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路
倪霞
就这样,我在桥上凭栏,等待着真实流过。这样我就可以重新得到我的零,我的虚构,我的智慧和自然的我。——[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
在邵华将军的追悼会上,又见一个凝重的身影,那就是邵华将军同母异父的姐姐刘思齐。
记得有一年看到一个电视片断,采访从朝鲜扫墓归来的刘思齐。当镜头对近已是暮年的老人时,透过戴着眼镜的镜片,我看到清亮的泪不断地流下来。时隔五十多年,对一个人的思念,仍是泪如泉涌。这份爱,谁能说不如海深?
刘思齐与毛岸英相识时14岁,同是共和国苦难的孩子,一位在革命中失去母亲,一位在战争中失去父亲,都过过流浪的生活。思齐长大后嫁给了长他9岁的毛岸英。
婚后不久,毛岸英随抗美援朝大军去朝鲜,临行前并没有告诉妻子实情,却给心爱的人鞠了一个深深的躬。三年后,思齐才从父亲毛泽东的口中得知,岸英牺牲的实情,这实情却隐瞒了两年多。
忘不了毛主席得知儿子牺牲,在面对请示是否让岸英回国时,主席说,那么多牺牲的战士都是儿子,不能因为是我的儿子就特殊化。于是悲痛写下龚自珍的名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面对失去爱人,思齐的天塌了,地陷了。心爱的人去了不归的天堂,从此,这份思念这份爱,萦绕心间一辈子。同时,还要面对将要活下去的岁月,要将生活中的许多印记化整为零到心之深海,让生命重新去面对无处可逃的真实日子。
从此,在清明雨上的日子,刘思齐开始了跨国扫墓。思念与痛,在泪雨纷飞中,漫延着岁月的沧桑……
2006年5月13日,已是75岁的刘思齐带着孩子及毛主席所有的子孙,再次来到毛岸英的墓前,老人对着爱人说:“岸英,今天我带孩子们前来给你扫墓,他们崇敬你,思念你。我老了,已经不是当年的思齐了;岸英,一旦我因年迈或疾病不能再来给你扫墓,他们会代我来的,你永远都是他们的亲人。”
有些爱,永远只能凭栏远望,望断天涯路……
2008年7月6日于凤池山下
作者简介:
倪霞,又名倪小书,笔名人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小说学会会员、咸宁市作协副主席、通山县作家协会主席。目前已出版个人文集九部。散文集六部,长篇小说《守望木棉花》,改编成39分钟微电影《老兵》。跨越百年历史、书写三代母亲的长篇小说《玉竹谱》,已制作成有声书在“喜马拉雅”播出。中短篇小说选《石缝中的花蕾》。曾获第五届徐霞客游记文学奖。首届华夏作家网文学奖。咸宁市首届香城泉都文艺奖文学奖。
创办子谦书院公益经典诵读。政协咸宁市一届、二届、三届委员;曾任四届政协通山县常务委员;咸宁市“三八”红旗手。咸宁市“最美文艺志愿者”。湖北省第六届“优秀文艺志愿者”。通山县红十字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