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敬:风雷激荡吴淞口

文摘   2024-12-04 17:31   安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散  文

风雷激荡吴淞口

■ 张和敬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东坡笔下,黄州赤壁旁长江的浪涛,“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这是刘禹锡描绘的钱塘江潮的壮丽景色。那么,长江入海、黄埔江入海又该是一番何等样的景象呢?
吴淞口,曾为古吴淞江入海口,故名。后黄浦江夺淞入海,遂循吴淞江故道流入长江,但仍沿袭称为吴淞口。它位于上海市北部、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东距长江口仅30公里,西北距宝山城区约4公里,宽约800米。距崇明的长兴岛近在咫尺。换句话说,即黄浦江刚刚投入长江怀抱,就在其夹裹携带下,即刻奔流到东海,融入到了汪洋恣肆的大洋之中。
那么,吴淞口、长江口这江海要冲的景象如何?平素怎样,大风大浪袭来时又是如何?带着好奇的心情,我和夫人及亲戚共四人,于2024104日,从上海市区,乘车来到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试图探访一番。但国庆期间,宝山举办游轮旅游文化节,104日这一天,恰好举行2024年世界hih20摩托艇(被称为水上超音速战斗机)锦标赛,中国上海大奖赛就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举办,公园北门封闭,马路两边交警、辅警、保安,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念在我们一大早坐一个半小时的车,兴致勃勃赶来,又都是白发老人,一位年纪稍长些的辅警,动了恻隐之心,网开一面放我们进了公园。
吴淞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初,吴淞口即筑有城堡,设置吴淞守御千户所。到清代,先后在吴淞口两岸设置炮台5座。鸦片战争吴淞口之战、抗日战争时期两次淞沪抗战都发生在这里。
我们在公园的炮台湿地广场,仔细观察了自清朝以来历次吴淞口之战留下的大炮,本想到水边看看江海交汇处的情景,但一位来自安徽临泉的保安告诉我们,你们看,近在眼前的就是崇明的长兴岛,但不久前,“子弹型”台风贝碧嘉在此登录,十几级的台风对此地造成了危害极大,炮台湿地公园、原临江公园的江边栈道被毁坏百分之九十,江边已难以行走。因为此故,我们参观完炮台之后,又立即转到据此不远的淞沪抗战纪念馆参观。虽然未能亲眼目睹吴淞口的波涌浪滚,但历史上发生在此地的一次次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却清晰地印在了脑海里,使人久久不能平静。总算不虚此行。


