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西浦国际商学院(IBSS)金融系隆重举办了“2024苏州中国金融研究”研讨会(2024 Suzhou Workshop on China Finance Research)”。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澳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科技大学、天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中山大学(按校名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杰出学者,共同就中国金融学领域的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而专业的探讨。
龚细和(Stephen Gong)教授
研讨会开幕之际,西浦国际商学院金融系主任龚细和(Stephen Gong)教授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辞。龚教授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并详尽介绍了西浦国际商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金融问题研究的持续关注。他强调,此次研讨会旨在汇聚校内外学术力量,共同推动金融学研究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洪玉蓉博士
张亚佩博士
研讨会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场次进行。上午场由西浦国际商学院的刘嘉涛博士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洪玉蓉博士分享了题为“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Comovement in Market Efficiency: The Case of ETF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揭示,由同一主导做市商管理的ETF之间,在其定价溢价上展现出显著的联动效应。进一步地,当主导做市商面临更为严苛的资本约束条件时,此联动效应会呈现显著增强的趋势,有力地证明了金融中介的资本约束对ETF定价效率具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上海科技大学的张亚佩博士对该论文进行了深刻的学术点评。
周彤博士
林兟博士
随后,上海科技大学的周彤博士呈现了题为“No Good Deed Goes Unpunished: Unintended Effects of Commodity Futures on Corporate Innov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指出,商品期货的上市对企业专利产出数量及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削弱了企业在通用技术发明与新技术领域探索的努力,这一现象归因于商品期货激发的金融投机行为、企业短视倾向及产品竞争加剧。天津大学的林兟博士对该论文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点评。
罗丹博士
康俊卿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的罗丹博士则带来了题为“Corporate Finance Through Loyalty Programs”的研究报告。该研究构建了一个动态模型,将有限合伙人(LPs)作为融资工具变量,并考虑了消费者自由赎回奖励的情境,从而揭示了LPs筹资在奖励发行与赎回互动中的均衡机制。中山大学的康俊卿博士对该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与点评。
冯绪教授
王素博士
下午场研讨会由西浦国际商学院的肖亚军博士主持。天津大学的冯绪教授分享了题为“Too much water drowned the miller: Overtime work and employee productivity”的研究。该研究基于中国领先员工评估与招聘网站上的文字评论数据,创新性地衡量了企业加班水平与员工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加班过度显著降低了员工生产率。上海科技大学的王素博士对该研究进行了细致点评。
方翔博士
马畅博士
香港大学的方翔博士介绍了题为“Interest rate cyclicality and government debt sustainability in emerging and advanced economies”的研究。该研究深入剖析了美国风险利率的周期性变动对全球范围内主权债务可持续性的深远影响,并着重强调了美国货币与财政政策在塑造便利收益及其逆周期调节机制中的核心作用。复旦大学的马畅博士对该研究进行了专业点评。
周思力博士
李剑博士
澳门大学的周思力博士则展示了题为“Production Leakage: Evidence from Uncoordinated Environmental Polic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聚焦于国际贸易在环境政策不协调背景下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引入国家碳税外生冲击,分析了本地企业在碳投入外包决策中的行为反应。东北财经大学的李剑博士对该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点评。
何学中(Tony He)教授
研讨会闭幕式上,西浦国际商学院的何学中(Tony He)教授发表总结致辞。他高度评价了此次研讨会所涵盖的中国金融研究的多元方向,并强调了学者们之间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重要意义。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此次研讨会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展现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总体而言,本次研讨会不仅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高端平台,也极大地促进了各高校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通过深入研讨各自的研究课题,与会学者们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为推动金融学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贡献了宝贵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