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阴阳失常,身体就会不健康(附语音)

健康   2024-10-25 08:02   北京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一百六十一。(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我们先看原文:“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我们先翻译一下这段话的意思,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就是清阳之气积于下而不升,就会发生泄泻的病;浊阴之气居上而不降,就会发生胀满的病。这就是阴阳的正常和反常的变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证和顺证的分别。
 
我们再详细讲一下“清气在下,则生飧泄”。飧泄指的就是大便稀,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所以中医学的词汇又把飧泄称为完谷不化。䐜胀合在一起指的就是胸膈胀满的意思。(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张介宾在《类经•阴阳类》里注解为:“清阳主升,阳衰于下而不能升,故为飧泄;浊阴主降,阴滞于上而不能降,故为䐜胀。”张介宾对于阴阳五行的理解是非常透彻的,所以他把这些理解都注解在《类经》《类经图翼》里。
 
我们前面讲了,清阳是要往上升的,因为积阳为天,浊阴要往下降,积阴为地,这是正常的过程。如果清阳不能上升,阳气肯定就衰了,阳衰则不能升清,阳气衰弱之后不能消化水谷,食物就无法被肠胃消化。这就是老百姓讲的吃什么拉什么,或者是中医的词汇,叫做完谷不化,这就是在《黄帝内经》里所讲的飧泄。
 
飧泄这个词在前面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讲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这里出现过飧泄,在讲这段经文的时候跟大家讲过,飧泄实际就是完谷不化。讲的是若与秋气相逆,肺气不收。肺气不收,脾中阳气就不足,到了冬天就容易飧泄。
 
还有一篇经文《金匮真言论》里也讲过:“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飧泄在这里讲的也是完谷不化的意思。为什么阳气不足会有飧泄?就是我刚才讲的脾胃,脾是体阴而用阳,胃是体阳而用阴。它两个正好一个是五脏之一,一个是六腑之一。(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脾胃居于中焦,脾主升清,脾是主升的;胃主降浊,胃是主降的。脾要有阳气来运化水谷精微。古人认为脾胃就像锅一样,把水和谷放进锅里,锅要是热就能把水谷煮熟,身体就能够吸收消化。锅的热度其实就是脾胃的热度,就是脾胃的阳气。所以阳气要是不足,就会完谷不化。
 
临床中会遇到这样的患者,就是他的脾胃不好,脾阳不足,吃什么拉什么,多见于中老年人,或者脾胃虚寒的人。脾胃虚寒的人有个特点是什么?就是胃特别寒,一吃点凉东西或吃的不合适了,脾胃就出现问题了,就容易腹胀、腹泻、完谷不化,这就是脾中的阳气不足,这时候应该怎么补阳气?要是单纯的补脾胃阳气,用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合在一起叫理中汤。如果阳气不能上升,就是脾胃的升清功能不好,用补中益气汤,这就是治疗这一类的疾病。
 
另外一个面就是胃,胃主和降,我们之前也大概给大家提到过,就是人体以五脏为核心的整体观,与五脏对应的还有什么?还有六腑。(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脾对应的是胃,心对应的是小肠,肺对应的是大肠,肝对应的是胆,肾对应的是膀胱,还有一个三焦,合在一起,三焦再加上前面的五腑正好是六腑。每一个脏和腑它们二者之间是对应关系。同时也是一个阴阳的关系,五脏为阴主藏,六腑为阳主通。六腑以通为用,五脏以藏为用,二者是不一样的。
 
所以脾本身属阴,主藏。古人认为任何一个东西都有体有用。“体”就是它本身的性质,“用”就是它的功能。脾的功能是升清的,是往上升清阳之气的。所以升清能力不好,就是飧泄,如果主降的功能不好,就是䐜胀。(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胃主和降,胃气要是通的话,我们吃的食物就会顺着脾胃往下走,这叫做能降浊,降到直肠,然后再把食物残渣排出来,这就是把浊气给排出来。这就是古人一个非常朴素的认知,就是我们吃了食物之后,这个胃的作用叫做受纳而降浊,受纳就是把它盛起来,再往下降,这就是胃的功能。
 
所以“浊阴主降,阴滞于上而不能降,故为䐜胀”,阴邪盘踞在胃里,胃本身是体阳,但是用阴。阴邪盘踞于胃中,胃的下降功能不好了,就变成䐜胀。䐜代表胸膈也胀,肚子也胀,大概就是在从心口窝往下到肚脐往上这个部位的胀满,叫做䐜胀。
 
我们在临床中也遇到这样的患者,就是稍微吃点东西就感觉顶住了,老百姓话讲就是顶住了,在中焦部位,心口窝往下,肚脐往上感觉特别胀。这时候应该怎么办?(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古人有一个方子叫平胃散,由陈皮、厚朴、苍术、甘草组成。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治这种病,平胃散,平降胃气,让胃气不堵在这里,把它平降下去,叫做平胃,也就是平复的意思,也就扫平的意思,这个“平”可以做多种注解讲。
 
如果按照张仲景的思路,他认为这个地方的堵叫做痞,就是心下痞,心下指的就是心口窝这个部位,这地方要是有堵或胀的感觉叫做心下痞。怎么治?他用泻心汤来治,我们在临床上用的最多的叫半夏泻心汤。半夏可以降气化痰,它是辛开苦降,可以开散胃中的浊气,这是我们对半夏的理解。半夏再合上黄芩、黄连之功,苦寒直折,把上面的火给降下去。底下再用干姜、甘草、大枣和人参来补养脾胃,中间用半夏豁开这个地方的堵塞,所以就是辛开苦降兼把中焦脾胃保护好,这就是半夏泻心汤的思路。

请期待,明日内容更加精彩…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一百六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温馨提示: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保健方法,请在医学专业人士指导下应用,切勿盲目自行应用。


版权声明:本文是中医彭鑫博士原创文章,本平台经彭鑫博士授权发布,其他平台或个人如果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 精彩好物:

菁古堂三联无烟随身艾灸包


彭博士在文中分享,脾胃虚寒的人有个特点是什么?就是胃特别寒,一吃点凉东西或吃的不合适了,脾胃就出现问题了,就容易腹胀、腹泻、完谷不化,这就是脾中的阳气不足。


菁古堂三联无烟随身艾灸包,便携式,可以随身携带着艾灸。几乎没有艾灸烟,操作方便,腹部、腰部、腿部等身体多个部位都可以艾灸。


请别把“健康”拒之门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微店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菁古堂
菁古堂——中医菁英汇聚平台。旨在弘扬中医文化,传播养生知识,提供专业中医养生产品,为您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谐、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