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突然收到一朋友私信,提示我断更8天了!!!
说起来都是泪啊!由于后半年换了份新工作,来做封装耗材销售,从技术岗到销售岗,之前又毫无相关经验,导致前几个月业绩惨淡;一眨眼已经11月底了,再不冲一波业绩年终总结都没法写了。因此近期频繁的出差跑客户,忙得都快忘记还有文章这茬事!
说来也巧,也就在今天,一还在做封装设计的朋友咨询我键合金丝的安全电流如何估算!也算这小子运气好,这个问题我还真研究过。
在转入封装设计的第二年,公司有个新项目,需要做一个电源管理芯片,IC设计工程师问我他要走9A的电流,问我打算用多粗的金丝?需要打几根线?他的Bond pad要做多大?这个问题当时属实把我问懵了,于是便咨询了业内的一些朋友,有做线材的,有封装厂的,也有其他设计公司的,并在网上搜寻了众多资料,大致得到的信息如下:
不同线径、不同长度的熔断电流列表;
注:上表为贺力士线材给出的参考值,专业做线材的公司,数据是不需要怀疑的,但这只是熔断电流,如何根据熔断电流去确认安全电流?是个问题!
2. GJB597A—1996《半导体集 成电路总规范》中给出了一个参考公式,这个公式应该是源于MIL-M-38510的;
注:这里给出了最大允许电流的经验公式,但其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即>1mm长度后所有长度的金丝最大允许电流均一致,而在第1条表中金丝的熔断电流受长度影响巨大,因此该经验公式存在明显局限性;
3. 业内流传一个经验值,即J.Thomas May的《微电子键合丝直流熔断电流和安全操作电流》中提到的,封装设计时安全电流取熔断电流的一半;并且文中给出了相应的安全电流计算公式,由于推导过程过于复杂,与我的理论功底并不搭配,因此直接放弃钻研该文公式,仅参考其结论。
综合上面所得到的信息,最终我决定用实验加计算的方式对"封装设计时安全电流取熔断电流的一半"的结论进行验证,并获取不同线径、不同长度金丝的安全电流值。验证过程如下:
一、在PCB板上分别键合出1mm~5mm长度的金丝,将其与直流电源及负载串联,该负载可控制通过回路电流的大小,由小至大逐渐增加回路电流直至金丝熔断,获得其熔断电流值;
二、所得熔断电流结果如下:
表中的等效3D线长利用的是三角形法则的金丝计算,而5mm的数据只有一个是因为实验室设备老掉牙,金丝太长实在做不出线弧,当时要是能给我一台Eagle Aero,我能把线弧绕地球一周
三、根据金丝电阻值、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公式,可计算出熔断时不同长度金丝的电阻,再结合熔断电流,即可计算出该电流流过金丝时所产生的功率,即整个模型的热功耗;最后通过热阻公式(θ=ΔT/P)即可计算出不同长度金丝熔断瞬间的热阻值;(不熟悉热阻公式的朋友可翻阅前面的文章了解)
四、将金丝温度与电阻值对应关系式、欧姆定律、热阻公式进行变换,可得到当电流为熔断电流一半时,其温度差之间的关系式;
五、将前面所得到的热阻值与熔断电流值带入该关系式,即可得到当电流为熔断电流的一半时,其温差仅为熔断电流的1/11.31倍;由此可得,当环境温度为25℃时,电流取熔断电流的一半,金丝所达到的最高温度预计为117℃,远低于熔点。
六、由于实验条件限定,前面我们所获得的熔断电流是在常温(25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获得的,而我们要计算该金丝最大的安全电流,自然需要在产品使用最苛刻的条件下进行;假设我们所使用的芯片在最高工作温度下结温为150℃,则可根据热阻公式(θ=ΔT/P)反推出该环境温度下金丝的熔断电流(当然有实验条件的不用这么麻烦,可以直接把板子放在载热台上获得此数据);并根据单位面积最大电流,获得不同线径下各长度金丝的熔断电流值;
七、根据安全电流取熔断电流的一半这个结论,即可计算出环温为150℃时,不同线径、不同长度金丝的安全电流值;
注:该实验思路主要以热传导为主导公式,分析了安全电流与熔断电流的关系式,且因实验条件有限,实验数据覆盖面较窄,验证方法及结论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