吴淞保卫战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九日(1842518日),英国侵略者调集大军进攻我国的海防重镇乍浦,在乍浦城南的天尊庙,遇到由佐领隆福率领的清军满族兵的英勇阻击,吴淞保卫战就此打响。
侵略者毁坏了守军的要塞和全部设施,并纵兵大肆屠杀抢掠,纵火焚烧,使大半个乍浦城变为了瓦砾灰烬,街上、河里到处是尸体。接着,英军进犯到了吴淞口。企图突破吴淞进入长江,侵入中国的内地。
驻守在吴淞的江南提督,66岁的老将陈化成意识到,保卫好吴淞至关重要。但回想起两年来,由于国防虚弱,再加上投降派官员把持朝政,多少爱国官兵丧失了生命。连关天培等这样的著名爱国将领,最后也落得空怀报国壮志而倒在血泊中。如今,吴淞的命运又将如何?面对战争的前途,他心情沉重。
想到这里,陈化成把部下的官兵召集起来,严肃地说:“我二十岁投军,到如今快五十年了。在这几十年当中,出生入死的次数真是难以数计。人生在世,总有一死,为国捐躯,死了也值得。”接着他又说:“英军倚仗的无非是大炮,我们也同样可以用大炮来对付他们。吴淞口有东西两座炮台,西台发炮,东台响应,东西密切配合,敌人腹背受敌,必然失败。我们必定能够取胜。”将士们听了,群情激愤,都表示要同侵略者决一死战。
616日,英军开始猛烈攻击吴淞。陈化成亲自率军把守西炮台,指挥将士们进行还击。敌人的枪炮子弹象雨点般地落下来,而他面不改色,手执令旗,指挥若定。官兵们沉着应战,接连击毁了两艘敌舰,打死打伤了几百个侵略者,敌人的炮火终于被压了下去。
但就在这时,两江总督牛鉴坐着轿子,带着他的仪仗队,威风凛凛地到前来观阵,他听说陈化成打了胜仗,特来视察,将来好为自己向上请功,落个亲临战场的好名声。没想到,他这十分排场的仪仗队被英军指挥官看见了。英军马上对准仪仗队开了几炮。炮弹落在轿子附近,把牛鉴吓得屁滚尿流,他认为英军已经杀到了跟前,慌忙扔了纱帽,脱了朝靴,钻到士兵中间没命地跑起来,他的几个亲信也跟着抱头鼠窜。牛鉴带头逃跑,惊动了守卫在东炮台的清军指挥官。他也心惊胆战起来,于是丢下士兵不管,也跟着逃跑起来。英军见东炮台无人指挥,一阵猛攻,冲了上去,东炮台失守。
守在西炮台的陈化成看到这一切,非常气愤。眼下,只剩下他这一支队伍还在坚持战斗。陈化成预感到形势不妙,但是他十分镇静,仍对着士兵大声指挥:“开炮!”
战斗更加激烈,英军舰艇集中兵力不停地进攻,双方距离越来越近,而清军的炮位因为不能自如升降,无法打击近处的敌人。很多将士倒了下去,陈化成也已经七处受伤。他用尽全身力气,不停地挥舞着红旗。一颗子弹飞来,陈化成中弹倒在地上。他看见敌人已经登陆,向炮台奔来,就挣扎着站起来,拔出了战刀。英军登上了炮台,双方展开了肉搏战。陈化成奋力杀退几个敌人,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在炮台上。清军吴淞阵地在人们的叹息声中失陷了。如今,留在此地的清军大炮锈迹斑斑。此事昭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2128日发生了“上海事变”。原因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企图占领中国东部沿海富庶地区,19321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对我军阵地、民宅、商店进行狂轰滥炸,我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反抗。
全国各地民众和海外华侨纷纷支援十九路军抗日;中国共产党通过上海党组织发动群众,支援前线。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下,第十九路军和随后参战的第五军(张治中任军长)部分官兵,发扬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武器装备和兵员数量远不如日军的情况下,屡次击溃敌军,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坚持抵抗一个多月,取得重大战果。日本侵略军被迫三易主帅,数度增兵,结果损伤1万余人,却无法实现速战速决。但蒋介石、汪精卫联合掌权的国民党政府,对“一.二八事变”提出所谓“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实际上是要在略作抵抗之后仍然请求英、美等国出面调停,求得对日妥协。最后,中国军队在腹背受敌又无援军的情况下,不得已于31日奉命放弃前线阵地,撤出上海。经过英、美等国“调停”,中日双方代表进行谈判,于5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中国军队不能驻扎,只能由警察接管,而日本反而可以在许多地区驻扎军队。这一屈辱的停战协定传出后,遭到上海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追风者》中,还提到了这一情节。这使人痛切地感悟到:弱国无外交。

“八.一三”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1937813日至11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八.一三淞沪战役”。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战役,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这年8月起至9月底,中日双方聚集大量兵力在上海罗店镇短兵相接,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装备简陋、缺少重武器的中国军队在日军坚船利炮和飞机轰炸下,整连整营地战死沙场,许多营、团、甚至师不到几天就减员大半,但官兵们士气始终高昂,旷日持久的争夺战,使整个城镇变成一片废墟,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故以“血肉磨坊”闻名于世。
“四行仓库”(注)守卫战,则是另一番情形:时任第八十八师524团副团长的谢晋元,奉命率一个加强营420余人,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三面受敌、孤立无援。历经四昼夜血战,击退日军6次围攻,毙敌200余人,有力地掩护了大部队撤退,而中方仅牺牲5名战士,32人负伤,史称“八百壮士守四行”。
整个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则先后投入70余个师的兵力,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战役中,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浴血奋战,毙伤日军4万多人,最后以中国军队全线西撤、上海沦陷而结束。尽管军事失利,但淞沪会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文教人员向后方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更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奋战到底的坚强决心。也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如今宝山区境内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中,一件件文物、一份份史料,记录着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也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见证。同时也记录了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抗击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吴淞口起义
1949年上海解放之前,发生了吴淞口起义事件,即“重庆号”起义。1948519日,英国政府送给国民党政府一艘军舰,命名为“重庆号”。经近3个月的航行,于8月回国,停泊在上海。“重庆号”是国民党海军中最大最强的主力战舰,被视为“王牌”军舰,不仅军政要员登舰参观,连蒋介石也在此舰上召开过高级将领会议。国民党政府将此舰当成阻止解放军南下渡江作战的江上武库。
舰上的近600名官兵,尤其其中的爱国青年,在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形势的推动下,在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决心弃暗投明。1949217日,“重庆号”从高昌庙启航开到吴淞口,突然抛锚停下,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可能要奉命逆长江而上,配合江阴海防第二舰队,阻止解放军渡江。如果军舰驶进长江,因江面狭窄掉头困难,又处于江阴和吴淞口两地炮火威胁之下,处境将会对起义十分不利。于是官兵们决定在停泊中起义。 1949225日,“重庆号巡洋舰”,在邓兆祥舰长的率领下,于吴淞口发动起义。该舰起义后由吴淞口向北航行到达东北解放区。“重庆号”的起义,粉碎了国民党调舰入江,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企图。


