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驰:千里淮河行|文旅中国
文摘
文化
2024-12-11 17:30
安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平畴望不尽,淮水去何长。在秦岭东部向大别山过渡的地带,有一座海拔1140米的桐柏山,其主峰太白顶的大淮井,就是千里淮河的源头。山下淮源镇建有淮祠,祠内有淮池,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期所立的“淮源”刻碑。桐柏山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林木苍苍,山势险峻。沿着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车子开到大约海拔800米处,有一简易停车场,喝杯野山茶稍事休息。从这里徒步上山,有两条登山路,其一山势陡峭,其一相对平缓,我们选择了较为平缓的一条。登山的步梯建设完善,都是水泥铺成的台阶,也有的台阶较窄,仅容下半只脚,走走停停,大约二十多分钟就到了山顶。山顶东南方向,有一口老井,石质井栏,上有井亭,旁边竖立着“天下第九泉”的石碑,这就是大淮井了。正是早晨九点多钟,伫立太白极顶,艳阳朗照,天色蔚蓝,群峰环绕,山色莽苍,远处山岭逶迤,近处山势低昂,如同盆地形状,唯独太白顶翘首天外,雄伟壮观。南眺楚天,北望中原,向西是南阳盆地,向东则是辽阔的黄淮大平原。开车下山大约十公里,到达位于“千里淮河第一村”淮源镇固庙村的淮祠。淮祠又称淮河源文化陈列馆,在陈列馆的前殿,陈列着淮河流域地形图大型沙盘,张贴着毛泽东主席手书“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大幅图片,让作为阜阳人的我们,置身此地,油然而生“同饮一江水,本是一家亲”的亲切感。淮祠的前身为淮渎庙。内有淮井、淮池、碑廊、禹王庙等建筑,明清时所立的石碑,一面刻有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重建淮渎庙纪》碑文,一面镌清康熙年间知县高士铎书笔迹苍劲的“淮源”二字。淮祠是淮河源头的标志性建筑,淮源碑是淮河源头的象征。淮祠内大殿的前面,有一个围着石栏的水池--淮池,据说是太白顶大淮井的水流,于地下潜行数公里,在这里第一次冒出地面,展露了千里淮河的最初容颜,因而这里被确定为淮河零公里起源处。淮池的西侧,缩微景观“走读淮河”极具特色,按照万分之一的比例,用砖石水泥构筑成蜿蜒曲折的河道,把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沿线重要城市、水库河闸,直观地呈现在面前。游人可以信步其间,了解淮河从淮源桐柏山流出,经安徽的王家坝闸,江苏的洪泽湖,由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在苏北灌溉总渠扁担口入黄海的立体景象,逼真直观、具体而微的情景再现,构思之巧妙,建造之精细,令人赞叹。桐柏山是淮河水的源头,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以盘古文化、淮渎文化、佛道文化、红色文化为主体的淮源文化,闪耀着魅力桐柏的奇光异彩。桐柏县被称为“中国盘古之乡”,据三国时吴人徐整《三五历纪》载:“盘古死,血为淮渎”。盘古氏在桐柏山开天辟地,广泛流传着盘古创世神话和遗迹遗俗,历史悠久的农历九月九盘古庙会至今十分兴盛。史载大禹治水,三至桐柏,“导淮自桐柏,东入于海”,打通河道,水畅其流。淮祠的正殿就是禹王庙,为两层宫殿式建筑,古雅宏丽,殿门上方为康熙皇帝御笔“灵渎安澜”金字匾额,殿中供奉着汉白玉材质的大禹全身雕像,他头戴斗笠,身着短装,手执铲杖,目视前方,神色坚毅,表现了大禹艰苦奋斗、勇于担当、坚韧不拔、一心为民的精神气概。秦始皇东巡天下,派遣官吏于桐柏设立“淮祠”,是为最早的管理淮河事务机构,每年祭祀渎神,祈求淮河安澜,社稷稳固。抗战时期,刘少奇、李先念、王震、王首道等转战桐柏山,在此组建中共中原局。根据长篇小说《桐柏英雄》改编的电影《小花》是桐柏革命战争的真实写照。如今,在桐柏县城南叶家大庄建有桐柏革命纪念馆,馆名为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主展厅分为“淮源星火”、“红旗漫卷”、“抗日烽烟”、“中原伟业”、“桐柏霞光”五个部分,再现了桐柏三十年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历程和桐柏英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从桐柏向东出发,高速公路基本与淮河干流并行,刚通车不久的高速公路上车辆很少。南阳盆地地下资源蕴藏丰富,沿路随处可见“磕头机”一起一落,悠然从容地工作着,是河南油田的重要产油区。进入安徽境内,路上车子多起来,两侧的农田里,满是蔬菜大棚,一畦畦一方方,如同白色的海洋。朋友说,这里是会龙辣椒种植基地。阜南县会龙乡素称中国"辣椒之乡",是阜南县辣椒标准化示范区,会龙辣椒以其果大肉厚、光泽艳亮、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各地客商的青睐,有“天下第一椒”的美誉。从2002年注册商标二十多年来,会龙辣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周边乡镇的辣椒生产,种植面积达到20多万亩。同时也带动了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发展局面,走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傍晚时分,我们来到怀远。站立淮河岸边,遥想唐虞时代,怀远有涂山氏国,大禹娶涂山氏女为妻,在涂山南麓大会天下诸侯,万国来朝,大政立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形态的王朝夏朝由此建立。