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剪纸是流行于甘肃省庆阳市境内的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于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1. 历史渊源
• 起源早:早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1世纪的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用纸剪人影像以代活人的剪纸艺术就开始出现。
• 不断发展:到了公元6-10世纪的隋唐时代,剪纸用途进一步拓展,人们用纸剪出武将秦琼、敬德的形象,贴在门上作为门神,祛邪挡鬼。此后,剪纸艺术不断衍变,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增加,由宫廷祛邪走向民间生活。庆阳作为当时京畿之地,是剪纸艺术最先兴起的地区之一。后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剪纸不断发展成熟。
2. 艺术流派
• 后山派:造型古老,剪法粗放,内容上延袭了原始图腾的纹饰图样,保留了中国最早的文字艺术符号和阴阳五行哲学思想。
• 前塬派:受汉文化影响比较深,造型讲究工整对称,线条细腻流畅,内涵以历史传统和生活装饰图案为艺术源流,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位较浓。
3. 表现内容
• 题材广泛: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等都是剪纸的素材。家庭院落内的常见事物,如男女娃娃、牛羊骡马、猪狗猫兔、瓜果蔬菜等,因农村妇女对它们观察深刻,也成为了经常表现的题材。
• 种类丰富:因用途不同而内容各异,大体有喜庆剪纸、礼仪剪纸、祛病剪纸、生活剪纸、福寿剪纸、婚禧剪纸、生殖剪纸、丧葬剪纸、图案剪纸、底样剪纸和现代生产劳动剪纸等。
4. 表现手法
• 色彩多样:颜色以红、绿为主,有单色、套色、染色等。
• 剪法丰富:有阳剪(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剪去线条留下平面),还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迭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艺人们还创造运用了梅花纹、云勾纹、锯齿纹、田禾纹、月牙纹、水纹、花纹等剪法,使线条丰富多变。
5. 艺术特色
• 古拙质朴:具有原始、朴素的艺术风格,不追求过度的雕琢和华丽的装饰,展现出一种自然、纯真的美。
• 粗犷奔放:线条简洁有力,大胆豪放,能够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神韵,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简单明快:构图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能够迅速地传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 线条洗练:线条流畅、细腻,经过精心的提炼和概括,能够用最简洁的线条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
6. 文化内涵
• 原始图腾文化的遗存:作为生命象征的龙为图腾的龙文化,以鹿为图腾的鹿文化,在庆阳剪纸中一直延续并保留了下来。如“人头鱼”“神鱼瓶”“娃娃鱼”等都是以鱼、龙、蛇为图腾的原始文化的传承。一些剪纸图样还与两汉时代的传统民俗相关,这在全国民间剪纸中较为罕见。
• 古代阴阳哲学观的载体: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的阴阳观,如庆阳民间有以男为阳、女为阴;南为阳、北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等哲学观念。一些剪纸作品,如《抓髻娃娃》《双鱼枕》《虎头蟾》等都是远古阴阳哲学观念的体现。
• 远古文物的“纸化石”:庆阳剪纸既揭示了远古文化的奥秘,又承传着远古文化的信息。例如宁县剪纸《八卦娃娃》,承载着生命崇拜、太阳崇拜的远古文化,是原始社会炎帝部落太阳崇拜的遗存。
7. 传承与发展
• 传承方式:庆阳的剪纸作者多是农村妇女,手艺从上辈人那里学来。农村女孩自幼便开始学习剪纸,到十五六岁就能熟练执剪。这种传承方式使得庆阳剪纸得以代代相传。
• 社会关注:如今,庆阳民间剪纸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喜爱,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亮相,相关作品也在报刊上发表。一些剪纸艺人还被邀请到外地进行教学交流,庆阳也被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