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英随记 | 学好中文就是一件考验我们全家定力的事情

文摘   其他   2023-05-10 21:05   英国  

这个公众号是我们全家人的公众号。
爸爸的栏目叫“听David聊一聊”,
哥哥的栏目叫“中英之桥”,
弟弟的栏目叫“虔诚之声”,
妈妈的栏目就叫作“旅英随记”。

佳佳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
但见过她的人都说,
她一点儿不像上海人。

18岁只身留学英国,
22岁和英国人结婚,
闯荡过北京,钟情于故乡,
去年移居英格兰。

做过记者、编辑和老师,
如今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却不愿停止
观察、思考、阅读和写作的脚步。

记录是为了理解并包容
你与我的不同。
在造物主的世界,
活出更有爱的生命。


旅英随记 | 听David聊一聊 | 中英之桥 | 虔诚之声






上个月有个去年全家移居美国的朋友来问我:“你们家老大公众号的文章都是自己写的吗?”

“是的,都是桥桥自己写的。一般分成3-4天写,然后我会给他一点修改意见,我们一起修改,最后他录制音频,我们再一起配上图片。差不多一到两周一篇的频率。”(想要回顾的可以戳桥桥最近的几篇:中英之桥 | 介绍最近我读的几本书中英之桥|我们全家去乐高乐园玩中英之桥|我参加了一场综合性知识竞赛

回答这位爸爸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挺得安慰的。觉得孩子能在学业和各种繁忙的活动中,将写中文作文这项“任务”坚持下来着实不容易。

这位爸爸随后说道:“谢谢分享。很好的形式。洛杉矶这边很多华人的孩子已经不会说中文了,更不用说写中文。”

“嗯。我们一定要坚持的。说中文以后也是为了能继续为主做工,不可忘记使命。”

每次桥桥写的周记,除了分享给在国内疼爱孩子的长辈们以外,我还会转给他以前的几位中文老师看。其中一位是L老师,她的中文课上得真是好,尤其是中国历史。好老师可遇不可求,特别感恩在桥桥打基础的那个阶段,遇到了几位好老师。

有一次L老师问我:“到了英国,孩子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英国读书,你觉得他们学习中文的意义是什么?”

我说:“若主有美意,还是很希望他们学成后可以回到中国做服侍的工作,所以中文不能丢。如果不刻意坚持,丢起来也是很快的。”

“真好,感谢.主。”

“求.主帮助他们坚持。”

凡事贵在坚持。


生活在国外,是否要坚持中文学习是一个家庭需要做出的很重要的决定。

海外华人家庭(不管是否有信.仰)对于孩子的中文,基本上呈现两种态势:不抓与抓。

不抓的家庭,孩子基本不会说中文,或者只会很简单的日常用语,读和写就完全不行了。

四年前,我去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出差,后来又去美国东北部另一个州拜访朋友。朋友是一位圈内小有名气的中文作家,但他的孩子却不怎么说中文,在家里爸妈基本是用英文和孩子交流,中文他似乎能听懂,但几乎不说。我在他们家暂住的那几天就没有听孩子开口说过中文。(当然,大多数时间孩子就在自己的房间里玩电脑。)

这样的情况在海外华人家庭里比比皆是。

不抓孩子学习中文的家庭基本上有两类原因:

一类是意愿上就不想抓,希望孩子可以更西化一些,也不想强逼孩子做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痛苦的事情。(的确每次写中文作文,桥桥都挺痛苦的!)甚至有个在日本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家会刻意不让孩子接收中文的信息,希望孩子的日语可以更地道;

另一类是虽然想抓,但抓不住,因为孩子的社交圈、平日接受的教育、意志力、父母的时间精力等条件不允许,久而久之也就没办法抓了。

抓与不抓是一个选择,不抓的家庭的比例远远大于抓的。

我们家庭选择抓。

但想抓,不代表能够抓得住。

去年年底,我也写过一篇文章描述了脱离语言环境之后,要想帮助孩子保持中文的难度大大超过了预期。(想要回顾的可以戳这里:旅英随记 | 思前想后,实践数次,提高老二的中文水平,先从做虔诚的朗读者开始吧

学习语言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悉心的浇灌、投入,没有细水长流的输入,就很难看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输出和进步。

先生的工作很忙,在照顾好全家人饮食起居的基础之上,抓三个孩子中文的事情也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的肩上:妹妹尚小,每天和她用中文交流即可;老大底子较好,目前就是以两周一篇周记“勉强”维持;但抓弟弟的中文,难度真的还是比哥哥要大很多:基础打得不够牢;学习中文的时间不够长;出生以后在家刻意说更多的英文……


