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之:“拼命三郎”李树华
文摘
文化
2024-12-08 17:30
安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拼命三郎”李树华
■ 李祥之
生活里,不管世事如何艰难,道路如何坎坷,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应拥有一片净土,孕育自己的希望,去搏击生命的漂流。初识李树华同学是在1959年9月,因我的老家安徽萧县黄口镇系苏鲁豫皖毗邻地区,李树华的老家系江苏丰县李寨村,离我家仅三十里地,我俩既是同窗好友,又是同乡。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回,很多苏联援建项目立即停工,并逼迫中国还债,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五风”“三害”影响,我国国民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全国人民勒紧腰带,吃糠咽菜,勉强度日。就拿我们黄口地区来说吧,当时很难见到粮食,全靠胡萝卜、扫帚苗子、萝卜缨子、红薯秧子面、地里秋收落下的坏红薯、棉籽等物充饥。在校学生全部吃商品粮,每月定量37斤。后来逐渐减少,到60年,约减去近三分之二,每月定量只有14斤,全靠瓜菜代(如红薯秧子、萝卜缨子、霉红薯干……)来填肚子,如果你不亲身经历的话,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学生们由于饭量大,一到晚上,饥肠辘辘,常常饿得睡不觉。我们这些离黄口中学近的学生,晚上可以回家搞些吃的,而李树华同学离家三十多里,却束手无策。看到这种情况,我同病相怜,多次下晚自习后,偷偷带着树华翻过学校墙头去我家搞些吃的,并连夜赶回学校。树华同学感恩不尽,两人成了患难之交。树华同学头脑聪慧,在班里成绩名利前茅,且钢笔字写十分漂亮,曾被学校《布谷鸟》小报聘为通讯员,受到学生们的夸奖。不幸的是,62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考高中时意外落榜,心中非常懊悔。幸运的是,树华同学1965年2月又考入了江苏徐州农校,可惜好景不长,66年又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真是命运多舛!但树华同学接受上次的惨痛教训,在“闹革命”的同时,始终不忘学习,经常向老师请教,学到了“真经”。树华同学功底深厚,1970年被丰县李寨小学聘为民办教师(带帽中学),教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政治,任班主任。发现有些学生厌倦上课,经常和老师们顶撞,上课秩序混乱。树华同志立即整顿学生纪律,给学生和家长们讲清其中利害关系,制服了不少“捣蛋鬼”,赢得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们的信赖。但当时民办教师是实行“工分制”,每天记“10个工分,”折合起来,才5、6毛钱,全家8口人,根本是杯水车薪,虽经家人再三劝阻,但这个硬汉子还是咬着牙硬撑了下来。1971年教师部门清理阶级队伍,一些有问题和不称职的教师被除名。真是老天有眼,树华同志幸运地转为公立教师,全家人笑得合不拢嘴!学校老师和学生们为其庆贺!树华同志立下誓言:为培养下一代,即使累趴窝也心甘!1976年被教革委调往姚庄小学(带帽中学)任教,该校离李寨10多里地,骑个破自行车,一天来回60多里,母亲年迈,妻子怀孕,家里的事需要树华料理,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没有雨具和钟表,遇到阴雨天气,衣服淋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但风雨无阻,生怕耽误上课。后又被教革委委任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兼任蒋庄小学(带帽中学)初一班主任,教务主任,身兼数职。但因该校丁校长长期因病不能到校上课,初中班的语文、政治及小学的教务全落在树华一人身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生性倔强的他,咬着牙硬撑了下来。特别应当强调的是,学生们受十年“文革”和河南“马振扶”事件(“我是中国人,何必学英文?不学ABC,照当接班人。”)的影响,学校秩序混乱 ,学习成绩下降,树华同志正本清源,彻底刹住歪风邪气,狠抓 教学质量,成绩优异。1978年初中毕业考试中,该校升学率全区第一,81年9月李光荣入了党,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并被评为优秀教师,涨一级工资。92年各项工作经徐州教委验收,被评为徐州地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校师生和该村男女老少从此对树华老师刮目相看。1982年暑后,树华同志被县教委任命为破楼“联中”校长,当他走马上任后,心一下子凉了半截!该校系发展中学校,10多个班级、30多位教师宿舍不足,正巧下了一夜的雨,树华在庵棚内看料,被淋得像“落汤鸡”。上晚自习无照明措施,连吃水都很困难。