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广东海纪元养殖技术与模式研发部 郑和龙
北部湾水纪元销区 苏辉明
海大研究院 李通
导语:镰刀菌危害极大,一旦发病,很难治愈。
1.湛江金刚虾,大量损耗,病因确定
2024年初,湛江东海岛、乐民、徐闻金刚虾养殖区域,金刚虾出现大量偷死现象,养殖户损失惨重。发病的金刚虾共同特征是鳃部发黑和甲壳溃烂,病因不清。为了确认金刚虾甲壳溃疡的病因,海大研究院病害研发专家黄博带队走访一线,经过大量调研及实验验证,我们从病灶处分离出镰刀菌,从而确认罪魁祸首是镰刀菌。
图1:镰刀菌引起金刚虾甲壳溃疡,大量损耗
图2:金刚虾病灶镜检到镰刀状菌
2.镰刀菌生长特性
镰刀菌是一类真菌,兼寄生或腐生,其生长适宜温度15-35℃,最适生长温度25℃,低于15℃和高于30℃生长被抑制,与金刚虾的最适生长温度基本吻合。在pH3-9的环境中均能生长,最适pH是6.5-7.5,pH低于3或高于8,生长被抑制。盐度适应性强,盐度0-80的环境均能生长,最适盐度15-30[1-3]。
3.镰刀菌致病机制
镰刀菌的传播途径。
镰刀菌广泛分布于海水和土壤中,可以寄生在我国主流养殖对虾品种。镰刀菌的分生孢子在对虾体内大量生长并释放,可以通过养殖水体和海水的交换,广泛传播[4]。
镰刀菌感染部位。
镰刀菌是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只有虾体受伤才能引起感染,更易感染对虾鳃部,和受伤受损部位。鳃部、附肢和甲壳受感染部位变黑[5-6]。镰刀菌毒素可引起鳃丝急性坏死(鳃丝坏死、血管坏死、鳃丝水肿)和肝胰腺细胞不可逆病变,是对虾死亡的根本原因[7]。
镰刀菌发病症状分级。
调研发现,根据发病体表特征,可以将发病情况分为4个等级。发病初期可以通过养殖管理缓解发病症状,如果进入到中症期,基本没有方法治疗处理。镰刀菌病不可治愈,可以预防。
图3:金刚虾镰刀菌病等级划分
1
镰刀菌发病时机
(1)发病规格
小规格虾(300-60条/斤)和大规格虾(60-10条/斤)都可能被镰刀菌感染,但是小规格虾一般只携带镰刀菌,或身体少数部位有黑斑,一般不会因病死亡。大规格虾,尤其是30-15条的规格虾更易因镰刀菌感染死亡。2024年乐民和东海岛金刚虾养殖区域,8成以上的大规格虾都发病,导致排塘破收,小规格虾基本没有发病。
(2)发病季节
全年都会发病,湛江、漳州高温期和低温期都有金刚虾发病案例,但是越冬期发病更严重,与越冬虾更容易受伤有关[6]。
(3)特殊天气
连续阴雨天和台风天气后,发病率提升。
(4)发病综合因素分析
越冬期和特殊天气,温度降低,金刚虾生长速度变慢,尤其是大规格虾脱壳周期长,更易被镰刀菌寄生。分塘、疏虾操作导致甲壳破损,或有纤毛虫、弧菌寄生导致的甲壳破损,成为镰刀菌寄生的主要部位。
4.镰刀菌预防方法
目前没有有效治疗镰刀菌疾病的方法,但是可以依据其生长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发病时机,制定预防方法。
预防方法包括:(1)合理规划,避免大规格虾越冬,(2)用蓄水池,切断传播途径,(3)稳水补菌,抑制镰刀菌生长,(4)营养壮虾,增强免疫,(5)定期检测,防患于未然。
合理规划,避免大规格虾越冬
根据金刚虾的生长特点,建议1-8月放金刚虾苗,同年的5-12月就可以卖虾。往年镰刀菌发病率高的区域,尽量避免9-11月放苗,此时放苗,生长到20-60条时,正是越冬期,发病率大大提升。12月以后可以放苗,但是在苗期经历低温期,生长速度缓慢,增加养殖成本。
表1:湛江金刚虾放苗规划
用蓄水池,切断传播途径