上个月虔虔刚过完9岁生日。

在孩子生日那一天,David、我和孩子各写一篇公众号文章作为留念似乎成了一项有意义的家庭传统。(想要回顾David和我的那几篇可以戳这里:听David聊一聊 | 给虔虔的一封信听David聊一聊 | 写给儿子在英国第一个生日的祝福旅英随记 | 今年给你的生日礼物就是真正放手让你自由翱翔旅英随记 | 祝虔虔九岁生日快乐。想要回顾孩子的两篇可以戳这里:虔诚之声 | 我九岁了中英之桥 | 我的11岁生日感想

我鼓励虔虔在9岁生日前一天晚上也写一篇小作文,但这篇百来字的小作文他写得尤其痛苦,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什么,因为他的小脑袋里并没有很多中文词汇和书面表达的储备。

那一晚很感恩妹妹因午觉睡得短,晚上八点不到就睡了,这让我有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辅导虔虔写中文小作文。

“虔虔,你是不是觉得写中文作文好困难。”

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那妈妈用采访你的形式吧,我来问,你来回答,我们先把你的回答用手机录下来,再一起整理成文字写出来,怎么样。?”

“好的,妈妈。”虔虔答应地倒是爽快。

对于孩子积极的态度还是要点赞的,但真到了采访他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我以为他理所应当能够明白的词汇他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虔虔,你的9岁小作文里可以写你的理想是什么?”

他沉默了很久,起初我以为他是“选择困难”,不知道要说哪个理想。后来我怀疑可能是他不懂’理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怎么不说话?是因为不知道’理想’的意思吗?”

虔虔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哎,你的小脑筋要动起来呢!听不懂某个中文词汇,不能不懂装懂,你要积极地问问题呀。只有不断问不断学,才能进步呢!听不懂妈妈的话,你就问妈妈,我不会生气;但你这样不说话也不懂也不问,就挺让我不开心的。”我责备了一下虔,但态度很温和,没有发火。

其实那时我真的很想发火!可一想到发火并不能成就什么,就只能“硬着头皮”耐着性子和哥俩一起交流了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学习中文的原因。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爸爸现在在中国出差十分辛苦,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他不仅是项目主要负责人,还是翻译,大老板们飞到东北开会、视察项目进度,和当地政府及供应商吃饭应酬,爸爸都得陪着。虽然很累,但也成为了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如果他不会中文,那么他在工作当中的作用就没有这么大。只有他这么努力工作、赚钱养家,我们才能够有稳定的生活。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发现每次分享关于我或者David求学、工作、思考的事情,他们都听得很投入。

我的确觉得David就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一个很好的榜样。

David是18岁开始才学习中文的,但因着他特别勤奋、好学,在语言上也有恩赐,所以他的中文学得很好,不仅日常沟通、工作完全没有问题,中文写作能力甚至比有些中国人还要好。(可以回顾他最新写的一篇:听David聊一聊 | 为什么我认为英国有皇室还是更好的选择?

我继续对孩子们说道:“不止一次,爸爸的英国同事都对他说’真的很羡慕你会说两种语言,这会给你在国外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多会一门语言,不仅是掌握一门技能,更是开一扇窗户,可以了解更多那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是和别人交流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你们能想象如果爸爸不会说中文,每次我们回中国,我们还需要给他翻译的场景吗?你们能想象自己不会中文,无法跟国内的亲人和朋友自如交流的画面吗?”

“更重要的是,你们身上有一半中国人的血统,如果不会说中文是有点儿说不过去的,爸爸是纯英国人,中文都这么好呢!现在上.帝.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条件可以自由地学习和生活,并不是让我们吃喝玩乐的,不能徒受恩典,装备我们是为了以后可以为主做工。”

虔虔也知道自己理亏,所以听得格外认真,我想我的分享对他是有触动的。

哥哥还给虔举了巴赫的例子,说巴赫以前就是把大哥不肯借给他的五线乐谱全部手抄一遍,才印象更深,将谱子全部牢牢地记在心中。

“虔虔,其实你抄写中文字对你记忆中文字肯定会有好处的。”桥桥说。

“是呢!我很同意哥哥的建议。不如我们待会儿就把刚才口述的小作文抄下来吧。”

我心想一百字左右的小文章抄起来应该不会那么费时,但现实的骨感仅仅在虔写第一个“我”字上面就凸显出来了——是的,9个多月没有写中文的虔虔,提起笔时连“我”字都不会写了。

写了第一笔撇之后,他就愣在那里。

我也意识到如果每个字都要教他怎么写,那晚上抄写小作文就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好心有不甘地退而求其次——辅导虔虔在电脑上把作文打字出来。心里自我安慰道“打字也好的,至少能把拼音和识字先巩固巩固。”

