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前言
神经肿瘤是颅内常见病,主要包括神经上皮肿瘤、脑膜瘤、转移瘤及淋巴瘤等。从483期开始将刊发“第二轮神经肿瘤系列”,与同道共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和交流讨论。
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57岁,因“体检发现颅内占位4年,头晕伴恶心10天”入院。
患者4年前(2020-06-05)体检时查头颅磁共振平扫发现左侧小脑占位性病变,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四肢乏力等不适,当时未处理,予定期随访观察,2020-12-21查头颅增强磁共振示:左侧小脑半球强化结节,大小约6*4mm,考虑血管母细胞瘤可能(图1)。随后患者每年复查头颅增强磁共振,病灶大小基本相同。2023-06-09,患者于外院复查头颅增强磁共振,提示增强病灶较前增大,大小约9*7mm,伴瘤周水肿。当时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决定继续随访观察。1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突发头晕,伴恶心,无头痛呕吐,休息后可缓解,复查头颅磁共振增强扫描(2024-10-20)示:左侧小脑半球强化结节较前进一步增大,范围约30*24*22mm,伴瘤周水肿明显(图1,图2)。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来我科,拟“左小脑半球占位”收住入院。既往无殊,否认von Hippel Lindau(VHL)综合征等遗传病史。
查体:神清,精神软,GCS:4+5+6。生命体征平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四肢感觉对称,肌力5级,肌张力不高,双侧巴氏征阴性,直线行走、指鼻试验、Romberg试验(+)。
辅助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5.21*1012/L。肝肾功能、肿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眼底镜:正常眼底,未见明显视盘水肿、视网膜血管瘤及眼底出血。胸部CT平扫:两肺少许纤维灶,右肺中叶少许肺不张。两肺尖胸膜局部增厚。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24-10-29行左侧小脑半球病损切除术。显微镜下经小脑皮层造瘘,探查见肿瘤组织,质地较韧,暗红色,血供丰富,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欠清,显微镜下小心分离肿瘤与脑组织边界,完整切除肿块后,适度扩大切除病灶周围可疑病变组织。术中冰冻提示:(左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术后第一天复查头颅MRI提示左侧小脑肿瘤切除术后改变(图3)。
术后给予减轻脑水肿、预防感染、止晕、止吐等对症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可,神志清楚,遵嘱活动。术后6天患者病情稳定出院。术后常规病理提示:(左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NS WHO 1级。组织学特征:镜下可见增生的圆细胞,胞浆透亮,细胞温和无异型,未见核分裂,伴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图4)。
患者术后1月门诊复诊,神清精神可,对答切题。复查头颅MRI平扫,提示左侧小脑病损切除术后,术区软化灶,水肿范围较前(2024-10-30)缩小(图5)。目前患者仍在定期随访中。
讨论
图6. 血管母细胞瘤发生机制示意图。VHL蛋白缺陷的肿瘤细胞(hemangioblasts,成血管细胞)无法降解HIF,产生继发于假性缺氧细胞环境的下游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HIF依赖性因子的释放刺激成血管细胞分化为红细胞或内皮细胞,同时还在现有肿瘤血管网络内诱导血管生成 (B)。从头生成(de novo)的内皮细胞(V,vasculogenesis,血管发生)可与迁移的内皮细胞(A,angiogenesis,血管形成)结合(C),形成整合的肿瘤血管网。图片引用自引文[7]。
参考文献
往期回顾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全新功能“AI问答”正式上线,您临床实践中的得力助手!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