用蓄水池,切断传播途径。镰刀菌兼寄生腐生生活,可以通过海水传播,使用地下水可避免镰刀菌的发生。如果使用海水养殖,在高发病区域或者高发病季节,可以使用蓄水池,用漂白粉等消毒剂消毒,降低镰刀菌的发病率。
稳水补菌,抑制镰刀菌生长
镰刀菌是兼腐生寄生真菌,需要营养丰富的环境或寄主,才能够生长,我们可以多排污、改底,减少有机质的积累,降低水体镰刀菌的含量。大量补充有益菌,分解有机质、净化水体、生态占位,抑制镰刀菌的生长。合理消杀也是预防镰刀菌的一种方法,如海大鱼料工程师发现可以使用佳氯Ⅱ号+便粒碘+甲醛,处理水体中的水霉菌,降低生鱼的水霉病发病率,水霉病发病率从60-80%降低到20%。
营养壮虾,增强免疫
战文斌等[6]研究结果,在有镰刀菌的环境中,腹部有创伤的虾5天开始被感染,15天有死亡,27天几乎全被感染死亡。健康的虾,35天以后才有感染死亡,56天的感染率是50%。镰刀菌更容易感染有创伤的部位和免疫力低的弱虾,健康对虾不易被感染。因此可以投喂高营养的饲料和乐食健,强免疫、促加料,促生长,降低发病率。另外,对虾脱壳期也是被感染的重要时期,因此定期补充生命力和矿得力,促进对虾正常脱壳和快速硬壳,可以降低对虾被镰刀菌感染几率。
图4:金刚虾营养投喂策略,每天4-5餐投喂,促进生长,强化体质
定期检测,防患于未然
镰刀菌可以在PSA真菌培养基上生长,并且在显微镜下可以被观察。定期检测水体和虾体是否含有镰刀菌,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镰刀菌高发区域和高发季节,建议5-7天检测一次水体镰刀菌。并且每天观察虾体甲壳,察看部位:头壳、腹部、脚根部、鳃丝。如果发现有异常的黄点、橙点、红点、黑点,需要使用显微镜协助观察,确定是否是镰刀菌。
图5:使用显微镜和PSA培养基,可以检测到水体、虾体中的镰刀菌
现在很多养殖户依然是选择发病后处理,渴望有一种特效药能够处理镰刀菌。实际情况是,镰刀菌危害极大,一旦发病,很难治愈。避免镰刀菌发病,重点在预防,希望海大的5点预防方案对大家能够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朱磊,刘凡,黄云等.白术镰刀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 11)
[2]徐兵,徐怀恕,陈启勇等.尖孢镰孢菌生长条件的研究[J].海洋湖诏通报,1994,01,005
[3]师雯,韩铮,武爱波等.温度和pH 对不同镰刀菌生长及产毒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5,18,015
[4]陈波,吴友吕,杨秀芳等.中国对虾养成期镰刀菌致病性研究[J].东海海洋,1992,10,4:7-14
[5]黄展锐,莫冰,王雅玲等.对虾养殖环境中镰孢菌的产毒特性分析[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6:59-63
[6]战文斌,俞开康,孟庆显.中国对虾镰刀菌病病原体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3,23( 2) : 91-10
[7]范葵红.中国对虾越冬期的镰孢菌病.河北工业,1991,3:11-13
有养殖技术相关疑问欢迎留言评论
或咨询您身边的海大团队
本文系海大农牧(微信号:haid002311)原创,未经授权,一律禁止转载!文章投稿、转载授权,欢迎发邮件到:haidnm@haid.com.cn
👇 咨询产品可点击"阅读原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