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粤北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影像实验室举办了以“人工智能助力粤北医学影像诊断”为主题的首届功能影像博士沙龙。活动聚焦功能影像、影像组学、大语言模型等尖端技术的研究成果,展示粤北地区在人工智能医学影像领域的最新探索和成效。来自我院多个相关学科的30多名博士专家及全市兄弟医院影像诊断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汇聚一堂,学习先进、切磋技艺。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有关领导及我院副院长赵平森博士出席会议。
沙龙首先由粤北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影像实验室负责人、特聘教授刘翔博士结合国内外卫生管理的最新政策,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决策部署,总结了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实践应用的紧迫性。重点介绍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三部委在今年11 月最新发布的《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并聚焦AI医学影像的未来发展,包括对新质生产力的深远影响。随后,由活跃在医院不同专科领域的青年医疗骨干详细汇报了有关科研进展的重点和亮点,如神经外科张心佟博士探讨3D Slicer结合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展示医学影像技术如何助力复杂颅内血管瘤手术实施;功能神经影像实验室的谭桂榕硕士作为医工结合人才发言,他介绍了粤北人民医院在影像组学领域的创新尝试,深入解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实践价值;肝胆外科的谭勇硕士介绍了数字医学在肝胆外科精准诊疗当中的临床应用;针对大语言模型在临床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影像诊断科的蔡明辰硕士分享了他在脑肿瘤领域应用大语言模型的初步探索,展示了人工智能对脑肿瘤诊断和治疗决策辅助方面的巨大潜力,等等。
沙龙为大家呈现的新观点、新理念和新视觉,令在场的科研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强烈感受到了AI技术给临床实践带来的巨大变革,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加快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和研究,推动创新和突破数字化时代影像诊断水平的责任感、使命感。
副院长赵平森在沙龙上致辞。他表示,此次以刘翔教授为主导的首届博士学术沙龙,吸引了全院多学科和多家兄弟单位的高层次人才汇聚一堂学习交流、思想碰撞,对促进多学科融合共进、培养青年人才、激发科研创新的火花,意义非凡,也为开辟医院高层次人才的学术交流平台起到了先遣引领的作用。此次以“人工智能助力影像诊断”为主题的交流非常前沿、很有吸引力,他希望能推及更多的专科领域,同时期待高层次人才能守住为患者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初心,坚持开展以疾病、技术为导向的科研项目,并积极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对标当前医院的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切实以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解决临床疑难复杂重症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
市委组织部部委委员文杰、市科技局社农科科长程前进先后在沙龙上进行了指导。他们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新引擎,也是高水平医疗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他们感谢以刘翔为代表的医院科研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在利用前沿技术为韶关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所做出的努力,同时表示将坚定地为有志之士的专业发展和科研活动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和服务。
刘翔教授是国内神经影像领域的优秀专家,原就职于北京天坛医院,后在北美学习和工作多年,作为特聘教授引进我院后,牵头组建了医院功能神经影像实验室,积极引进美国先进的功能神经影像技术服务韶关人民。他潜心科研,带领团队刻苦攻关三年,厚积薄发,在脑肿瘤的人工智能影像组学和大语言模型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目前已发表4篇高水平的中科院二区的SCI论文,其脑肿瘤的影像组学研究成果填补了粤北区域人工智能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其大语言模型在临床的应用研究是中美合作的最新成果,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
刘翔教授所引入的美国先进的功能神经影像技术,相较于普通的影像检查,能更清晰地发现更多的脑内早期病灶,还可显示多模态脑内分子水平的代谢异常;他在人工智能和功能神经影像技术结合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影像组学和大语言模型的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其一,脑肿瘤的影像组学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提前预判脑膜瘤手术后可能的出血和水肿等并发症的风险,有助于提前采取干预措施,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尽可能避免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生活品质;其二,大语言模型在临床的成功应用可有效提升罕见病的诊疗水平。
刘翔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不仅令医院的影像诊断能力比肩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同时有望通过广泛的交流、引领,带动区域专科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供稿:谭桂榕
责编:卢艳萍
微编:隆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