宜一次,夏三月,阳气正旺盛,次数可相应增加,每月可三次,秋三月,阳气逐渐收敛,定为每月二次,冬三月,阳气闭藏,阳潜于阴,故宜藏精不漏,不宜泄精,冬不藏精,春必瘟病,四十岁以后步入中年,当以清静闭藏为本。
未婚之人不该有不正当的性行为和手淫,不要一直认为“手淫是正常的”,慾望是不容易控制的,稍微放纵一下慾望,就会令人越陷越深,难以自拔,邪淫与手淫绝对要戒除,提高心灵生活的层面就能降低慾望的执著,有本书叫做“寿康宝鑑”大家可以去看看,身心灵的健康是一体的,要有健康的身体,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得力于舒泰的身心。
肾主纳气,是说人的呼吸由肺做主,吸入之气必须下纳于肾,所以人体呼吸,必须在肾气充沛之下,才能使肺脏的气通畅,呼吸均匀,如果肾虚,根本不固,吸入之气不能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呼吸困难而喘急。
也要儘量避免梦遗滑精,精一失气就虚,就容易感冒过敏,呼吸道发炎后,不吃抗生素消炎药又不行,吃了消炎药易使精门鬆弛,更容易遗精,如果又有性行为或手淫漏失元精,那更是雪上加霜,更容易感冒,如此恶性循环,身体情况就越来越糟。
减少遗精的要点是:少吃甜食及辛辣、油炸等比较刺激之物,最好不吃,勿吃过饱,晚上勿吃宵夜,避免接触色情,生活要正常,避免著凉,睡觉时注意保暖,不要睡太久,以免夜长梦多,可练一些简单的固精术,可在临睡前做,内容如下:
1.按摩双脚脚底涌泉穴100次。
2.两手相叠,按摩腹部,绕著肚脐,正转36圈,逆转36圈。
3.以双手手背按摩肾脏300次。
4.提肾功:吸气闭气,提肛,缩小腹,缩阴部,每次提缩不能超过20下,否则会引起脑顶紧张不适,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每次提缩次数要减少,否则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头昏脑胀。有失眠症者,晚上不要练,以免引起失眠,每日练几次不限,随时随地可练,练过一次后,必须过一段时间再练,如此做可以减少遗精的机会,我亲身体验,挺有效的。青少年有时自发的生理性遗精,即精满自溢,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必忧虑。很少有患者注意到保精,要知道“精足不冷”,精不固的话,补药是白吃,气功也是白练,成年人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想治好气喘如缘木求鱼,徒劳无功。
至于养气方面:气喘患者常是中气不足,所以说话的时候,不要一次说太多太久,说到声嘶力竭,伤了喉咙,唱歌要节制,与朋友狂欢唱歌,不要太高兴,唱到伤了喉咙伤了气,呐喊时或喊口号时要注意。教师上课时要用麦克风,常喝温水润喉,口开神气伤,言多必失,能少说话,儘量少说,以免伤气。我每次只要话说太多,伤了气,就会感冒,现在自己都会特别注意。
至于养神方面:该休息时要休息,避免看电脑或看电视太久,工作中有午休比较好,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精神充足才比较不易生病,我以前在会计师事务所上班时,中午休息一小时,我自带饭盒,十五分钟吃饱,赶快躺在自己的办公室地上睡40分钟,下午就有精神了。现代人上班看电脑,下班后看电视,实在是太伤神,自己要注意。
卷三
精、气、神,道教内丹学术语。从渊源上看,道教内丹学的精、气、神概念乃发端于先秦哲学与医学。《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这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在上古哲学中,不仅有“精气”的概念,而且有“精神”的概念,《庄子·列御寇》在描述“至人”的生活状态时即使用了“精神”的术语。
在《庄子》中,“精神”指的是人的“心志”。战国以来的“医家”既使用“精气”概念,也使用“精神”概念。如《黄帝素问·生气通天论》即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这里所谓“阴”指的是蕴藏“精气”的脏腑,而“阳”指的是保卫脏腑的外围组织。在《素问》看来,脏腑必须平和,而外围组织则应坚固而不泄漏。如果脏腑与外围组织不能配合,则精气就耗散不能生存了。
传统哲学与医学的“精神”与“精气”概念被道教所吸收,并且重组而成“精气神”。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这种精华可以从先天与后天两个层面来理解。“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华,“后天之精”指的是人在性交时所射出的精液。与“精”相对应,“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
“先天之气”是人体原发性的“气”,故而有“元气”之称,它体现了先天原火的推动,所以,写作“炁”。从字形上看,“炁”字底下四点,表示火在下燃烧,这种“火”是生命的原动力。至于“后天之气”指的是呼吸之气,也就是宇宙空间外在之气,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呼吸之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必须通过“神火”的温养才能成为内丹修炼的能源。在内丹学中,“神”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别。
“后天之神”指的是“识神”,它的作用是认知与分别,这种“识神”对于学习知识是有用的,老子《道德经》称“为学日益”讲的就是如何通过“识神”的作用来增加知识;但就内丹修炼来讲,必须靠“先天之神”的观照。这种“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它是人本来的自我慧光,元神之观照,是一个减损识神的过程,老子《道德经》称“为道日损”,就是排除识神的干扰,从而进入无为的直觉状态。这样,元神观照,而“后天之气”转换为“先天之气”,于是元精培补,生命焕发出恒久的青春。
卷四
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含有元素的意思。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在古代讲究养生的人,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如人们常说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尤其是当精、气、神逐渐衰退变化,人已步人老年的时候就更应该珍惜此“三宝”,古人对这点非常重视。苟子认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这里说明两个意思:一个是说要注意精、气、神的物质补充:二是强调不可滥耗“三宝”。
什么是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因此阴精充盛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强。精的来源,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作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这种物质即是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亦称水谷精微.有了营养物质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古人云:“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说.人脾胃功能的强健,是保养精气的关键,即《黄帝内经》所强调的“得谷者昌,失谷亡”;古人云“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赖饮食以自气血”。故注意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才是保证后天养先天的重要手段。
《干金方》就说过:“饮食当令节俭,若贪昧伤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享短气”,这样反不利于健康。怎样才算“饮食有方”呢?归纳前人经验,不外乎定时、定量.不偏、不嗜而已。只有在饮食得宜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药物滋补的问题。服用补益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补”,不然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总之,合理的食补和药补对于身体的保养是很重要的。
什么是气?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有两个含义,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医所说的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谓:“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书中还归纳出古人养气的一些经验:“一者,少语言,养气血;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
”此七者强调了“慎养”:但由于气是流行于全身、不断运动的,所以人体也要适当地运动,促进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会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古人提倡“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可使之极(过度)。”我国流传下来的多种健身运动及气功,就是以动养气的宝贵遗产。
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从中医学讲,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反过来说.神旺说明气足,气足说明精充。中医评定一个人的健康情况,或是疾病的顺逆,都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因此.古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有它一定道理的。古人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说法,以此也不难看出“精、气、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