倘若我没点儿阿Q精神,辅导孩子中文学习恐怕要疯。在孩子面前,崩溃是无用的。镇定自若是一个母亲的自我修养,哪怕内心已经崩溃了无数次。

虔虔在我的辅导下用了40分钟时间艰难地完成了生日小作文码字。

睡前我请孩子们为自己的中文学习来祷.告。

真,任重而道远。

但无论如何要克服困难,坚持。


除了弟弟,哥哥中文进步的事情也时常挂在我心上——只写中文周记,没有输入肯定还是不行的。

桥桥上周参加了英国初中毕业生的GCSE外语类(中文)考试的口试。考完试我去学校门口接他,和他简短聊聊考试的情况,那天考试的录音机器还坏掉了,导致他考了两遍,接到他的时候,他显得特别疲惫。

正和他聊着的时候,有一位亚洲面孔的女士走过来用英语对我说:“Are you Mrs. Kneale?(你是Kneale太太吗?)”

“Yes, I am. (嗯,我是。)”我答道。

随后这位女士用中文跟我说:“你儿子跟你长得很像,我是他今天中文口语考试的老师,他考得很好!”

我很欣喜地说:“谢谢您!请问老师贵姓?”我问道。

“我姓吕,是女校的老师,您的儿子告诉我您是上海人,我也是。”吕老师说完笑一笑就走了。

考得好当然是好消息,但考得好并不是我们学习中文的目标。

如今哥哥在英国学校的学习逐步适应了,也提前完成了阶段性中文考试的“任务”,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希望孩子们仍然可以以某种日常的形式进行更有系统的中文学习,不仅仅是词汇、阅读、写作,还包括中国地理、中国历史、中国哲学等。

昨天我还跟David说很怀念以前和桥桥做中国历史、中国地理PPT的日子,我知道他也很怀念。

听闻以前在上海的小伙伴们最近正在读中文版的《杀死一只知更鸟》,我跟桥桥提要不要一起来读,他很愿意,也表示想把以前读过的曹文轩先生写的《草房子》再重新读一遍。

加大一点点学习中文的强度,这对于我们全家无疑又是一个新的课题,时间不够用是一个永恒的难题,但我想我们还是要迎难而上的

等孩子们睡去了,虽然有点疲累,想着还是勤快一点,就把这内心的感动记录下来——对于我们来说,坚持中文的学习,尽管辛苦,但就是自然而然的使命。我也相信因着我们的决心和行动力,孩子们的中文不会丢。掌握并用好中文将成为他们一生的祝福,也盼望着他们能够成为别人的祝福。
前几天,因新东方直.播.带.货而爆火的英语老师董宇辉做了一次演讲,他说道:“一个人的定力,最终能决定了他能走多远。它跟聪明没有太大关系,而且特别聪明的人,总是计算投入产出比,一旦发现效率很低,立马就撤了。”

在学习中文这件事上,我愿我们全家不要去算计投入产出比,要有定力。

只要坚持,我们就会在一直进步的路上。

相信我们可以走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上一张虔虔一年半以前写的小作文《我的好朋友》,激励一下,希望不久之后,这样的状态能够回归,就先从“我”字写起吧!



中英跨国婚姻 · 主内蒙恩罪人
佳佳:没有做过编辑的老师不是好记者
David:中文比中国人还溜溜的英国人
桥桥:11岁的稳重哥哥
虔虔:9岁的精灵弟弟
勤勤:1岁的天使妹妹


旅英随记 | 听David聊一聊 | 中英之桥 | 虔诚之声



不列颠恩典之家 | 旅英随记
往期
精彩回顾

2023年4月文章

祝虔虔九岁生日快乐

要把莎士比亚赶出课堂吗?

万物“治愈系”自传体小说:做了这么多年兽医,我仍然不了解生命的奇迹

2023年3月文章

“小爸爸”不容易当,但你做得超棒

做英国人的大嫂挺轻松自在的

让乡愁的归乡愁

既无三头六臂,也没过人智慧,只有一些时间管理的经验和你分享

彼得兔之母用文字和画笔拒绝精神内耗

遇见了蓝领界的天花板,才知道人才无关学历,而在于匠心。

2023年1-2月文章

AI能写出漂亮百倍的文章,为什么我们全家还要坚持码字呢?

“有一种冷叫作我妈觉得我冷”也是中国特色

“有些中国人特别在意的点,在英国人看来,那都不是事儿”

嫁给一个英国版“葛朗台”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22年的文章

愿你眼中的光不灭——祝福女儿一岁生日

人在囧途发展成连续剧,我和孩子差点被滞留在曼彻斯特

零下九度,人在囧途,在高速公路上用保鲜膜当车玻璃

永远不要对球迷说“别伤心了,这只是一场比赛


不列颠恩典之家
中英跨国婚姻,主内蒙恩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