涂山祠、禹墟、大禹劈山导淮的遗迹至今犹在,禹庙巍然独存,以祭祀大禹为主要内容的涂山庙会,每年三次,有农历六月六祭祀大禹诞辰庙会,农历三月二十八庆祝大禹治水成功的惊蛟盛会和农历九月九登高怀古庙会,在整个淮河流域具有较大影响。大禹是鲧的儿子,鲧治水没有成效,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大禹治理淮河,先在桐柏正其源,顺流而下,采用“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的办法,因势利导,科学治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淮河流域也是孕育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摇篮,老子、庄子、管子等都曾生长活动于此,奔流不息的淮河,也成为中国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引擎。从怀远往下游走,车子沿着左岸堤坝行驶,车速不快,正可以好好欣赏淮河风光。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区,中下游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由于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下游不断抬高,整条河流形成了中间低两头高的奇特地势,历史上水患频仍。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几十年来,淮河治理大见成效,水畅其流,淮河安澜,两岸人民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淮河大堤路面平整如新,风景如画,堤坝两侧生长着挺拔的红杉,婆娑的暖柳,绚烂的银杏,多彩的悬铃木,红,绿,橙,紫,黄,五色斑斓,地面的草皮厚实松软,一片葱绿。满载货物的船舶在河道中缓缓前行,平静的水面飞溅起一串串涟漪。淮河南岸,是城市的剪影,高楼林立,错落有致,与天相接。河面上不多远就有一座桥梁,公路桥,铁路桥,高速公路桥,高速铁路桥,桥桥不同;悬索桥,斜拉桥,大铁桥,曲拱桥,各具特色。蓝天,草地,整齐的树林,清清的河水,多样的桥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淮河下游经洪泽湖分两路,一路南下汇入长江,一路沿苏北灌溉总渠入海。入江口在扬州三江营,淮河从源头到这里正好1000公里,一座三棱柱石碑高高矗立,上面有水利部原副部长翟浩辉题写的“淮河入江口”鎏金大字。旁边还有一块诗词碑,镌刻着一首叙述淮河治理情况的碑文,既无诗题,亦无落款,文词粗鄙,字迹拙漏,与岸边景致略显不够协调。扬州自古就是繁华昌盛之地,长江、淮河、京杭运河在这里交汇,漕运之便得天独厚,为扬州聚集了丰富的人流物流,历来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之说,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的起源地。扬州因水而兴,十分注重深度做好水文章,在广陵区三湾风景区建有高规格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主体建筑采用巨型船只造型,融入风帆元素,整体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轮,馆内展览完美体现了“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的设计定位,每天入馆参观者熙熙攘攘,游人如织。扬州大学还专门设立长江文化研究院,孕育培植了一大批研究成果。相比之下,淮河流域的南阳信阳阜阳,淮南淮北淮安,珠城盐城,虽然也做了一些关于淮河文化的研究,盱眙县早在2011年就建成了淮河文化博物馆,但与扬州的长江文化、运河文化研究对照来看,与通过文化研究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还有相当差距。记得在淮河的源头桐柏,当地领导提出“政治上向北看,经济上向东看”,当然也包括文化上的学习借鉴,对整个淮河流域地区来说,都极具启示意义。太白在望,淮水汤汤。绵延千里的淮河,作为中国古代的四渎之一,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对于中国自然、物候、人文、经济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中原和长三角的结合部,承东接西,连南贯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今,淮河生态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潜力巨大。淮河,正以其宽阔的胸怀、恢宏的气概、不羁的性格、敦厚的气质,不断创造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滋润着宽厚的土地、丰饶的物产,哺育勤劳淳朴的人民,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孙驰,男,安徽阜阳人。早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曾任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主任,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纪委书记。在阜阳日报颍州晚报发表散文数十篇。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