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夹】樊雁峰主任医师:经额底入路切除侵及鞍结节的嗅沟脑膜瘤

学术   2025-01-18 08:03   上海  

嗅沟脑膜瘤(olfactory groove meningiomas,OGMs)起源于前颅底的嗅沟、筛板和额筛缝,占所有颅内脑膜瘤的8%-13%。肿瘤与嗅神经密切相关,常侵袭筛板和邻近骨质以及血管。由于生长缓慢常表现为大型或巨大的肿瘤,伴有明显的额叶水肿和显著的额叶功能障碍。
James K. Liu等认为:对于直径>40mm的OGM肿瘤或嗅觉完好的、直径<40mm的小OGM瘤,经额底入路的手术效果最好,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内镜下经鼻入路似乎仅适用于肿瘤较小、嗅觉已经消失的患者 。
单侧额底入路,切开大脑镰可以完全切除肿瘤。颅底和侵及筛窦肿瘤的切除需要术后仔细监测脑脊液漏的情况。
如果只是局部发现横纹肌样特征,或者肿瘤缺乏其他恶性特征,2021年WHO分类法不鼓励仅根据横纹肌样特征将其定为3级。

在这个二维手术视频中,展示了一种经单侧额底入路切除侵及鞍结节的嗅沟脑膜瘤的方法。患者是一名58岁的女性,有2年嗅觉丧失,7月前出现双下肢乏力伴左眼视物模糊病史,神经影像学显示前颅窝底大小约46×45×36mm明显均匀强化的嗅沟脑膜瘤。为了实现辛普森I级切除,保护额叶和鞍区结构的损伤,并提供最佳的恢复机会,我们展示了嗅沟脑膜瘤手术的一些细微差别,利用靠近颅底的额底入路以实现肿瘤全切除。术后轻度认知障碍3月后恢复,视力较术前改善,神经影像学显示肿瘤全部切除。术后病理示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CNS WHO 2级脑膜瘤,1月后放疗。

在这段手术视频中,展示了一名58岁女性的病例,她因嗅觉丧失2年,双下肢乏力伴左眼视物模糊7月发现的前颅窝底(侵及鞍结节的嗅沟脑膜瘤)脑膜瘤。


扫码查看手术视频



今天你AI了吗?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询完整回答


【AI相伴】之想AI就AI——“AI病例”有奖活动


作者简介

樊雁峰 主任医师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1996年开始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在2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及精湛的手术技术,能够完成神经外科手术包括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疾病、重型颅脑损伤、椎管肿瘤、脑干出血等手术,可熟练开展神经外科四级手术及危重症病人的救治。

参加多项省市科研课题,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各类科研文章10多篇,国家级专著副主编1部。

任省级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省级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分会神经肿瘤委员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委员会委员。

专长:1.显微和微创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疾病、脑血管病的诊治。2.从事神经外科肿瘤亚专业临床工作,颅底血管重建等手术治疗。3.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神经解剖和颅底肿瘤研究。


识别二维码,前往樊雁峰 主任医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该文章首发于脑医汇App,欢迎神外同仁在脑医汇App或前往网站www.brainmed.com自助发布!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病例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神外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经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业务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