解放大上海之役
1949512日,解放军发动以消灭汤恩伯主力、解放大上海为目的的“上海战役”。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分别从浦东、浦西迫近吴淞口,阻敌退路。至22日,解放军已扫清上海外围之地,逼近市区,并完成对汤部的合围。23日晚发起总攻,部队迅速跃进,很快占领了市区和高桥、吴淞口。亲临督战的蒋介石见大势已去,遂命汤恩伯掩护,从海上撤出。
渡江战役于19494月拉开帷幕后,南京、杭州、镇江等地先后解放,党中央、毛泽东十分关心关注亚洲最大城市、拥有600万人口上海。党中央要求尽可能完好地保存上海,不要让国民党实行焦土政策。负责攻打上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要求各部队在进攻市区时,主要使用轻武器,“让大炮休息,让炸药靠边”。为此,“三野”司令员陈毅提出“三个不打”,即“看不见敌人不打、打不中敌人不打、有人民群众不打”,形象地将解放上海比喻为“瓷器店里打老鼠”。
523日夜,三野对上海市区发起总攻。25日凌晨,27军一鼓作气打到苏州河边,苏州河以南的主要街区均被我军占领。就在大家以为上海即将全部解放之际,解放军却在苏州河南岸受阻了!
因为苏州河河宽约30米,横穿整个上海市区,河上共有十几座桥。当时,国民党军在北岸凭借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上海邮政总局大楼等高层建筑,部署了强大密集的交叉火力,各桥桥头、路口都筑有坚固的碉堡,并配以坦克和装甲车巡逻。
这样,我军在进攻时便暴露在敌人居高临下的凶猛火力之下,无法有效利用炮火摧毁敌人火力点,冲锋部队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几乎成了“活靶子”。在白渡桥、四川路桥等处,一批又一批冲锋的战士倒在血泊中。79师打头阵的一个班14名战士尚未冲到白渡桥中央,就全部中弹牺牲。最先突破长江天险的赫赫有名的“渡江第一船”的12名战士壮烈牺牲。
我攻城部队面临着保护战士,还是保护上海人民的艰难抉择:
与敌对峙数小时后,27军军长聂凤智在前线指挥阵地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在与同志们进行反复讨论后,他说:“现在我们争论的焦点,不在于战士重要还是楼房重要。第一位的问题,是苏州河北岸有上百万人民群众,一炮打过去,会伤亡多少人?不打炮,我们要多伤亡一些战士;打了炮,会伤亡多得多的人民群众。爱战士与爱上海人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作为人民军队的指挥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最优先考虑的必须是人民群众的安危。”
为了实现“既要尽快消灭敌人,又要完整地保全城市”的目标,军党委研究决定:在军事上改变战术手段,留一部分主力在苏州河正面佯攻,另一部分主力拉到侧翼,想方设法在天黑后涉水过河,抄敌人的后路;与上海地下党取得密切联系,发动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争取使他们放下武器,确保城市和市民的安全。
这期间发生了连指导员迟浩田等三人钻下水道,游过苏州河,奇袭敌师部,抓获国民党第二〇四师上校副师长,迫使其师部及三个营1000多人放下武器的故事。至此上海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其时,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汤恩伯早已逃之夭夭,副司令兼51军军长刘昌义成为上海国民党军的最高指挥官。525日晚7时,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以及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委员会地下党员的不懈努力下,刘昌义来到位于虹桥的27军指挥部,与聂凤智、仲曦东共同研究起义和接收的具体事项。
刘昌义完全接受了我方条件,26日凌晨,他在苏州河北岸率领所属43000余人放下武器投诚。国民党37军和交警总队等部分残余人员拒绝放下武器,在外白渡桥一带负隅顽抗,很快被解放军消灭。
1949527日,上海全部解放。我军坚持外围作战为主,严守“消灭敌人,保全城市”的作战纪律,打了一个军政全胜的漂亮仗。
当年解放军的大炮等重型武器被弃用,如今有的在炮台广场展示,被称为“爱民炮”。
世事沧桑,吴淞口的炮火早已熄灭。新中国不仅站了起来,而且富起来、强起来,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人民享受着岁月静好。吴淞口,这一上海港船舶进出长江口的咽喉要地,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地变化,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国际邮轮港,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固然令人欣慰,但更需警惕的是,假如战争再次来临,我们将如何应对?

(注)四行仓库:即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和盐业银行四家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位于光复路1号,是当年苏州河畔规模最大、最为坚固的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

(内文插图由作者提供

张和敬,籍贯安徽萧县。从教师到公务员;从皖北到皖中皖西皖南,从事过组织监察纪检经济党建对台统战。搞机关文字较长时间,也有数本书出版。系安徽省作协会员。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