且学校没有围墙,危险系数很大。鉴于上述情况,李当即立断,派人从窑厂借来一个多年未用的柴油机,又从梁寨中学找来陈启洲老师装上配电盘,李亲自带头,发动教职员工轮流手摇为学生们发电,学生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几百名师生,吃水是个大问题,学校只有一眼土井,提几十桶水就干了。李校长又联系了水利部门,给学校打一眼深井并装上自来水。但打井机械十分笨重,且工艺落后,必须由学校搬运,李又组织几十名师生,硬是从曲坊寺西北地将好几十吨重的设备生拉硬拖到学校。打井、洗井需好几天昼夜不停,30多名教师24小时轮流上岗,绝不耽误学生们上课。虽然老师们奋战6个昼夜,浑身都是泥水,且无任何补助,连家里有重病老人的教务主任印某也从未离开打井现场!老师们虽然吃苦受累,但打心眼里高兴,且毫无怨言!吃水问题解决了,李一不做二不休,又联系了乡政府和破楼村党支部,从南窑拉了10几万块红砖,老师们一鼓作气,搬砖和泥,垒上了600多米围墙,系全乡最早最长!树华同志从此被全校师生和当地百姓戏称为“拼命三郎”!破楼联中曾多次被教委和乡政府评为先进集体,李也被评为先进个人。1984年10月,因李多年在外忙碌,无法顾家,母亲年迈,体弱多病;全家10口人全靠妻子耕种土地,带孩子,操持家务,累得面黄肌廋。经李再三要求,教委终于同意树华同志赴李寨中心小学任校长。临行前,破楼联中师生和群众再三挽留,树华同志只好婉言谢绝。但出人意料的是,生性争强好胜的他,更难啃的骨头还在后面!李寨小学虽然是中心小学,但教师队伍极不整齐,人员不足,老弱病残较多,教师力量十分薄弱,真正的骨干教师没有培养出来。85年丰县教研室来该校听课,一位语文教研员毫不留情地指出:不客气地讲,目前该校还没有人会上课!树华同志顿感脸上发烧,思想压力很大。于是,立即在校内举行教研活动,校内上课,你讲给我听,我讲给你听,听课后,毫不留情地提出改进意见。并组织教师去安徽砀山、黄口、江苏徐州、丰县东关、实小等地学习经验,回校后,进行课堂练兵。同时教委又做了人事调整,吸收有经验的青年教师授课,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后再请县教研室同志来听课,他们听后大吃一惊,大加赞赏。87年7月,教研室又组织丰县城南各乡镇教师来李寨小学观摩教学,对他们震动很大。另外,树华同志根据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学校编写的《中小学生日常规范快板书》,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对学生们的学习、作业、制度等都有明确要求,并开展“少先队创造杯”和“数学竞赛”活动,该校获全国性的奖励5人次,1988年,该校被评为先进集体,其编写的快板书,受到省教委的肯定。1992年暑假,树华同志在征得教办、大队党支部和学生家长的同意后,李寨小学推倒后排12口破旧教室,新建一座11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其中含教室12口,一所图书室,一所阅览室。树华同志亲自带领全校22名男教职员工利用暑假期间,扒旧屋,放墙头,搬砖运瓦、刨树、看料,干杂活,白天一身水,晚上轮班看护,忙得不亦乐乎,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和计较报酬!教学楼建好后,该校顺利通过徐州市建委验收。树华同志今年81岁,优秀共产党员,1970年起,从教35年,2004年光荣退休。他的故亊令人震撼,本人只能画龙点睛,展现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社会人们的功利思想严重,像树华同志这样一心扑在事业上的老黄牛越来越少了,实在令人遗憾!树华同志出身贫寒,是个孝子。父亲老实巴交,“半槽棉油”走乡串户,养家糊口。由于长年吃苦受累,且患有气管炎,可惜英年早逝。母亲是个勤快、能吃苦、爱管闲事的人,曾当过妇女队长,热心肠,除管好自己的小家外,东家的、西家的,只要有求于她,都会吃热上前帮忙。树华弟兄5个,都成了家,加上下一代,有30多人。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由于树华同志受父母影响较大,树华成了家里的主心骨。树华同胞5个排行老大,他就像父亲一样,时刻关心下一代,并约法三章,防止走歪门邪道。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事业有成,受到孩子们尊重。每到逢年过节,全家人围坐一起,热热闹闹,儿孙们纷纷向老人敬酒,祝愿老人长命百岁!老李眯着双眼,高兴得不亦乐乎。树华同志比我大一岁,精神矍铄,做事干练,俩人虽隔三十里地,经常来往走动,像亲兄弟一样,见了面总是促膝长谈。特别是本人进京后的感触颇深,谈到高兴事,俩人高兴得哈哈大笑,谈到伤心处,泪湿满巾,老哥俩同病相怜,难割难舍。李祥之,曾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工作和企业管理,2003年北漂,担任北京某建设工程管理公司土建专业监理工程师直至退休。本人自幼酷爱文学,工作期间与社会接触面较广,耳闻目睹奇闻趣事甚多,常将身边有趣之事或感悟,写成小文,与大家一起共享。曾在《农民日报》《老同志之友》《小小说》等报刊杂志多次发表过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