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色亮点
• 丰富的实践场景:乡村有着多样化的实践场地,农田可让学生体验播种、除草、收割等农事操作,真切感受“汗滴禾下土”;果园能开展果树修剪、果实采摘的实践,了解水果生长周期;养殖场则提供近距离观察家禽家畜养殖的机会,这些实实在在的场景远比书本知识更直观,能极大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 浓厚的文化氛围:乡村承载着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像传统的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俗活动,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学习表演技巧,体会民俗背后的美好寓意;还有古民居、古祠堂等建筑,蕴含着先辈的建筑智慧和历史故事,学生在参观探究中能深入了解乡村的过往,提升文化素养。
• 亲近自然的优势:乡村的青山绿水、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元素一应俱全。学生可以在溪边观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在山林中探寻珍稀植物、追踪小动物的踪迹,在田野上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这种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课程主题
• 农耕文化主题:课程围绕农作物种植展开,从认识不同的农具,学习如何使用犁、耙等传统农具翻地,到分辨各类种子,按时节播种,再到后续的田间管理以及收获时节的收割、脱粒等环节,让学生完整参与,深刻领悟农耕文明的智慧与艰辛,懂得珍惜粮食。
• 民俗传承主题:聚焦乡村民俗,安排如学习剪纸、刺绣等民间手工艺课程,学生从简单图案开始,在民间艺人指导下,剪出精美作品,绣出漂亮图案;还有像参与传统节日的筹备活动,亲手包粽子、做月饼等,在实践中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 自然生态主题:以乡村的生态环境为依托,设置鸟类观察课程,教学生通过望远镜辨别不同鸟类,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开展植物认知课程,识别野花野草、树木的种类、特征,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 乡村建筑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古民居、古祠堂等建筑,分析建筑的结构、材质,探究榫卯结构的精妙之处,对比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变化,挖掘建筑上的雕刻、彩绘等装饰元素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感受乡村建筑的独特魅力。
三、基地建设要点
• 安全保障设施完善:要建设坚固且有明显标识的围栏,防止学生靠近危险区域,如河边、山坡边缘等;安装充足的监控设备,实现公共区域全覆盖,便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配备专业的安保人员,进行日常巡逻,确保学生在基地内的人身安全。
• 教学设施配备齐全:建设专门的教室,里面配备桌椅、黑板、投影仪等基础教学设备,方便研学导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打造实践操作场地,如手工制作坊要有充足的工具和材料,农事体验区要准备好各类农具,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 生活服务设施周到:建设干净卫生、数量充足的卫生间,方便学生使用;设立舒适的宿舍,提供干净的床铺、被褥等,保障住宿需求;配套餐饮设施,组建专业的餐饮团队,根据学生营养需求制定健康食谱,确保饮食安全与健康。
四、发展前景
• 契合教育需求:当前教育越来越强调实践育人、素质教育,“乡村+研学”正好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真实的乡村环境中学习锻炼,满足学校、家长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期望,市场需求会不断增长。
• 助力乡村振兴:随着研学活动的开展,能吸引大量城市的学生、家长以及研学机构来到乡村,带动乡村的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同时也能促进乡村文化、民俗等资源的挖掘与传承,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乡村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 政策支持推动:国家对研学旅行、乡村建设等方面都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鼓励利用乡村资源开展各类教育实践活动,这为“乡村+研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有助于其不断拓展规模、优化服务。
总之,“乡村+研学”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在教育与乡村发展等方面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